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澳宋「大戶」

隨著談話的深入,張岱

得知了不少關於澳宋軍事、經濟方面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張岱發覺澳宋能動員的糧食雖然未必多於大明戶部的漕糧,但多於大明現在所能掌握的軍糧是沒問題的,鐵器的產量更是駭人,難怪可以奢侈到鋪設鐵路。丁口方面,那些有民兵武裝、偶爾操練的「短毛村」(標準村)似乎是大宋的衛所軍屯,這些短毛「軍戶」和那些元老院所屬短毛「匠戶」、短毛「商戶」及其它短毛「奴僕」中少說也可湊出二十萬壯丁,再加上廣東土著人口,在糧餉有保障的情況下確實可以拉出「數十萬大軍」。論天時,此時大明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應該沒機會像圍剿「倭寇」、楊應龍、奢崇明、安邦彥那樣動員大量兵馬來圍剿髡賊;論地利,廣東陸路地形較為封閉,海路方面髡賊又船堅炮利非大明水師短期可以匹敵,可謂易守難攻;論人和,髡賊在廣東經營多年,信譽卓著,已經積累起了不少人脈,又厚待部屬,髡兵銃炮犀利、國毅敢戰,確實是明軍的勁敵。因此張岱覺得,以澳洲人目前的實力,即使不能「問鼎中原

」,但像「建奴」那樣割據一方應該問題不大,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政治投機……錯了,是政治投資對象。當然,澳洲人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糧餉、鐵器、壯丁可用,還得親眼觀察一下澳洲人的產業纔可下定論。

此外,張岱又覺得這些澳洲人似乎缺乏「大局」觀,像商賈多於像一方諸侯。例如在出徵前沒有「掃地為兵」,打到廣東後也是擴軍「緩慢」,至今總兵力不過數萬;還將大量寶貴的糧食用於販賣而不是招兵買馬,也不知是嗜利短視還是「把天下黎庶的生計都包攬下來」的聖母心發作,前者意味著髡賊沒有政治前途,後者意味著髡賊很傻很天真。因此髡賊頭目的政治素質如何張岱也打算好好試探一下,如果真的「望之不似人君」,即使現在實力再強大將來也有可能會敗亡,自己決不能陷進去。要知道東林君子們雖然也很嗜利,卻不短視,在貪腐方面的喫相遠遠好於閹黨,主要靠讓朝廷減稅和讓下層「投獻」來提高自家的經濟收益,這些年來可謂名利雙收。

當下,張岱向諸位政協委員們問起澳宋「豪門大戶」與「達官貴人」的情況,表示自己有意拜訪,想跟澳宋「大戶」的「當家」或「大宋名士」探討一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並參觀一下大宋首長們的田莊和作坊,希望政協委員們幫他引薦。此時,這些人當年在編撰《大宋縉紳錄》(因政保干涉而流產)時打聽到的消息在這次討論中開始發揮作用,一些關於元老的或真或假的信息開始被張岱得知,並讓他進一步瞭解了很多關於澳宋的「政治內幕」。「要說起這大宋新朝的顯貴,我覺得非文相、王相莫屬,但現在文相遠在廣州,王相日理萬機,怕是不容易見啊,不如我找熊首長問問是否有空,他好歹是臨高縣令……」「你有多久沒見熊首長了?不知道他早就調走了嗎?現在臨高縣的縣令姓錢。」「我覺得錢首長更佳,錢家在大宋也算是大戶人家,錢公諱水廷,不僅是新任的臨高縣令,還是新任的瓊州知府,他還有個兄弟是大宋禁軍教頭,聽說錢家的兩位夫人也是女官。」「你說的錢家兄弟是說淺水協嗎?我怎麼聽說他是大宋錦衣衛的教頭?」「說起大宋錦衣衛,似乎大宋官府管這叫『政治保衛局』,聽說局長姓趙,說不定是大宋宗室,也是個值得拜訪的對象,可惜他為人深藏不漏,比文相、王相更難見到。」「不對啊,我怎麼記得大宋『政治保衛局』的當家人是馬督公。」「督公?這是大宋內相吧?應該是大宋東廠的提督,大宋錦衣衛的緹帥絕對是姓趙,上次『政治保衛局』請我……請我去喝茶時,我親耳聽到辦案的總爺提過『趙局長』什麼的。……」

