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趙普等人的策劃下,跟隨趙匡胤出征的全體禁軍將士集體轉向,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可恥地選擇了背叛。

這種毫無道義、為利是從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時代特色,一種時代的風格。

從大唐滅亡一直到大宋建立,在中原大地上所建立的政權,基本上遵循著自己的改朝換代模式。那就是一位功勛卓著的統兵大將或者地方的軍政首腦,在中央出現劇烈變動之際,趁勢崛起,入主中央政府,基本仍然沿襲之前的體制,自己的核心班底佔據要津,同時對前朝皇族斬盡殺絕。

這一次,趙匡胤代替柴宗訓,在很多人眼裡只不過仍是之前幾次改朝換代模式的重演,甚至其合法性還不如前面的幾次。

後唐代後梁,是梁晉數十年爭霸的結局,也可以說是朱溫、李克用兩個家族之間數十年恩怨的總結,雖然殘酷但至少是光明正大地鬥智鬥力,李存勖最終逆襲成功,世人可謂心服口服,所謂「生子當如李亞子」是也!

後晉代替後唐,是石敬瑭向契丹借兵後僥倖獲勝,然後割幽雲十六州,認契丹皇帝為父,為人所不齒。

後漢取天下,靠的是中原諸侯對契丹入侵的不滿,劉知遠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只是順勢摘桃子而已。他之所以能成為皇帝,靠的完全是個人聲望和對政治時機對把握。

後周取代後漢,是皇帝不顧君臣大義肆意殘殺大臣所造成的惡果,輔政四大臣有三個死於非命,郭威的家人包括兩個兒子都被劉承祐所殺,郭威為了自保「清君側」、「黃袍加身」也沒什麼太大的不對。

大宋代替後周,則是趙匡胤等人趁著主少國疑之際的奪權行動,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不義行為,為天下人所不齒。而且,趙匡胤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是周世宗臨終前不久授予他的,這其中固然有趙匡胤本人的軍功因素,但另外兩個因素也很重要,一是周世宗對趙匡胤在武將羣落中的卓爾不羣頗為讚賞,二是出於牽制張永德、李重進的考慮。可以說,趙匡胤本人的威望與另一個黃袍加身的人——郭威相比,還是差一個檔次的。

周世宗可悲之處就在於儘管他費盡思量,構建了一個複雜的、相對平衡的權力制衡體系,想要確保兒子的皇位,但是在時代的潮流之下,他的所作所為幾乎沒有一點作用。趙匡胤兵變之後,除了韓通、李重進等人反抗被殺之外,其他人就像沒事發生一樣,文官集體投降,禁軍全體歸心,該幹什麼就繼續幹什麼。這就改朝換代了,這就變了天了。

周世宗突然失去天眷,也是一個悲劇

「這種動不動就變天的局面,絕對是一種病態,以後要徹底杜絕,希望這是五代以來最後一次變天」,當趙匡胤與趙普掌握政權後,恐怕這是他們的最大心聲,也是當時很多有識之士的心聲。

該如何杜絕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呢?

2

作為一個從普通禁軍士兵成長為禁軍最高統帥的人,趙匡胤對禁軍系統的各種情況一清二楚,深知其中三昧,因此對整個禁軍的控制是他繼位以來極為看重的事情。

960年秋天,在平定了李筠、李重進叛亂之後,趙匡胤對禁軍進行了初步整頓。首先,將禁軍系統中與自己關係比較疏遠的人調任,如不屬於原來殿前司的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張光翰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韓彥徽,代之以義社兄弟韓重贇和心腹將領羅彥嬛,控制了侍衛司。第二年又免去聲望頗高的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因為這個職位自己曾經擔任過,從此不再授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也被義社兄弟石守信所代替。

如此一來,禁軍系統的殿前司、侍衛司將帥基本上全是趙匡胤的心腹和親信了。除此之外,趙匡胤還選擇軍校史珪、周廣等人刺探外界各種各樣的隱祕情報,以防範各種危險(類似後世的錦衣衛)。

