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粟裕啊,你過江去拉仇恨,把邱清泉和胡鏈引到江南去。

粟裕:我怕他們不跟我跑,我們還是試試把他們在江北幹掉吧。

主席:這個嘛,給你八個月,幹掉第五軍,殲敵十萬人。

八個月後

粟裕:主席,任務完成,為了殲滅第五軍,我把蔣介石那20來個妨礙我計劃的軍都給滅了。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在晉察冀軍區駐地的河北阜平縣城南莊召開了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上同意了華野副司令員粟裕的建議,華野3個縱隊暫不渡江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大量殲敵。同時決定陳毅離開華野到中原軍區工作,但仍兼華野司令員和政委,粟裕任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回到華野後,粟裕就發動了著名的豫東戰役。在第一階段打開封時,陶勇率4縱和1、6縱擔任阻擊援敵的任務,頂住了邱清泉兵團的攻擊。與此同時,陳士榘、唐亮指揮擅長攻堅的3、8縱經過5晝夜戰鬥攻克了河南省會開封,殲敵3萬餘人,一時震動南京、上海。蔣介石非常惱怒,命令邱清泉兵團、劉汝明部、區壽年兵團和胡璉兵團會攻收復開封,並逼使華野主力與其在開封以南決戰。這一企圖正中粟裕下懷,他命令3、8縱放棄開封誘敵前進,主力轉入機動作戰,調動敵人,以區壽年兵團為主要殲擊目標,這就開始了第二階段的睢杞戰役。

在蔣介石的嚴令下,邱清泉兵團緊追撤出開封的3、8縱,區壽年兵團隨後跟進,劉汝明部進駐開封。同時西面的孫元良兵團、東面的黃百韜兵團、南面的胡璉兵團也都先後奉命圍攏過來。粟裕緊盯敵情,發現邱清泉兵團動作很快,當先向西南追擊;跟在後面的區壽年兵團卻行動踟躕,徘徊於睢杞地區,與邱清泉部拉開了40公里距離。粟裕當機立斷,不待查明區壽年兵團的具體部署情況就下達了戰役命令:由葉飛統一指揮1、4、6縱組成突擊集團,迅速殲擊區壽年兵團。同時華野3、8、10縱阻擊邱清泉第5軍,劉鄧指揮的中原野戰軍主力、歸華野指揮的中原野戰軍11縱和豫皖蘇軍區一部,也各自在外圍阻擊胡璉、孫元良、黃百韜等部來援的國民黨軍。豫東戰役越打越大,精彩紛呈。

奉野司命令,陶勇指揮4縱向東躍進,切斷睢杞公路,截斷邱清泉、區壽年兩部的聯繫,協同主力對區壽年兵團完成了包圍分割。接下來就是一場激烈的攻堅阻援大合唱。在外圍阻援部隊的配合下,華野突擊集團經過6晝夜浴血奮戰,終於殲滅了區壽年的兵團部和整編第75師,生俘兵團司令區壽年、第75師師長沈澄年等將官。激戰期間,距離區壽年兵團最近的邱清泉兵團、黃百韜兵團,從東西兩側不顧一切前來營救。西側邱清泉兵團被華野3、8、10縱死死擋住,距離區壽年兵團不過10公里卻只能頓足長嘆。而東側的黃百韜兵團卻突破了中野11縱阻擊防線,推進到帝丘店地區,與被圍困在鐵佛寺的區壽年兵團第72師只有不到10公里距離。此時華野突擊集團剛剛將區壽年兵團部和第75師大部殲滅,但已來不及轉兵繼續殲滅第72師。粟裕判斷已無時間繼續殲滅第72師,且主要作戰意圖已經達到,應組織部隊撤出戰鬥轉入休整。然而黃百韜兵團從東面撲來,恰恰擋住了華野部隊預定的撤出戰場路線。如被其糾纏住,部隊久戰疲勞,攜帶大批傷員難以轉運,邱清泉、胡璉兵團再不顧一切撲過來,形勢將無法逆料。關鍵時刻,粟裕再顯過人膽色,迅速確定決心,乘黃百韜兵團遠道而來未及展開之際,先聲奪人,轉移兵力將其殲滅於運動之中。都說粟裕作戰企圖心大,敢於行險,善於應變,算到六、七成把握就敢打大仗,這便是個典型例子。於是,粟裕在區壽年兵團第75師殘部、第72師還未被殲滅的情況下,即從西線調8縱主力與6縱一部繼續圍攻第75師殘部,以中野11縱監視第72師,集中1、4、6縱主力及兩廣縱隊迅速東移,向黃百韜兵團發起全線出擊。

