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比重男輕女更可怕的是,在這種家庭氛圍下誕生的衍生物——“扶弟魔”。她們有一種認血緣不認婚姻的態度。以及她們背後還有一個教她們“親家均貧富”思想的吸血鬼父母。

  劉妮就一個地地道道的“扶弟魔”,她從小就被父母灌輸一個思想:

  “弟弟是家裏唯一的血脈,你們血濃於水,所以你要不由余力的對他好,幫扶他。”

  父母工作忙,弟弟基本是她一手帶大,既當姐又當媽,放學了連作業都來不及寫,就要喂弟弟喫飯、給弟弟洗澡。

  高中畢業後,她進了一家醫專學校。那時候年輕,對愛情也是抱着懵懵懂懂的態度,交了一個男朋友,對她很好。但是父母知道後,就極力的攪黃了他們的戀情,原因是男孩家境不好,將來幫不了她弟弟。

  劉妮傷心一段日子後,也坦然接受了。之後在父母安排下,認識了程慶。程慶父母是開紙杯廠的,家裏條件不錯。但是程慶年輕時候調皮搗蛋,跟人打架,被人打斷了腿,成了個跛子。

  剛開始,劉妮是百般不願意的,但是架不住父母苦勸,勉強同意了。條件是程慶家要拿出20萬彩禮給弟弟娶媳婦用。鑑於自家兒子的情況,程家父母也就同意了。

  02

  剛開始結婚,程慶對劉妮還算不錯,基本要什麼都有求必應。所以也養大了劉妮的胃口。每次回孃家都是大包小包帶着,後來更是在父母的唆擺下,一次次往孃家拿錢,補貼父母和弟弟,從最初的的幾千,到後來的幾萬,甚至一力承包了弟弟的所有費用。

  即便婆家再有錢,也禁不住劉妮這樣補貼,沒兩年,婆婆就開始對她不滿了,丈夫也不像從前那般護着她了。她在孃家大倒苦水,父母卻告訴她。

  “你老公肯定在外面有人了,錢方面你得抓一手是一手,怎麼講,孃家都不會虧待你,但是夫家就說不準了。”

  劉妮一時腦熱,還真信了父母的話,不僅沒有懸崖勒馬,還變本加厲。弟弟結婚的時候,父母賣了唯一一套住房,給弟弟付了首付。爲了怕父母跟新媳婦住一起受委屈,劉妮轉了老公賬上的款,給父母買了一套房養老。

  程慶一家知道後,氣得不行。夫妻關係也一度降到零點。其實,這時候,程慶對劉妮還是有感情的,只要劉妮認個錯,改一改“扶弟魔”的毛病,這事也就揭過去了。偏偏劉妮不知悔改,以勢要掏空婆家,均富孃家的態勢,終於將他徹底惹惱。

  03

  程慶提出了離婚,劉妮也爽快的答應了。劉妮當時的想法是:沒了你,我還有孃家。

  但是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原本信賴的孃家人,在她離婚後,卻處處表現出嫌棄。因爲給父母買的房還沒交房,就搬過去和弟弟、弟媳一起住,結果父母嫌棄她在家白喫飯不幹活,弟媳本就刁鑽古怪,跟她脾氣又不對付,好幾次都吵了起來。弟弟夾在中間左右爲難,最後他跟劉妮提議,讓她搬出去住。

  後來,更過分的是弟弟做生意失敗,欠了大筆錢。劉妮爸媽揹着她偷偷把養老房賣了給弟弟還債,弄得她徹底無家可歸。

  那些年她一個女人,離了婚,在外面孤苦伶仃,四處漂泊,孃家人不僅沒有任何幫扶,甚至還時不時變着法找她要錢補貼弟弟。對於當時的困境和絕望,她現在依舊歷歷在目,她說:

  “我沒想到我一手帶大的弟弟會這麼對我,我爸媽只知道顧着弟弟。說實話,當時真的很傷心,也算看清了吧。這些年掏心掏肺,弄散了自己的家庭,到頭來卻自食惡果。”

  不管是兄弟還是姐妹,從我們長大成人的那刻起,便是作爲社會上的獨立個體存在,這也表示我們的人生將由自己負責。無底線的忍讓和付出,只會滋生貪婪。

  所謂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名義上是親人,實際上是打着“血濃於水”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這樣不僅是損害自己小家庭的利益,也養成了一個不思進取的“吸血蟲”。因爲這樣家庭出來的弟弟們大多好喫懶做,沒有什麼出息,最關鍵的是他們還不懂感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