有了自己的情報系統,軍隊全在掌握,在趙匡胤看來,自己基本上已經全盤掌握了禁軍系統。這個腹心之禍算是已經消除了,從此可以安心對待外敵了。

在趙匡胤以前,五代時期的其他皇帝基本上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大家看來,只要自己的親信,如自己的兄弟、親戚、部下掌握了禁軍的主要職位,獲得了全體禁軍將士的擁戴,就算是已經掌握了禁軍系統,再加上自己的情報系統對各種危險有預防作用,皇帝的寶座算是徹底坐穩了,可以安心睡覺了。

但在趙普看來,此舉只是暫時的治標並沒有治本。

只要社會風氣和禁軍的體制沒有改變,隨著時間的流逝,早晚還會產生另外一位有極高聲望的統兵大將,這位大將一旦出現危急情況,很有可能會再次黃袍加身。因此必須進行治本方面的籌劃。關於如何治本,趙普有一系列的設想並在實踐中推動著趙匡胤將其順利實現。

第一,迅速解除那些有較高聲望的禁軍大將們的兵權。

大宋剛建國的時候,社會風氣依然是五代時期的舊習,驕兵悍將十分猖獗。趙普執掌樞密院的時候,因為「國初武臣,皆百戰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幹請」,因此「樞密使在院延見賓客,領武臣詞訟,必以親事官四人侍立,仍置大鐵方尺一寸於領事案上」,以防備驕兵悍將們說著說著動手的突發事故。由此可見當時武人社會地位之高,武將權勢之熾盛。

由此,趙普多次向趙匡胤建議解除石守信等佐命功臣的軍權,趙匡胤總覺得多此一舉(天下還沒有平定呢),而且很不仗義(剛擁立自己為天子就要罷人家的官)。有時候趙普說得多了趙匡胤會很不耐煩的說:「彼等必不叛吾,卿何憂?」

趙普說:

「臣亦不憂其叛也。然熟觀數人者,皆非統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苟不能制伏其下,則軍伍間萬一有作孽者,彼臨時亦不得自由爾」。

「不得自由」,這4個字像一支利箭刺進趙匡胤的心窩。陳橋兵變時自己的「不得自由」一幕立馬湧上心頭,他馬上就明白了趙普的深謀遠慮,立馬著手實施。隨後君臣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禁軍系統中那些頗有威望,有可能成長為下一個趙匡胤的將領的兵權。尤其是慕容延釗、石守信等人,都是久經戰陣的大將,也一併被解除禁軍統帥的職權到地方上去做節度使了。

963年2月,趙匡胤故態復萌,想任命苻彥卿執掌禁軍。敏感的趙普立馬就意識到此舉背後的危險之所在,堅決反對。趙匡胤不聽,在他看來符彥卿確實沒什麼可疑的,他有能力(智勇雙全)有威望(歷經數朝,經歷無數戰陣)又是自己弟弟的岳父,對自己又頗為恭順,於是直接給符彥卿下了任命書,趙普拿著任命書找到趙匡胤,反覆陳述自己的理由。

趙匡胤說:

「卿苦疑彥卿何也?朕待彥卿至厚,彥卿豈能負朕也?」

趙普說:

「陛下何以負周世宗?」

這一句話再一次觸及到了趙匡胤和大宋王朝的痛點所在,趙匡胤默然無語,乖乖地收回成命。

由於趙普的堅持和對禁軍將帥的高度警惕,宋朝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禁軍將帥選擇標準——以「才庸無謀,忠實易制」為原則,提拔的都是一些聲望較低、絕對無法對皇帝產生威脅的人物,而且盡量不派他們出征,以防建立軍功形成個人勢力,目的就在於防止出現第二個趙匡胤、郭威這樣的人。發展到後期,一些將帥自己打了勝仗,個人威望大增,反而會惴惴不安,生怕惹得皇帝的猜忌。

