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不叫陰、陽了。而是江左、江右~~


瀉藥,南北流向的河流一般只分東西,不說陰陽。


「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解釋:

由於華夏一族主要是從被稱之為「母親河」的黃河流域繁衍而來的,所以其流傳下來的民諺,俗語中的物候學現象,自然多是黃河流域的當時客觀實際的描述。

山南謂之陽,是「天時」。

由於黃河流域位於北回歸線以北,終年都不會有太陽直射,陽光只會從南面照射。對於山來說,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陽光直接照射到,所以稱之為陽;而北面位於山高和斜射的陽光形成的陰影區內,則稱之為陰。相對人的主觀體感來說「溫暖」為陽,「寒冷」為陰。用現代人的術語講,反映了古代人對「溫度」的認知。

水北謂之陽,是「地利」。

由於河水水流的侵徹力,會在地面形成河流的河床,或稱河道。上古時代,也沒有大規模的人工水利工程(河堤)的束縛,洪水季節,河流就會溢出河床,淹沒沿河兩岸。由於黃河流域總體地勢北高南低。洪水退去,北岸地勢高,洪水期間溢出的水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迴流回河床;而南岸由於地勢低,也就會自然依地形形成溢出水的積瀦,在下一個(年度)洪水季節來臨之前,隨環境溫、濕度的條件而逐漸蒸發。再加上地下水位的因素。因此,一般情況下,河流北岸都會比相對的南岸更加乾燥。相對人的主觀體感來說「乾燥」為陽,「潮濕」為陰。用現代人的術語講,反映了古代人對「濕度」的認知。

大家熟知的「愚公移山」《列子·湯問》一文中,就有「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類似的說法。這句話從人的主觀體感角度講,接近於現代人「環境溫度」的概念。


山陝之間的黃河:河東,河西

先看東西流向的流段,太陽曬到的地方為陽,曬不到的地方為陰,即可判斷西方為陽


這裡的陰陽指「背陰」和「向陽」,在空間上與南北方位產生重合,導致「南陰北陽」(河流)和「南陽北陰」(山嶺)的概念。歸根結底是個光照效果的問題,而不是空間方位的問題。

南北流向的河流是不分陰陽的,所謂水有陰陽之分是因為其河岸的不同,水北面為陽,南面為陰。


因為太陽在天空的視運動軌跡東西是對稱的,也就是理論上河流東西兩岸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大體相當,所以無陰陽之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