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指兵戎,也指战争。战争是维护国家利益最高烈度的方式,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捍卫国家利益;而祭典是最重要的国之大礼,是为了让我们心存对生命的敬畏。

  自2014年起,中国政府以国家形式迎回长眠异域几十年的志愿军烈士,充分证明民族记忆不可磨灭,“山河已无恙,英魂可归家”。

  第六批10具在韩志愿军遗骸归国

  4月3日上午,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

  退役军人事务部、辽宁省以及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有关部门同志等200多人,参加了在机场举行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仪式。

  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根据安排,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于4月4日在这里举行。

  2014年至2018年,已先后有589位从韩国迎接回来的志愿军烈士在这里安息,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六次交接。

  关于第六批烈士遗骸的发现

  韩国《时事周刊》称,去年11月,韩朝联合发掘战争阵亡军人遗骸工作团在江原道铁原郡非军事区箭头高地(即韩军第5步兵师防区)进行公路开通时,发掘出13具军人遗骸,其中一具遗骸比较完整。韩国国防部下属的“遗骸鉴定审议委员会”对遗骸进行识别鉴定,通过综合考虑遗骸发掘地区的战史、解剖学特征、遗物等因素,确认有10具遗骸(包括那具较完整遗骸)是中国军人,同时145件相关遗物也被认定属于志愿军烈士所有,包括个人印章、制式水壶、四边形军用皮带扣、带有家人照片的玻璃镜等。

  今年1月23日,中韩在北京举行司局级会谈,韩国国防部国际政策官李元翼和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副司长李桂广均出席,会上商定于4月1日联合举行装殓仪式,4月3日交接遗骸及遗物。双方一致同意有序推进相关事宜,今后韩方将继续向中方移交在韩发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

  志愿军遗骸移交,中韩新的感情纽带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也是从仁川机场踏上回乡之路,当时在机场上,时任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首次为安放着长眠异国超过六十年的烈士的灵柩盖上五星红旗。当运送烈士遗骸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人民空军出动两架歼-11B歼击机迎接护航。当天上午11时30分,中国政府在沈阳桃仙机场举行隆重迎接仪式,12时许,礼兵护送棺椁上灵车,送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放。

  陵园位于沈阳北陵公园东侧,占地24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等设施组成。

  去年3月28日是第五批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移交的日子,仪式也是在仁川机场举行,韩国国防部长宋永武和中国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出席,这是韩国防长首次出席这一仪式。韩国国防部称,此举代表着韩中面向未来改善双边关系的积极信号,也高度称赞中国政府过去为接收遗骸所付出的努力。韩国《日报》注意到,遗骸送还成为中韩在外交、国防等领域保持密切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渠道。

  中朝军人墓地:北望故乡寄相思

  众所周知,寻找阵亡军人遗骸号称“最漫长的战争”。据权威统计,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多达18万志愿军烈士牺牲在那片“三千里江山”,其中有些留在“三八线”以南。1992年中韩建交后,围绕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善后工作便悄然展开。

  1996年,韩国政府在京畿道坡州设立中朝军人墓地,被挖掘鉴定后的中朝军人遗骸被暂时安葬在这里。墓地位于京畿道坡州市积城面沓谷里山55号,从坡州到涟川方向的37号国道旁低矮的山坡上,对外名称是“军·中国军墓地”,里面有1100多具牺牲的和中国军人遗骸,其中360具是志愿军烈士遗骸。

  陵园相对整洁,从2012年8月起的四个月里,韩国政府出资五亿韩元整修墓地,在绿色的草地上,陵园以棋盘模样有序建成。每个墓上放着用长方形大理石制成的墓碑。有一位中国军人的墓碑上写着:“中国军无名氏,300,2006年9月22日,江原道麟蹄郡麟蹄邑。”意为这位军人是在战争江原道麟蹄战役中牺牲,2006年9月22日被韩国政府发现遗骸并暂时安葬,而且是该陵园里的第300位被安葬者。

  目前,坡州陵园墓地总面积有6099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陵园一号陵园是军人陵园,二号陵园是朝中军人陵园,墓地通常都是朝向光线好的南方,不同的是这里所有的墓地都是朝北的。韩军负责人解释说,“为了能让牺牲的人在近处望着自己的故乡。”

  来源:新华社、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