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對於癥狀較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來說,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手術治療創傷比較大,恢復時間較長,而介入治療的時效性較短,往往治療後複發率較高。近年來,微創脊柱內鏡技術以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在國內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椎間孔鏡技術的應用,已成為目前在臨床研究報道中創傷最小、治療效果獲得普遍肯定的椎間盤摘除術式。在內窺鏡直視下徹底清除突出或脫垂的髓核和増生的骨質、修復破損纖維環,被各國醫學專家稱為"椎間盤突出症的終極療法"或"黃金治療標準"

椎間孔鏡是什麼?

椎間孔鏡手術是通過椎間孔鏡和相應的配套手術器械、成像處理系統、以及雙頻射頻機,共同組成的一個脊柱微創手術系統。通過在椎間孔將內鏡置入硬膜囊及神經根腹側、在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徹底清除突出或脫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贅來解除對神經根的壓力,消除對神經壓迫造成的疼痛。在徹底切除突出或脫垂髓核的同時,清除骨質增生、解除神經壓迫。

椎間孔鏡發展史

脊柱內鏡技術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一蹴而就的技術,它經歷了一個逐漸演化發展的過程。20世紀40年代,Valls和Craig利用穿刺套管對經腰椎後外側入路深部組織活檢,開啟了脊柱內鏡起源。20世紀80年代末,Kambin椎間孔安全三角區的概念,並且利用內窺鏡技術,進行了腰椎間盤摘除術。1997 年 Yeung 將第三代脊柱內鏡應用於臨床,該技術強調先經「安全三角」進入椎間盤內減壓,在內鏡監視下由內向外逐步切除髓核組織,這種操作方式被稱為 YESS 技術。2002年Hoogland利用工作套筒直接到到椎管內摘除突出的椎間盤髓核這一技術被稱為 TESSYS 技術。

椎間孔鏡微創手術優點:

1. 微創:與常規開放性手術比,手術傷口小,只有6~7毫米,無需拆線,美容縫合,並且不破壞椎旁肌肉和韌帶,對脊柱穩定性無影響。

2. 出血少:術中出血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 安全性高:局部麻醉,術中能與病人互動,不傷及神經和血管;出血量少,手術視野清晰,大大降低誤操作的風險,如果患者對疼痛耐受不行可行氣管麻醉,手術就跟睡一個午睡一樣。

4. 併發症低 : 創傷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幾率低;術後不會在後方重要結構處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經的粘連。

5. 住院時間短:最快可以當天出院,平均3~6周恢復正常工作和體育鍛煉。

6. 療效滿意:對於適合的患者,療效率高於開放性手術。

椎間孔鏡微創手術適應症:

1.椎間孔鏡微創手術能處理幾乎所有類型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特別是巨大型、脫出型、伴有椎間孔狹窄和合併有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側隱窩狹窄等椎管狹窄的患者。

2.盤源性腰痛

3.術後複發,手術瘢痕及解剖結構不清而影響二次手術的患者。

4.馬尾神經綜合症

5.對手術及麻醉無法耐受的老年患者

椎間孔鏡技術操作原理:

用椎間孔鏡和相應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區摘除突出的髓核

手術入路側面觀

手術入路背面觀

備註:此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椎間孔鏡微創手術步驟:

1.病人採取合適體位;

2.確定進針路線和局部麻醉;

3. 放置導絲和擴椎間孔;

4. 放置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

5、摘除突出的髓核

椎間孔鏡微創手術後處理:

術後兩小時如患者無併發症出現,則可開始活動甚至出院。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臀部周圍麻木或腰痛。通常可在術後 6 周時進行常規門診複查,無需使用支具保護。

徐宏光

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一級主任醫師(二級崗位)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學術任職: 安徽省運動醫學會 副主任委員

安徽省醫學會骨科分會 副主任委員

安徽省醫院管理協會病案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安徽康復醫學會脊柱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安徽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學組 組長

安徽省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委員會 常委

專業技術特長:脊柱外科及老年骨病

1985年畢業於皖南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一直於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弋磯山醫院)從事臨床骨科工作, 2000年8月至2005年7月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貴興教授及北京協和醫院王以朋教授,2018年獲安徽省首屆傑出醫師成就獎,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第二屆「江淮名醫」,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安徽省衛計委領軍人才,《中華骨科雜誌》編委,《皖南醫學院學報》常務編委,《中華解剖與臨床雜誌》編委,《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誌》編委,《頸腰痛雜誌》特約編輯,《中華醫學雜誌中文版》審稿專家,《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審稿專家,OAC審稿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獲安徽省級成果證書7項;發表論文250餘篇,其中SCI收錄30篇;參與編、譯專著11部,主編《脊柱外科椎弓根固定技術》及《頸椎外科手術併發症》2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3項、蕪湖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蕪湖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4項,安徽省自然基金2項、安徽省重點研發與開發計劃對外合作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2項、蕪湖市科技計劃項目2項,獲實用新型專利4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