「馬督公是內相?這絕不可能,他老人家可是有家室的,聽說常召我們開會的唐夫人是他的妾室,正室姓杜……」

「好了,別越扯越遠,說起這澳洲人的大戶,我覺得明家比錢家更為顯赫,明老爺是水師提督,明公子更是官拜吏部侍郎,明少奶奶也是大宋六扇門的女將。」「要我說,這大宋第一大戶非吳農相莫屬。其他首長雖有官職,卻不見有啥產業,論家大業大能與廣置田宅的吳農相比嗎?而且吳農相佳名厚德、不貪不嗔,聽說連很多真澳洲人都在他手下混飯喫,在眾多真澳洲人的擁戴下,說不定下一任元老院的主席會姓吳。」「吳農相現在是如日中天,但好像至今未有子嗣,也不知他那偌大的家業將來會不會便宜外姓人。聽說獨孤首長現在有了好幾個兒子,將來成為大宋第一大戶猶未可知。」「你們又越扯越遠了,張公子是想找首長探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我覺得這事該去拜訪芳草地裏教書的先生,尤其是大宋的學政,關心民眾教育,聽說正在爭取村村有塾。」「張先生不是說過還要參觀首長們的田莊和作坊嘛,吳首長那裡也該去」……仔細聽過委員們的討論後,張岱請求政協委員們先幫他引薦吳農相,他想先看看大宋是如何種田的。幾天後,劉大霖告訴他,吳首長沒空見他,但歡迎他去南海農莊參觀考察。
澳宋「大戶」吳南海

第十七節 參觀南海農莊

次日黎明,張岱醒了,叫起迷煙,到爐子上去燒了壺熱水,胡亂洗過臉。剛喫過早飯,白家僕役進門告訴張岱,吳農相派來接他去南海農莊的管事到了。於是張岱主僕別過白斯文父子,跟一個身穿四個口袋幹部服的短毛青年坐上馬車,來到了南海農莊。然後張岱主僕從馬車上下來,就在那個短毛青年的帶領下在農莊內信步閑逛,見到了農莊內一片片的桑林、茶林、稻田、麥田……

那個短毛青年向張岱自我介紹是天地會的農技員,名叫劉學笙,別字茂明,原是瓊山縣一個地主的庶子,去年剛從芳草地畢業,現在南海農莊實習,這次由他負責帶張岱參觀南海農莊參觀考察,並向張岱介紹澳宋的農學。對於張岱的到來,臨高的元老們都是知道的,並就如何對待張岱展開過的討論。有想跟張岱坐而論道的,但更多的元老感覺跟張岱的認識差異太大,不知道和他有什麼好談的。最後海南大區區長兼臨高特別市市長錢水廷的一番講話得到了大部分元老們的認同:「張岱是敵佔區來的舊文人,沒有認識到時代已經變了,現階段既不是統戰對象,也不是改造對象,我和他直白的說,『天就要變了,你們是註定要被時代淘汰的』,也沒什麼意思,還是不見了吧。如果他待得時間長了,看出澳宋取代大明是大勢所趨,倒不妨和他討論一下如何讓舊文人融入新社會。」於是元老們的普遍態度是不急著接觸張岱,先讓他在臨高慢慢參觀體會,過段時間如果他有「投髡」的傾向再接見他。對於張岱的求見,吳南海的態度是把他當成天地會的潛在客戶,先派遣農技員向他推介澳宋的農業高科技。如果張岱因此對澳宋心悅誠服,希望學習、引進相關的農業技術,再跟他談談將來的經濟合作。於是,就有了這次劉學笙帶張岱參觀南海農莊的事情。劉學笙一邊陪著張岱主僕閑逛,一邊提起南海農莊各種產物的畝產量,並提到豐收的祕訣——蓄水池與蒸汽抽水機調節著美臺洋的旱澇,臨高自產的各類簡易氮肥、簡易鉀肥、簡易磷肥和氨水如何增肥,以及波爾多液、桐尿香等農藥。張岱雖然一路認真聆聽,卻也並未如何驚訝,畢竟來之前已經見過不少「澳宋精巧器物」,從臨高士紳那裡知道了「澳洲種田祕法」對畝產量的提升,早已經有了相關的心理準備。

根據臨高士紳告訴他的信息,在張岱看來,不管是神奇的蒸汽提水機,還是各類化肥、農藥,都需要花大價錢從澳洲人那裡購買,導致種田成本大大增高,最後增加的那點產量恐怕大部分還是以服務費的模式便宜了天地會,最後變成了澳宋「軍糧」的一部分。對土著「糧戶」來說,實際增加的收入有限,可謂是「天地會喫肉、糧戶喝湯」。

