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說起喫,我想大家應該都不禁打起了精神。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小文章,標題就是:"下一頓喫什麼,是我一生的追求,永不停歇。「可見喫對於大家而言有多麼重要了。當然,今天咱們來給大家說的,不是油膩膩的漢堡薯條,也不是滾燙燙的火鍋串燒,而是一個隱藏在閩越一帶,帶有本土特色的美食——福清小喫

說起福清,對它不瞭解的人,可能在真正面對它之前,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脖子上帶著大金鏈子的福清幫。但其實,勤勞樸實積極向上的福清人兒,纔是這個城市最真實的寫照。

福清是福州的一個縣級市,和福州市、莆田市毗鄰。因此在民居風格和民俗上,都有很多類似之處。比如民居上類似莆田

的紅磚牆,民俗上清明前後的鼠曲粿,在莆田就叫做紅團,種種這些類似的地方,我想閩東閩北地方的朋友來到福清,也能跟上它的脈搏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福清人,對福清小喫自然是情有獨鍾,雖然現在在閩南地區讀書,回家的機會可能一個月只有那麼一次兩次,但是每次回家喫到家鄉的味道,都有一種記憶的感覺。

早餐,福清人起得早,喫的也早。

  • 福清早餐的主角代表——海蠣餅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早晨,可愛福清人兒自然不會錯過早飯。海蠣餅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早餐小食的代表。大概就是,將蠣餅粉入水打糊,裡麪包上切好的包菜,紫菜,一塊瘦肉和新鮮的海蠣,下鍋炸至金黃出鍋。蠣餅酥脆的表皮配上有料的食材,保留了酥脆的口感又增添了海的味道。附和著一勺稀飯或者一口鍋邊糊。哪怕再寒冷清晨,溫暖都會從嘴裡開始,蔓延全身。

  • 福清早餐的配角代表——芋粿

其實說到這個芋粿,這個小喫在福清的稱呼有很多,常見的有三角粿(我想大概是看著像三角形所以纔有這種稱呼的吧)、窩尾(偏福清方言直譯)等等,但是在福清,不論你講的是哪一種,福清人兒,心裡都懂!就是那個把芋頭切碎成絲,和米糊和麵粉一起攪拌,切成三角形下鍋油炸出鍋就能好好喫的小點心!喫起來外酥裏嫩,香味撲鼻為啥說芋粿是配角?看看那些早餐攤邊兒坐著的食客,哪一個盤子裏有海蠣餅的時候,旁邊不來上一兩塊芋粿?

福清傳統的小小的早餐炸鋪,除了海蠣餅外還有炸春捲、三角粿。看著海蠣餅在油鍋裏「滋滋滋」的聲音,這一瞬間,彷彿抓住了福清人生活的片段。

早晨雖早,但在福清城剛醒的那一刻,伴著巷口海蠣餅和芋粿的味兒,這個城市也漸漸散發著它嶄新一天的活力。

「兩邊一拉,中間相加。「即是美食。

  • 福清街邊兒的口袋伙食——光餅夾

咱說起這光餅夾,還是屬福清東張地區的光餅夾最為出名。原始的光餅,是福清最為出名的土特色,酥脆的餅身,在其中鼓起的一面撒入芝麻,貼在大缸中烤制而成。而對口感研究有佳的福清人兒,把光餅剪開,其中夾入煮的入味的豆腐泡和五花肉,再淋上那麼點濃鬱的醬汁。這不,一隻手就可以抓得住的美食,就可以喫到。想起之前念小學的時候,校門口常擺著這樣賣光餅夾的小攤攤,放學的時候,總是拉著爺爺奶奶的手,讓他們給自己買上那麼一塊,解解饞。

在福清的街角,你就可以找到身旁放著扁擔的老人家,一邊吆喝著賣,一邊把傳統的福清味兒帶到路過的人羣裏。

  • 光餅夾的孿生兄弟——紫菜餅

為什麼說紫菜餅是光餅夾的孿生兄弟呢?其實蠻好理解的,這兩個小喫,其實都是光餅裡面夾著餡兒的,這最出名的還是東張紫菜餅。在光餅裡頭加入紫菜、胡蘿蔔和肉,烤製成熟即可。與閩北地區光餅相比,福清的紫菜餅更大。而且做法更加複雜。從前,紫菜餅餅都是百姓喫用,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光餅夾也好,紫菜餅也罷。福清人兒在「餅」上的美食追求一直沒有停止過。