最後的戰鬥打響後,華野各縱隊奮勇攻擊,四面推進,將黃百韜兵團壓縮於帝丘店周圍。然而黃百韜善於防禦,儘管兵團被打得狼狽不堪,卻遲遲難以將其解決。這時邱清泉兵團、胡璉兵團、劉汝明部也已越靠越近,繼續耽擱下去形勢將陷於被動。粟裕再次決斷,趁黃百韜兵團已焦頭爛額無力反擊之際,突然結束戰役,部隊連夜撤出戰場,向隴海路南北兩側轉移。果然,黃百韜已被打得驚魂不定,未敢行動,坐視華野主力從容撤出了戰場。比較令人遺憾的是,邱清泉兵團從正面突破不了華野阻擊防線,遂使出了迂迴之計,乘華野阻擊部隊不察偷偷從北側突然迫近華野突擊集團。導致華野部隊撤出戰場之時遭到了邱清泉兵團的緊跟尾追,因行動倉促,組織混亂,被迫遺棄了大量傷員,據後來統計被俘者達3598人。戰後,死裏生的黃百韜受到了蔣介石的親令嘉獎。而邱清泉因救援區壽年兵團不力遭到訓斥,一氣之下請假回家「休息」。

豫東戰役是華野成立以來規模空前的一次戰役,既有城市攻堅戰,又有野外攻堅戰和阻擊戰,其難度還要大於後來的淮海戰役,用粟裕的話說,是他「親身經歷的最複雜、最劇烈、最艱苦的戰役之一」。從整個戰役結果看,華野在中野和地方部隊的配合下,連續作戰20晝夜,攻佔河南省會開封,殲滅區壽年兵團大部,打擊了黃百韜兵團,削弱了邱清泉兵團,以傷亡3.3萬人的代價殲敵9.4萬人,取得了很大勝利。更重要的是,這一戰證明,在敵重兵雲集的中原地區,解放軍已能夠攻堅拿下敵中等城市,野戰殲滅敵重兵集團,作戰能力有了長足進步,在心理上予國民黨軍以重創。此後,國民黨軍對華野便有了畏懼情緒,守堅城提心弔膽,被圍困不敢增援,打野戰全無自信,氣勢已失。從戰略上說,在華野主力發起豫東戰役吸引了國民黨軍機動集團之時,許世友、譚震林指揮山東兵團乘機攻佔兗州、泰安,截斷津浦路,切斷了濟南與徐州的聯繫,孤立了濟南王耀武集團,為下一步發起濟南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正是由於通過豫東戰役打掉了國民黨軍的自信,在濟南戰役期間,雖然中央軍委制定了「攻濟打援」的戰略方針,粟裕也在南北兩線進行了部署,但南線國民黨軍機動兵團卻遲遲不敢北上增援,導致王耀武集團很快被殲,濟南獲得解放。解放軍能夠在中原取得全面戰略攻勢,敵我態勢完全逆轉,豫東戰役居功甚偉。

當然豫東戰役也有其不足之處。華野6縱副司令員皮定均在戰後的日記中如此寫道:「此次戰役,我們殺傷敵軍很大,要談起來,我們就是殺傷敵軍一個整師(75師),但是我們『三弟兄』(華野1、4、6縱)都殘廢了。敵軍有進步,我們的進步的確不大,而且我們不瞭解缺點在哪裡。指揮上落後,不善於研究敵軍,我們都要發現我們的缺點,在火力組織上,我們是常失去我們的火力時機。缺點表現在我們只有一線的火力,我們向敵實行縱深的摧毀射擊,敵人全部都在蔭蔽中。我攻擊時敵展開了他全部的各種火器,結果我們的火力時機只有一個先發制人,而沒有最後堅決的手段,此問題要能使我們的幹部領會很重要,我們要研究。……經過此次惡戰鍛煉,提高了一些人,也可能嚇壞了少數人。」

皮定均指出的主要是華野部隊在戰術上的缺點。從作戰指揮上說,粟裕的缺點也很明顯。他一貫地貪多求大,不顧部隊疲勞,連續作戰,命令多變,使部隊搞得過於艱苦,在傷員救治、轉運,彈藥物資補給、就食飲水等方面均陷於困境,卻好頑強苦撐。結果一戰打下來後,部隊元氣損傷很大,休整時間也較長。另外,這一戰殲滅的敵人有不少是重建的部隊和勤雜單位、地方保安部隊等,國民黨軍精銳機動兵團未受大的損失,而自己傷亡的卻是華野精華力量,以致一時無法繼續在中原大量殲敵。當然,從當時的整個敵我態勢上看,還不具備戰略決戰的條件,想在中原交通發達地區複製孟良崮模式殲敵精銳兵團,也是不現實的,不能苛求粟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豫東戰役,是一個序幕。

戰略上,它本身就是為了驗證戰略層面的一種可能。

戰術上,有攻堅戰、有運動戰、有阻擊戰。在豫東這塊一根山毛都沒有,全是平原的地面上,驗證了國共雙方的真實力量(無險可守,進攻與防守只能拼硬實力)。

此戰以前,兔子以前還是習慣於搞埋伏、搞偷襲。

此戰過後,兔子開始熱衷於剛正面、打團了。


國共山河易手的轉折點,粟裕的命題作文,毛主席從似信非信到心裡有底,蔣介石的中年危機。


主席說:粟裕啊,這次你的任務是消滅國民黨五軍。

粟裕:報告主席,任務完成,這幾個月幹掉了國民黨五個軍!

主席:……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