「以『澳宋種田法』增產為誘,使瓊州府的糧戶將田裡的泰半收成給了澳洲人,實在是高,難怪澳洲人能有那麼多糧餉可供調動!」張岱最後如此想到。不得不說,張岱的這翻推測部分「真相」了。在21世紀,雖然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效率空前高效,但大部分錢卻被提供良種、化肥、農藥、農業機械的農業公司及其背後的工商業資本賺去了,一線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並未因此大幅提高,甚至由於農產品價格的相對低廉而時常虧本。為了維持農業生產,很多國家不得不將從工商業那裡收到的稅以「農業補貼」的模式返還一部分給農民。不過,在南海農莊裏也不是沒有讓張岱感到喜出望外的情景。當「熊貓色」的荷蘭乳牛出現在張岱眼前,看著母牛肚子上豐滿的「肉包」,雪白的乳汁在擠奶少女芊芊小手的蹂躪下不斷流入大木桶裏慢慢注滿,張岱終於瘋狂了。他大聲對劉學笙說到:「這黑白花色的澳洲牛多少錢銀子?某要買一頭。」

很多現代人不知道,中國人很早就已經開始喝牛奶和食用乳製品了,對於奶油也一直不陌生。對於如何利用牛奶製作美味,中國傳統生活自有一套獨特經驗。張岱本人就是這方面的達人,他所寫的《陶庵夢憶》裏有一篇《乳酪》,介紹自己享受牛奶製品的心得體會。據《乳酪》所言,張岱府上養有一頭奶牛,每天晚上擠奶,然後把新鮮牛奶盛放在盆內,靜置一夜。第二天早上,「乳花簇起尺許」,盆內牛奶的表面上會出現厚厚一層「乳花」,張岱的習慣是將這一層精華撈出,加工成各種可口奶食。其實,這種所謂「乳花」並不神祕,就是原生態的「奶油」,亦即英文中所說的「cream」。生牛奶靜置一段時間之後,密度較低的脂肪便會浮升到牛奶的表層,這就是最初步的奶油,更具體的說是稀奶油,專業一點的叫法則為「乳脂肪」。只不過如此提取奶油的方式效率太低,所以長期以來人們發明瞭各種更為快速高效的方法,如現代工業是利用離心機來分離奶油與脫脂奶。張岱府上養牛隻為供給他和他的家人,自然不在乎效率,因此只採用了最簡單的分離乳脂肪的方式,通過靜放來獲得浮到牛奶表層的稀奶油--乳花。乳花漂起之後,下層的奶液即為脫脂奶,不過張岱似乎對脫脂奶沒興趣,他的欣賞都投注在稀奶油上。所以,張岱筆下的「牛乳酪」,既非液態的牛奶,也不是我們今天熟悉的西式乳酪,而是固態的稀奶油。要說張岱也算口味壯,他最喜歡的是直接喝煮熟的奶油!其具體方法是將剛撈得的新鮮奶油放在銅鍋中,並且按一斤奶油配四杯茶水的比例,兌入帶有茉莉花香的綠茶汁,加熱到沸騰之後再耐心熬煮一陣,據說出鍋後「玉液珠膠,雪腴霜膩,吹氣勝蘭,沁入肺腑,自是天供」。在《蟹會》一文中,他還提到,當招待友人一起喫蟹的時候,會用肥臘鴨以及這種沁著茶香的煮奶油來佐味。

聽起來同樣很美妙、很誘惑的是,張岱也喜歡把一種「鶴觴花露」兌入稀奶油,然後入鍋蒸熟,趁熱享受。此外還會在稀奶油內加入豆粉,製成奶油豆腐,據其體驗,是冷喫最佳。實際上,張岱所知道的加工奶油的方法很多,包括煎煉酥油(黃油),揭取奶皮,用酒凝成奶油「酪」,以及利用醋製成乳餅,加鹽製成鹹味奶油。通常,人們都是利用牛奶製作上述種種奶製品,但張岱卻改用奶油,僅此細節就可看出他的生活品質遠遠高於一般標準。

