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遲復為歉。

李白最敬慕的人,是「三謝」和孟浩然。

關於「三謝」——謝安、謝朓、謝靈運,上一回答的作者「山月2」已經講得非常詳細非常好,這裡不再重複。

有些喜歡湊熱鬧的人總是說,杜甫給李白獻詩,李白不回,其實李白回過幾首的,只不過那些愛熱鬧但又讀書少的人不知道罷了。

倒是有一個人,李白獻詩給他而他從來不回,這個人就是孟浩然。

如果你問,孟浩然是誰?李白會說:你孤陋寡聞啊,「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別的不說,孟浩然的《春曉》,中國一代又一代小學生都會背誦: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是這樣能夠寫出與兒童的心相通的詩的真正詩人,難怪李白要仰慕他。

孟浩然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另一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並稱「王孟」。他們的詩歌,能讓我們的心靈變得乾淨起來。

看看王維的《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再看李白那首仰慕孟浩然的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慕孟浩然先生啊,

你風流倜儻天下聞名。

你少年時不愛官冕車馬,

白頭之時又歸隱山林。

月夜醉酒你超脫高雅,

迷戀自然風光你不事君王。

高山似的品格無法仰望,

只好拜揖你道德的芬芳!

可見,李白對孟浩然的仰慕,除了出於敬服他的詩歌藝術,還由於對他的品格志趣五體投地。李白這樣的詩仙,和真正的詩人們,都是活在優美高潔的精神世界,無論他遭遇的是什麼俗世的粗鄙骯髒。

孟浩然的詩歌上承李白所仰慕的「二謝」——謝靈運、謝朓,在唐詩裏很有名,這裡再附錄他兩首也許大家都已能背誦的詩: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另外,誰都知道,李白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偶像去遠了,唯見茫茫流水啊!


《李白心目中的「三謝」》

謝安、謝脁、謝靈運,三謝常駐李白心。三謝之中先說謝安,東晉時人,文武雙全,官至宰相,後隱居山東。公元383年發生的「淝水之戰」就是以謝安為首的東晉將領創下「以少勝多」戰勝前秦的著名軍事戰例。謝安是東晉名將謝玄的長輩。謝玄是南北朝時詩人謝靈運的祖父。再說謝朓,謝脁與謝靈運同出謝氏門第,詩文俱佳。「氣勢軒敞,格調高昂,雅為後人所稱道」。官至參軍,著有《鼓吹曲》等詩文。後說謝靈運,晉末劉宋時詩人。入南朝做官,詩文名氣貫天下,時人皆知謝康樂。他是著名的山水詩創始人。讀」漢代文學」一章,發現」三謝」有共同特點,大致相同的命運。

三謝詩文氣射鬥牛,令後世人仰慕,這是其一。三謝在官場中摸爬滾打,均遭小人算計。特別是時稱「小謝」的謝靈運結局最慘,扣以「謀叛「罪被誅殺。時年只有49歲。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李白最羨慕、最佩服的人是三謝呢?答案來自李白所作的詩歌。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序及詩中說「此墩即晉太傅謝安與右軍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餘將營園其上,故作是詩也。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沙塵何茫茫,

龍虎鬥朝昏。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

冶城訪古蹟,猶有謝安墩。憑覽周地險,

高標絕人喧。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地古雲物在,臺傾禾黍繁。我來酌清波,

於此樹名園。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從序中可以看出李白覽物思人,對前賢所登臨之地,古戰場遺跡懷念有嘉。詩前六句寫晉末永嘉之難,晉王室南奔,胡人肆虐。詩中六句寫謝安墩遺跡,對謝安和王羲之深切思念。詩末六句對謝安的隱居生活讚賞有嘉。

李白:《謝公亭》:蓋謝朓、範雲之所遊。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

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詩題即為「謝公亭「,即指謝脁建在安徽宣城的亭子。詩序中又特別註明,這是謝朓、範雲曾經遊覽之地。範雲為零陵內史,謝朓曾在此亭與範道別。李白在詩的開頭就說,來到謝公送別地,見景生愁緒。為什麼生愁緒呢?也許是李白想起謝脁的遭遇而嘆息。公元495年,即建武二年,謝脁在仕途上受到排擠打壓,由中書郎降為宣城太守。「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詩末就表明李白對謝脁的崇敬與懷念。

李白《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斜低建章闕,

耿耿對金陵。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獨酌板橋浦,

古人誰可徵。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這首詩李白名正言順地告訴人們:謝眺,是他一生所傾慕的。李白宦遊路過板橋(今南京郊區),恰好想起詩人謝朓寫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一詩,便懷念謝朓。「玄暉難再得「,「玄暉」是謝朓的字。李白盛讚:像玄暉這樣的人才很難再得到。

李白:《遊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病閑久寂寞,

歲物徒芬榮。借君西池遊,聊收散我情。

掃雪松下去,捫蘿石道行。謝公池塘上,

春草颯已生。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李白遊謝氏山亭,自然想到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的詩句。謝靈運在《登池上樓》詩中說:」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所以李白詩說: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可見李白對詩人謝靈運的愛慕和敬仰。

大略瀏覽即發現李白對三謝的詩文情有獨鍾,對三謝曾經宦遊之地格外感興趣。李白詩中還有十餘處提及三謝,足見三謝在李白心目的地位非同一般。李白敬慕三謝的重要原因恐怕是自己的一生與三謝有許多相似之處。李白走入仕途是賀知章的舉薦,雖說當了幾年翰林大學士的閑散之官御用文人,終究不被朝廷重用,而且後來因受永王璘之禍被流放放郎,雖然被赦免但終因樹老枝枯葉敗,自身已無回天之力,卒於當塗。縱觀李白的一身一世,常嘆」大道如青天,唯我不得出」。這與三謝在遭受打擊排擠下的命運是多麼如出一轍,不管是同病相憐還是志同道合,在李白的詩篇中都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三謝的敬慕之情。


杜鋪是他的知己,他最佩服應該是孟浩然吧!謝邀早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這是李白自己非常得意的名作《長相思》中的一句,而當詩仙讀過武則天的《如意娘》後,爽然若失,自愧不如,非常佩服,從此以後基本上不再寫情詩。

武則天的超凡的政治才幹名留史冊,她的文學修養以及詩歌水平也足以在大唐頂尖詩人中名列。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是武則天在感業寺寫給唐高祖李治的情詩,是武則天唯一脫離苦海的希望,所以在這首愛情詩中注入了不同尋常的心血和情感。


謝謝邀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芳。我覺得李白最羨慕佩服孟浩然,他寫了很多詩都是寫孟浩然的,孟浩然對李白的一生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沒有孟浩然就沒有我們所說的李白,所以李白對孟浩然是非常的羨慕佩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