第二,三衙的形成

之前,禁軍系統分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大部門,但是隨著趙匡胤對禁軍高級統帥的猜忌,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以及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都不再除授,原來的禁軍內部權力格局發生了巨變。殿前司、侍衛司的統帥地位明顯下降,原來的侍衛司實際上分成了侍衛馬軍,侍衛步軍兩個部門,於是禁軍系統一分為三,各自為政,互不統屬。這三個單位被稱為「三衙」,其統帥都是都指揮使,兵力分散,互相鉗制,大大降低了發生兵變的可能。

第三,對禁軍將帥的心腹親兵嚴加限制以防他們養成勢力

自安祿山時代開始,大將統率軍隊,往往會從軍中選擇驍勇善戰者作為自己的親兵,號稱「牙兵」、「牙隊」,以這些精銳士兵為骨幹,培育自己的爪牙。這些爪牙與統帥往往約為父子,建立一種親密的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為軍隊的預備軍官,也是統帥個人意志的貫徹者,也是統帥個人權勢的重要支撐點。當然,他們也是一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來源。

趙匡胤本身就是軍人,對這種情況洞若觀火,繼位之後,對禁軍將帥以及邊關各統兵將帥的這一傳統做法嚴格限制,以防止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培養自己的私人勢力,為了敲山震虎,宋太祖不惜拿自己的兄弟開刀。乾德5年2月,有人告發殿前都指揮使韓重贇私蓄勇士為親兵,趙匡胤大怒,準備下令殺掉韓。趙普極力勸阻,最終韓重贇被奪去禁軍軍職,調任彰德節度使。韓重贇是宋太祖的義社兄弟,尚且如此,各地武將聞之無不驚心,自此私蓄親兵的傳統不復存在。

第四,專任邊將

趙匡胤與趙普雖然對禁軍大將嚴加防範,控御極嚴,盡量少讓他們領兵出征,但這只是防止出現趙匡胤第二,對真正的軍事行動,他們還是有自己的真知灼見的。這表現在他們任用將領的策略,尤其是任用邊將的策略。

趙匡胤用將的策略可以概括為八個字:豐財、重權、少兵、久任。

對此,北宋著名大臣張方平曾總結說:「至於將帥之人,在駕馭得術,仍宜久任其職。」「假之事任,闊略其細故,不為間言輕怠於為用也。」

在保持軍隊戰鬥力和削弱將帥個人影響力兩個方面,趙匡胤平衡得相當不錯

曾鞏總結說:「太祖之置將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誠,富之以財,小其名而崇其勢,略其細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責其成。每朝,必命坐,賜與優厚,撫而遣之。」「夫崇之以非常之恩,則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則其志固;養之以關市之租,則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撓其榷,則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騁;略其過則材能進,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將之術,不易於是。」

第五,改革兵制

改革兵制主要是握兵權、調兵權與統兵權的分離。其中,三衙掌握兵權,負責訓練、戍守,遷補賞罰等;樞密院負責武官選拔,軍隊的調發以及兵符的頒發;而禁軍出征的時候,往往令擇大將作為統帥,而不用三衙的將帥,事定之後,兵還三衙,而將還本處。這樣,握兵權、調兵權和統兵權三者互不統屬,彼此相制,無人可以從中操縱一切。

除此之外,趙匡胤、趙普還嚴格階級之法,嚴懲犯上作亂的士兵;禁止軍中結社,防止軍中利益團體出現危及軍令的執行;嚴懲軍中的不法分子,嚴格治軍;裁汰老弱,從各地選擇勇士編入禁軍(周世宗的老辦法)。通過這些措施,逐步馴服了禁軍這個在中國大地上橫行數百年的老虎。


1.本文為《趙普:救時宰相是怎麼煉成的》第11篇。

2.本文全目錄為:

履霜:即將推出《趙普:救時宰相是怎麼煉成的》?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3.趙普身上可學習的地方可謂多矣,在系列文章的最後做了一門課程——《趙普工作法》,共分7小節,主要講述楊的一些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有興趣者可移步一觀。(千聊搜「履霜」即可,在系列課程中。)

4.迄今為止,已先後研究過多名歷史人物(主要有安祿山、司馬懿、張璁、楊永泰、郭嘉、楊宇霆等)的性情、思維與策略等情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觀:

履霜:履霜重點文章及課程集合(20181212)?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