非常重要的是,《乳酪》還提到,當時蘇州最富盛名的乳制甜點名店「過小拙」也是以奶油製作其經典美味「帶骨鮑螺」,這就隱約顯示出傳統生活對於奶油有相當普遍的使用。在此還涉及《紅樓夢》中的一個細節,元春曾經從宮中賜出「糖蒸酥酪」,這「酥酪」是盛在「蓋碗」裏,用小勺舀著喫。北京傳統小喫有「乳酪」一味,乃是以糯米酒兌入牛奶,用炭火烤或者入籠屜蒸,形成半凝固狀態的成品,據此,現代讀者一般都以為「糖蒸酥酪」就是北京傳統乳酪。然而,元妃所賜的宮中美點名為「酥酪」,顯示其並非普通牛奶製品。在傳統上,「酥」是奶皮的提煉物,也就是黃油。如果直接以黃油蒸制軟點,未免過於肥膩重口,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張岱享用奶製品的方法之一乃是以新奶油加花露之後入屜蒸熟。由此看來,《紅樓夢》中的「糖蒸酥酪」很可能採用與張岱一樣的方法,是以奶油做成,要比民間常見的蒸乳酪更為精緻。第十八節 為何不買地?對於張岱的買牛要求,劉學笙表示自己需要上報吳首長才能定奪,此事也不必急於一時,不現在先去農莊茶社(南海咖啡館)歇息一會兒,品嘗一下「澳洲茶點」。此時他們已經在南海農莊裏走過了四五里路,都有些累了,加上張岱自認是「茶淫」,精於鑒茶辨水,深諳茶道,聽後馬上來了興趣,於是就跟著劉學笙走向農莊茶社。進入農莊茶社後,張岱馬上就被裡面清純的女服務員與充滿制服誘惑的女僕裝吸引住了,心下疑惑:「這到底是澳洲的茶館還是青樓?」不禁多打量了幾眼那些「澳洲丫環」,琢磨著離開臨高前是否買幾套女僕裝回去給家裡的侍寢丫環穿上,增加點閨房樂趣。「張公子,喜歡喝點啥,這裡的一般只招待首長和農莊裏的自己人,外面的人很少有機會來這裡喫喝,賣得茶點是外面看不大到的上等貨色。」劉學笙的話打斷了張岱的意淫,於是張岱坐下來看起了劉學笙遞過來的點茶單,迷煙站在張岱身後伺候,眼光卻不時瞄向咖啡館裡的女服務員。看著點茶單,張岱發覺大部分茶飲品種在杭州時已經去趙引弓那裡喝過了。這樣高度雷同的茶室裝修、茶具樣式與茶飲品種,在劉大霖的家裡是不存在的,看起來鳳凰山莊裏的趙秀才跟澳洲人的關係不一般哪,可能是真澳洲人。不過此時不是想這些事的時候,還是先看看這裡有啥自己沒品嘗過的好東西吧。隨後,張岱先是點了一杯「澳洲奶茶」。喝過幾口之後,張帶的想法是,這奶似乎放久了,氣味已失,茶葉也非上等,這杯「奶茶」遠不如自己發明的「蘭雪奶茶」好喝,看起來這澳洲人也不像那些臨時士紳們所吹噓的那樣無所不能。於是,張岱隨手將喝剩下的大半杯奶茶賞給了身後的迷煙。

「蘭雪茶」是張岱個人研發的茶,《陶庵夢憶》上對製法有記載,但不甚明確,今已失傳。蘭雪茶對當時的茶葉領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到四五年就佔領了市場,風靡一時。張岱將剛撈得的新鮮奶油與蘭雪茶放在銅壺中煮,這樣製作出來的「高級奶茶」,據他自己說,味道很好。因此,張岱有可能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喝奶茶的傢伙。

在對「澳洲奶茶」大失所望後,張岱又點了一杯之前沒喝過的「咖啡」。隨著穿越集團的到來,咖啡的飲用和種植也提前200多年出現在了中國,由於產量稀少,至今只有南海咖啡館等極少數地方有供應,因此之前張岱對「咖啡」聞所未聞。女服務員送上一杯「黑茶」,卻用一個小瓷盤託著,瓷盤裡還有一把茶匙和兩塊雪白東西,方方兒的,比骰子大好些,看了也不懂。張岱拿起「黑茶」來呷了一口,皺眉道:「太釅了,澀了。」女服務員問道:「要糖麼?」張岱點點頭。女服務員又遞過一個小瓷瓶兒,又問道:「喫牛奶麼?」張岱也點點頭。只見那女服務員把那兩塊白方的東西丟在茶裏,拿茶匙調了幾下,便都化了,張岱才知道那個是糖。女服務員調罷了,又攙上牛奶。張岱再呷一口,便覺不澀了,慢慢的呷完。在喝咖啡的同時,張岱也開始跟坐在對面劉學笙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吳首長這莊子有多大?」「大約五六千畝吧,聽莊裡的王叔說,這裡以前大多是荒地,首長們來之前只有一些福佬在這裡開過荒,但因為收成太差總是種了一兩年就拋棄土地走了。首長本事大啊,來這裡第一年光種紅薯就一畝收了8000多斤。」「你說的王叔是?」「是這莊子裏的大管家,聽說他是最早跟了首長的本地土著之一。」

