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经济学人》一周精读第16期(上)

来自专栏周华的涂鸦地

【本期导读】

  1. 进入慢车道的中国基建
  2. 风雨中屹立不倒的香港
  3. 马斯克「摊上大事儿了」

1 | 进入慢车道的中国基建

中国在基础设建设方面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令全世界侧目。中国不但有最长的桥梁、铁路、最大的水利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而且中国的机场建设速度也是最快的,几乎是每年以10个以上的速度在递增。

如此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跟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分不开的,很大一部分的GDP增长是来自于对硬体设施的投入,而这些投入又是以大量举债为前提的。但是中|国|政|府近几年对地方债务增长的遏制以及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努力使得这一增长模式受到了挑战,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去年在内蒙古包头的一条地铁项目被喊停了,而且对于其它城市修建地铁的想法,中|央|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相关的「准入政策」,规定人口在三百万以上的才可以修建一条地铁,而且40%的经费要由地方政府自己承担。成都市因为这一新规还重新修改了之前的地铁规划图,数量比之前少了六条。南通市也是如此,原先规划了八条地铁线,而现在连第一条的完工日期也推迟到了2022年,比原计划晚了四年,总体数量也缩减到了2条。

这些城市如此痴迷于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过去以GDP为政|绩指标的原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乐观估计,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对于大量人口流入的准备,虽然城市化的速度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快。有声音认为,也许中|国|政|府现在应该考虑在医疗和社保上面多投入一些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测算,经过购买力平价的调整,中国的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已经和德国以及英国不相上下了,如果这部分的投入除以人均收入的话,得到的比值要远远高于这些发达国家。虽然整体的投入还是赶不上美国,但按之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在未来十年一定会赶超美国。

当然,不管怎样,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确实是慢下来了,但是由于和美国的贸易战不断加剧,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政|府对于基建投入的控制有松动的迹象,有些原先被叫停的大型项目重新又开工了,而且银行也重新开始购买地方债,其中很多是基建相关的债务。没错,肯定又会有一股资金流要进入地铁、桥梁等项目,但是不同以往,中|国|政|府对于这些债务的增长更为谨慎了。另外,在快速增加的基建过程中,除了债务的快速增加的不利影响外,中国其实积累了很多基础建设的专业技能,这也是一笔财富。

相信回归理性的中国基建将对国民经济做出有质量的贡献,而不是以前那样的四处「溢水」的状态(想想之前的「四万亿」刺激经济的举措,资金最后都流向了哪里)。

2 | 风雨中屹立不倒的香港

前不久在同学群里看到很多在香港的同学发的照片,香港很多居民都在自家的玻璃窗上贴上了十字胶条,原以为是「禁止入内」的意思,一问才知道是为了防台风。刚刚过去的台风「山竹」是二战以来观测到的16个最强台风中最厉害的一个,所以香港挂起了10号风球,而且在香港政|府的妥善处理下,这次台风没有人员伤亡,仅仅造成了363人受伤,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市民抱怨政|府处理的不够好。

1962年的时候,台风「温黛」袭击了香港,造成183人死亡、7万2千人无家可归。自那以后香港政|府在应对台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气象预报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这一次台风的防范工作可以做的比较扎实。在9月16号「山竹」来临之际,香港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尽管如此,「山竹」的破坏力还是让人始料未及,台风过后的香港到处是破碎的窗户、阻隔的道路、倒塌的建筑支架、散落的纸片,有的挂在建筑外部的电梯也被吹了下来,机场和码头更是重灾区,香港国际机场有近2000个航班延误。

但是香港终究是香港,台风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7号,大家全部开始上班了,只有学校不得不放假两天。于是,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Carrie Lam)的facebook首页多了许多民众的抱怨,要求政|府宣布假期,虽然官方的回答是:「政府无权插手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合同关系」,类似的回答在1960年代也出现过。

香港,这座繁华都市在风雨中又一次屹立不倒,同时还有它的商业精神。

3 | 马斯克摊上大事儿了

前段时间买车,在传统车与电动车之间摇摆了好一阵子,后来还是选择了电动车,不仅仅是因为上海对电动车给予送牌照的优惠政策,更多的是因为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特斯拉掀起的这股电动车风潮确确实实改变了传统的驾驶方式,使得现在的驾驶可以融合许多新的科技,让驾驶不仅变得容易,也让出行变得更为安全和舒适。但是,和所有科技天才一样,桀骜不驯的马斯克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了代价。

前段时间马斯克在他的twitter上发表了一段话,说是要将特斯拉私有化,而且他连所需要的资金都准备好了(点此查看本公众号关于特斯拉私有化的文章)。此话一出,特斯拉的股价一下子暴涨,这不免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不满和猜疑,终于在本月的18号,特斯拉确认美国司法部正式开始调查此事,而司法部的介入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马斯克私有化特斯拉的想法最后还是因为股东们的反对而流产了,但是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这么重大消息的做法确实让美国的监管者和投资者深为震惊(其实没什么好震惊的,特朗普总统不是常常在twitter上发表惊人言论么,美国和世界民众应该都已经习惯了吧),有市场人士认为马斯克有操纵股市的嫌疑,甚至有公司还将特斯拉告上法庭,认为马斯克此举是为了让做空特斯拉的机构破产。

让马斯克头疼的还不止是这件事,随著其它公司加入到汽车电动化的竞争中来,马斯克面对的问题越来越棘手。沙特王国的主权基金在特斯拉投资了20亿美金,但是上周他们却宣布另外在一家加州的电动车公司Lucid Motors投资10亿美金。同时中国的「蔚来汽车」刚刚在纽交所上市,融到了10亿美金。而本月17号,奥迪公司宣布要生产一款运动型电动车e-tron。

看来马斯克不但是官司缠身,同时还要应对各处崛起的竞争,但好在是特斯拉现在的产量上来了,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是:现在要从「产量地狱」过渡到「交付物流地狱」里了,如果一切顺利,特斯拉本季度的财务数据将非常乐观。

先锋总是要面对最多考验和困难的,然而走过学习曲线之后他也将是最为强悍的,相信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会一往无前的。

******

【声明】文中所用到的数据与大部分内容均引述自《经济学人》杂志。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