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的突圍路 財經 第1張

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纔是企業真正的發展之路。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文/令諸侯

2018年往往被稱為社交電商元年。

這一年社交電商賽道風起雲涌。傳統電商入局,阿里、京東、蘇寧跑馬圈地,拼多多利好頻頻但也爭議不斷,淘集集等新銳社交電商品牌越發不可忽視……往日沉寂的電商市場,再次迎來了洗牌前的動盪。

在存量用戶的時代裏,社交電商成了越來越多企業新的安身立命之本,“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更是有了新的註解。

有人會死去,但也必將有人歷久彌新,社交電商的賽場,不斷上演着新的故事和更迭。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社交電商的中場戰事

成立6個月,團隊成員500人,這是淘集集給出的最新數據。

寒冬下逆勢擴招,足以證明社交電商的賽道一如既往的火熱。根據創奇社交電商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內地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2018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達11397.78億元,較2017年增長66.73%。

資本市場也成了社交電商賽道狂歡的最佳佐證。據統計,2018年共有7家電商企業上市,當中有3家是社交電商(拼多多、有贊、蘑菇街),一舉成為電商賽道的弄潮兒。

從最初的平民狂歡,到如今的巨頭紛紛入局,社交電商市場的邊沿日漸清晰,在萬億市場份額加持下,人們享受着風口帶來的快感和動輒百萬的財富。

但盡管如此,如今已過中場的社交電商,仍然是有了些不一樣的意味。

時間回到13年,彼時淘客和微商逐漸低迷,在人們後來對其分析時得出結論:拋開政策方面的因素不談,除了門檻、難盈利、過度消費朋友圈外,最重要的是質量不達標,他們只基於產品類別“大”和“全”,追求數量和類別優勢,而忽視了數量優勢的另一面是質量劣勢。

如今看來,盡管擺脫了微商的定義,但迭代的社交電商似乎也陷入了同樣的怪圈。

質量問題幾乎貫穿於整個社交電商業,社交電商佔據了眾多賣家,商品種類繁多,通路來源優勢最大,相應的難以監管,銷售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些因素決定了社交零售這一靠“圈子”維系的經濟形態其產品品質更不可靠,最常見的一次性消費已經成為社交電商現狀。

對於在傳統行業佔據優勢的巨頭而言,通過供應鏈通路來降低產品價格,根據已有合作通路來增加產品的品類和廣度是必要之舉,但對於廣大中小商家而言,一味追尋數量,不控制產品質量,對於消費者和市場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害。

在越發縱深的社交電商賽道,平臺的商品品質成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衡量點。

「另闢蹊徑」的淘集集

近日,淘集集主動下架了4000餘件商品,在無限追求商品多品類的社交電商賽道,淘集集顯得有些“另類”。

這也正是張正平的堅持。

“我們不希望陷入同質化競爭裏,雖然低價,但是我們希望用戶對淘集集的認知標簽裏有『品質』概念。”

品控師,在淘集集內部是一個特殊的職位。

在每一款商品上線平臺前,淘集集的品控師都要進行審核,同時淘集集在公司內部推出了“全員品控師計劃”,即所有員工參與體驗,並及時在公司內部分享買家秀。一旦發現商品的質量有問題,商家將會面臨處罰或者是永久拉黑處理。

盡管作為新興的社交電商,但淘集集卻已然擁有了不俗的表現。根據易觀千帆指數、極光大數據等公佈的信息,淘集集APP在2018年9月、10月用戶增長量均排名第一,且蟬聯APP Store購物類免費排行榜第一,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0萬。

不同於其它電商平臺,作為後發力者,淘集集擁有自己獨特的用戶模式和商品要求。

1.注重品質。對於淘集集而言,控制商品的品質是平臺發展的大事,除了成立保證質量的品控師職位外,淘集集還從商家和用戶的角度推出商家紅黑榜,開通知識產權維權通道,制定《淘集集商家信用規章制度》,三維一體,全力保障平臺商品品質,在保證價格優惠的基礎上,真正讓用戶享受品質購物。

正如張正平所說,“我們不希望陷入同質化競爭裏,雖然低價,但是我們希望用戶對淘集集的認知標簽裏有『品質』概念。”

2.獨特的用戶模式。淘集集團隊針對現有紅包模式進行的改進同樣頗具特色。原本只能用於購物抵扣的現金紅包,現如今用戶可以直接提現,與趣頭條看新聞直接賺取現金的模式別出無二。這一改動從某種意義上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優惠,用戶在平臺上的每一次分享,都可以獲得現金收益。用戶受益,平臺活躍度增加,打造雙贏局面。盡管此功能剛剛上線,但在測試第一天即有21萬的用戶觸發了提現需求。

3.技術驅動和用戶引導下的平臺發展模式。盡管成立6個月,但淘集集已然擁有了不可小覷的用戶保障手段。為保證平臺活躍度,淘集集針對不同用戶層展開不同的營銷活動,從不同維度賦予消費者利好,提高拉新和促活比率。

與此同時,為適應日益發展的用戶規模和平臺體量,淘集集除了自身的技術團隊之外,還專門高薪聘請了一支20人的技術團隊為平臺發展保駕護航。

用制度保障品質,以創新促進用戶活躍度,憑借精細化運營保障平臺發展。另闢蹊徑的淘集集在社交電商的賽道不斷斬獲新成績。

社交電商扶貧路

李斯《史記》中有一句話: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扶貧不如扶志,對於久處貧困的人來講,比起金錢,他們更需要堅定脫離貧困的意志,習得永久脫貧的技藝,這一點張正平深以為然。

從某種意義上,社交電商有很大一部分用戶和商家來自三四線甚至更為偏遠的山區。根據淘集集大數據顯示,目前,平臺上一線城市用戶佔比4.46%,二線城市用戶佔比32.95%,三四線城市及縣鄉村用戶佔比62.68%。

地理位置的偏遠同樣阻塞了信息的傳遞,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弱化正是發展滯後的一大主因。

而淘集集大學的特色扶貧也正是基於此。

在淘集集大學內,會有專業的人員來協助商家辦理入駐以及網上銷售手續,特別是對於貧困山區的商家,更是會手把手地對其進行網上賣貨的輔導。

截止2018年末,淘集集已經與貴州長順、四川會理、湖北秭歸、雲南昭通等地的相關政府部門簽署了扶貧合作協議,以共同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

扶貧是個攻堅戰,在互聯網網時代更是如此。

所有企業到達一定體量後,都需要面對企業生存與社會責任如何更完美地兼容這樣一門功課。

從當下來看,很多企業都在學習的路上,至於何時上交成績單,則需要把時間拉長來看,但在這一點上,成立僅6個月的淘集集率先完成了考卷。

用什麼樣的方式扶才能真正幫助到貧困人民,讓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扶貧工作不至於流於表面,取信於民,取信於社會,這門課,並不容易。

對於社交電商而言,扶貧的本質在於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盡管屬於新興賽道,但享有權利,也需履行義務。

每一個新興的事物都面臨着時代的考驗,關乎模式,更關乎使命。

在社交電商飛速發展的當下,不同的企業有着不同的選擇,但也決定了不同的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纔是企業真正的發展之路。

一切就像張正平說的那樣,“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從當下來看,內外兼修、扶貧在路上的淘集集,聽日或許更加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