一口下去,是酥脆的感覺,也是回味的感覺,更是記憶的感覺。

熱鍋上,伴著湯汁和佐料,也有一出好戲。

  • 福清的小黃球——番薯丸

番薯丸,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地瓜丸,像一顆顆黃色球,是福清傳統的漢族小喫,發展於福清的龍田地區。外表圓滾,有著闔家團圓的美好寓意。它外邊的皮兒是用澱粉或者地瓜粉混合蒸熟去皮的番薯搓成的,裡邊的餡兒則是由豬肉、紫菜、海蠣、蔥等組成。平日裏,福清人喫起一碗番薯丸,都會在其中加上米粉、花蛤青菜一起製作。番薯丸的外皮爽滑Q彈,很有嚼勁,裡面的餡料也頗有福清味兒。大夥兒可能聽說過魚丸,如果說魚丸是說起福州必須提起的。那麼當說起福清的時候,番薯丸也是必須提起的。

一家普普通通的番薯丸老店,可能就要從早忙到晚,食客絡繹不絕。福清地區的番薯丸,配方都是從老祖宗上面傳下來的,保留的比較地道。曾經聽一家番薯丸店的老闆這樣道:只要是出國回來的,還是讀大學回來的,以前喫過的都會回來這裡喫碗番薯丸,已經是習慣了。」或許說出的就是像我這樣的遊子心裡的感覺吧。

  • 熱鍋上的大雜燴——福清雜燴湯

福清的雜燴湯,味道有那麼些辣,這或許是胡椒粉的功勞。可能大家看到這個會想到川菜的酸辣湯,但其實不是,福清的雜燴湯自有他的風味。足智多謀的福清人慣用地瓜粉調製湯食,在煮湯時加入攪拌好的地瓜粉,湯汁變的濃稠,別有一番風味。福清的雜燴湯裏,食材繁多。通常會加入羅漢肉、豬小腸、、豬肚、筒骨、豬皮、荔枝肉、魚扣、腐竹、目魚卷、燕丸、花菜、鳳尾蝦等食材,配上胡椒粉地瓜粉製作。喫遍大地食材的同時,那一口口辣味的後勁兒,或許能讓你喫下一口的慾望暴漲。

福清雜燴湯,不論是在家常菜中,還是家宴流水席中,算是必有之物。一桌桌親朋好友,一口口福清美味,大夥兒講著福清話兒,聊著家常。場面熱鬧十分。

一鍋一鍋,一碗一碗,行人雖忙,但總有駐足歇坐的食客。他們品嘗的,是地地道道的福清味兒,但更多的,也許是對福清傳統的延續和堅持。

馬蛋、福清高山羊肉、福清城區橫街尾的芋棵、福清的鼎邊(鍋邊糊)、蓋邑扁肉、福清南嶺牛仔肉、江陰豆腐燜、米時、洋硯糕、炒糕、等等。都是福清很有特色的本土美食。福清的美食文化就藏在市井中,以小喫居多,主要是糕點、麵食、炸物、小喫被人熟知。在福清,土生土長的福清人兒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會做那麼幾道傳統的福清美食~

在福清,你會發現通常一家老店都不會輕易搬離地方,一家幾代人兢兢業業恪守自己的手藝,熟悉的人常來光顧,這些老味道纔不足以失傳,同樣,從這樣的人做出來的食物喫起來才覺得紮實。

勤勞樸實的福清人兒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對口中之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傳承。福清的一方水土像母親一樣養育著居住在這塊大地上的人。從以前到現在,在世界各地奔波打拚的福清人比比皆是。他們刻苦為家鄉的建設奮鬥著,為家庭的和睦努力著,辛苦的他們倘若看到這些傳統的美食,也許會勾起心中深深地思鄉之意吧。

「福清的東西真好喫,我不想離開這裡。」喫完飯,我摸了摸圓滾滾的肚子說道。

(完)


參考資料 --------------------------

[1]微信公眾號:雙城記

[2]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