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父母更瞭解安頓孩子身心的方法:拉他們一起工作、讓各個年齡的孩子去負一些責任。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爲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圖片來源:《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安定的媽媽有力量》)

  四月有清明節與兒童節,近年來總因爲是否連休而引起多方討論,新聞上見到很多假期裏的消費訊息,只是不知道大家爭取到多一天假日的同時,是否還懷念四月傳統的生活習俗:寒食、掃墓、郊遊。

  小時候,我們對於四月祭祖總有一種期待,因爲父母親會盛大舉辦這個活動。而孩子們就在長輩父母持續地引導下理解了家庭的意義。家庭與其他社羣不同,這是人際最初始的生活地,也應該是最堅固的情感堡壘。我們在家庭裏學習被愛時的幸福與感謝,也在家庭中練習愛人的能力與方法。

  對孩子來說,四月的掃墓當然有人多熱鬧的興奮,但最重要的是,平日不易見面的親戚唯有靠一年中的這一天才能相聚在一起。

  母親教我,愛要由近至遠;親人的意義也要先從家人開始才至族親。

  等我自己持家之後更發現,任何一個家庭想要有凝聚力,就要把家庭活動辦得非常隆重,而這需要仰賴一位不嫌煩勞的主婦,她的家庭價值觀將攸關整個家族的凝聚。非常幸運地,我就是被這樣一個持家有道的女性養育長大。

  母親是家中的長媳,在那個時代,她應該被界定爲“讀書人”,但一旦成爲人婦人媳,學歷不能做爲在職或持家的分界,家庭責任最重要。這也不難理解,良妻猶如良相,能使家庭興旺。母親告訴我,她初婚時,凡家中三代所有祖輩的忌日都要祭祀,再加上年節,她等於每個月都在忙“祭祖Party”。

  於是,聰明的母親婚後先接受長輩的指導,踏實地以家中規定完成一年的任務之後,再對公公婆婆與族親長輩們提出更好的辦法。讓各房分工,不用多處奔波,清明當天再大規模地全家族會合於一處。因爲計劃周詳,獲得長輩們的首肯,實施之後更博得稱讚。

  記得整個四月,從計劃到着手,無論做什麼,家中的大人都很樂意讓我們幫忙。大人之所以允許孩子做事,一方面是真的需要幫手,另一方面則是過去的父母更瞭解安頓孩子身心的方法:拉他們一起工作、讓各個年齡的孩子去負一些責任。他們不是爲了教育而教育,而是爲了生活而教育。這個責任的訓練經過了三代,已在我的手足與堂兄弟的身上都看到了結果。

  蔡家的祭祖活動已在十年前就從我父母與堂叔一代的手中,傳交給下一代來輪流主持。如今四月,大家事先聯絡,擇定一日由各地回到家鄉,學習祖父母輩與父母的做法,聯絡親屬、準備祭品、祭後餐聚。在忙碌現代人的生活中,這一年一度的相會所代表的責任意義,也許就是在童年感覺的一片熱鬧中看到的血濃於水。

  記得幾年前,母親曾對我稱讚我的堂弟。那一年,剛好輪到他們這一房主祭,因堂叔已逝而嬸嬸身體不好,於是大堂弟就找母親細細商量,希望大伯母教他如何準備。當我聽母親對我描述起堂弟是如何用心記錄、如何不厭其煩時,我的心與眼睛都是熱的,即使這個堂弟一直還未成家,但他的心中顯然對家庭責任已經有最完整的認識。

  童年對四月祭祖的印象,除了在一片慎重其事中感受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隆重之外;還有母親透過食物,對長輩表達的敬,與下對子女依依照顧的愛。

  四月除了祭祖之外還有寒食大事。爺爺、奶奶都好愛喫潤餅,所以,母親那一日晨起便去採購,忙完一桌繁複的材料之後,就開始爲大家捲餅。爺爺、奶奶、爸爸、我們一家三代圍坐起來有八人之多,喫餅時,經常是一個人纔拿到還沒開始咬,另一個人已喫完等待着下一卷了。

  母親不只手巧,更因爲熱情於服務他人,所以看別人喫總是比自己享受更快樂。她卷的潤餅,臺灣話說最“安單”,絕不會散落,所以每個人都倚賴着她。

  用餐中,大家並不自私,卻沒人能催得動母親暫停先喫一個,或夾幾口菜擋餓;她總是很興奮地看着我們一卷卷下肚、一聲聲說好喫,直到大家都飽足了,才驚覺自己是該餓,也真的餓了。她坐下來,在我給她拿的餐盤上爲自己捲一捲、咬一口後,看着我說:“好喫!”

  從童年能幫忙起算到嫁人那年,我跟在母親身邊所過的四月已超過二十年。那些準備食物的細節,不只讓我學到能幹、學到美感,還讓我知道,能使家人感到快樂是多麼積極有爲的力量。婚後的這三十年中,就是母親教我的種種能力,使我不斷從服務中又再造新快樂!

  【我的實作,你的靈感】

  潤餅

  潤餅必備的材料有各式蔬菜,如高麗菜、蒜苗、芹菜、香菜、豆芽、春韭,還有瘦肉、蛋絲、豆乾;當然,每家母親都有自己的獨家材料。我的母親會加鮮蝦與海苔,我的婆婆愛放烏魚子;聽母親說,外公愛加嫩豬肝……透過這些家庭的故事,食物就不再只是食物,它是每一家的風格與故事。

  圖片來源:《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安定的媽媽有力量》)

  圖片來源:《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安定的媽媽有力量》)

  潤餅之所以得孩子愛,我想是因爲花生粉與糖粉的組合很適合童味。做潤餅時,混合糖與花生粉這種小事實在很簡單,就別再搶孩子的工作機會了。

  潤餅皮由高筋麪粉製作而成,雖然筋度高、彈性好,但如果放置材料的順序不夠講究,還是會破皮露餡。

  小時候母親教我們:第一層不能先放花生糖粉,因爲花生糖粉吸了其他食材中的溼度,皮就容易破。所以,第一層應該放比較乾的食材,像蛋皮、豆乾和肉。再放不同的蔬菜和花生糖粉,也可把花生糖粉夾在中間一層。

  圖片來源:《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安定的媽媽有力量》)

  圖片來源:《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安定的媽媽有力量》)

  請注意餅皮與餡料的量要合比例,不要貪大。如果真的想包很大一卷,必須用兩張餅皮交迭約1/4,讓面積變大。

  卷的方法很簡單,可將兩邊都收口,也可以露一邊。通常用兩張餅皮包成很大的一卷就只收一邊,開口朝上,讓喫的人捧着,這種喫法臺灣話就叫“抱柱”。

  若有剩的潤餅皮,可以隔天再包入魚條或熟餡油炸,就成了我們一般說的春捲。

  圖片來源: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提供)

  文章原標題“生活傳承不空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