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很顯然是需求引領技術,有了需求才會有資金的流動的,資金的流動才會有技術的推動,這一步一步都是前後相關的,為此有了需求,也是我們國內現在的手機晶元的問題,那麼國家就會大力的推動資金流去,發展這一塊,相應的技術人才也屬於資源,也會往裡面去引進,新的技術,就會不斷的去發現,在資金的方向就會滿足這個需求。


在今天這個時間點,既有需求引領技術,也有技術引領技術。

關於需求引領技術:多半是實用型、可預見的小進步,比如,我們需要更高像素的手機攝像頭,這就推動了感光技術的發展,但這種「引領」,多數還只是「量變」,很難達到「質變」的效果。這種引領,大多(不全是)還是短視和實用的。

對於技術引領技術:多半是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比如量子通信(計算)、納米技術、基因工程等,在這些技術出現前,沒有市場需求說,我就要一個「納米技術」。喬布斯說過,用戶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需求),只有當你把產品放到他面前時,他才知道是否需要。同樣的案例,在汽車發明早期,人們仍然相信馬車是最好的出行方式,擔心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都認為這是一個 SB 玩意,英國甚至出臺了「紅旗法案」(限制車速不超過馬車)。而當汽車產業全面發展起來後,某種意義上改變了人類文明。回到技術引領技術的原點上,例如今天的人工智慧技術,當它到達一定程度後,一定會再次改變人類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質變」過程,或者是科技革命。

中國已經喊了幾十年「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相信「技術引領技術」,前面這個「技術」應該是基礎技術,年初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民企中像華為、阿里、百度等分明顯加強了基礎技術研發投入。


基礎科學技術的研究,是技術引領技術;應用科學、應用技術的研究,是需求引領技術。前者價值創造力強,後者創造價值強。


如果是在企業,所有的技術都需要轉換為成果或效益,所以在企業角度來講是需求引領技術。但從科研的角度就不一樣。


技術都是為業務服務的,再牛的需求,如果不能用在業務上,感覺都沒啥用吧……


這個不可一言而定,有需求引領技術,也有技術引領需求,比如某項技術先出來了,發現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需求。


需求引領技術,比如電影行業的發展就催生了一大批新技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