「吳首長就這一個莊子?」

「不是,這只是吳首長在這裡的開荒的第一塊地,後來通過開荒和買地又增加了幾個莊子,現在瓊州府掛『南海農莊』牌匾的莊子全加起來良田在兩萬畝之上。」(實際上這些土地是農委會的直屬實驗農場)「吳首長的田地還真是多,他是澳洲首富吧?澳洲人這裡有比他更富的嗎?」「吳首長是不是澳洲人裏的首富我不清楚,田地應該是吳首長最多。說來也怪,除了吳首長,其他首長似乎都不喜歡買地。這莊裡還住著好幾十個首長,平時我也見過他們出手闊綽、一鄭千金,但就是沒聽說除了吳首長之外還有哪位首長買過地。」「還有這種事?所有的澳洲人除了吳首長都沒田地在手?」「啊,對了,聽說劉家小姐嫁給勛首長時,陪嫁了幾百畝田地,盧首長也有個張家莊,但住在臨高的其他首長還有誰有地我就不清楚了。」「這澳洲人真對買地沒興趣?」「之前大宋朝廷要搞累進稅率,我家也曾試圖走門路希望首長們能高抬貴手,並表示願意投獻一部分良田給玉成其事的首長,都被首長們推了,首長們似乎真不喜歡買地收租。」「那莊裡莊外的澳洲人都靠啥營生?莊裡的澳洲人跟吳首長是啥關係?」「很多澳洲人都在大宋朝廷為官,大宋朝廷的俸祿很高,聽過真澳洲人的俸祿更高;還有些澳洲人有作坊和商號。至於莊裡的澳洲人,聽說他們和吳首長都在『農委會』為官,算是吳首長的屬下。」

「你說的『農委會』就是大宋以前的『司農寺少卿』吧?」

「應該是這樣,農委會的主要職責就是『勸農』,現在全瓊州府的農機、良種、化肥、農藥的出租與售賣都是農委會下屬的天地會包辦的。對了,吳首長要我代他老人家問張公子,有沒有興趣購買天地會的服務?」最後一句話,張岱根本沒聽見,他此時已經陷入了對澳洲人理解不能的迷茫狀態。雖然江浙兩省的士紳大多兼營工商業,但一直沒放棄對土地的迷戀,將很多從工商業那裡賺到的錢用於購買、土地。對他們來說,工商業雖然利潤高但風險也很大,錢來得快去得也快,衡量一個家族財富的主要標準不是有多少工商業和流動資金,而是擁有多少土地,就好像現代某些中國人以擁有多少房產作為家庭財富的衡量指標。同時,也只有在擁有大量土地的情況下,才能擁有穩定的巨額財富收入,從而穩定持久的供養「家丁」和鄉勇掌握穩定的暴力機器,穩定持久的資助自己兒子或宗族子弟、親戚同鄉讀書、考科舉成為一批官員和後備官員的「家長」和「恩主」,穩定持久的資助慈善救濟與社會文化活動獲得名望和一部分底層百姓的好感,最終取得持久穩定的政治權勢、保障家族的長久富貴。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運作模式。畢竟當官的合法收入太少、還有被開除的可能,科舉功名也不能世襲,唯有私有土地和私有財產是世襲的,就算家裡暫時沒有人當官和擁有科舉功名,只要沒被朝廷「抄家」,依靠穩定而巨額的合法經濟收入,依然可以用這筆穩定的收入長久的供養打手、死士,長久的收買、控制讀書人和官員,編織一張龐大而複雜政治關係網,用以保障家族的安全與世代富貴。反過來說,也只有真正有權有勢的家族,才能抵禦土地兼併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從而不斷擴張家族所有的土地面積。畢竟不管是放高利貸還是收租、收地,都是需要權勢保障的,需要有家丁、打手對付抗租或拒絕交地的「刁民」,需要官府和讀書人為其經濟壓榨與欺男霸女的行徑站臺背書。因此,在中國古代和近代,擁有土地面積的多寡,不僅是衡量一個家族財富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家族政治權勢的重要參考指標。現代某些升斗小民幻想自己祖宗僅僅靠勤勞和節儉成為地主的想法,其實只是不切實際的意淫。某些現代人因為被人欠錢不還而同情「黃世仁」,屁股其實坐歪了。誰當「黃世仁」、誰當「楊白勞」,關鍵不在誰欠誰的錢,而在於誰更有權勢。「黃世仁」既可以通過放高利貸使「楊白勞」破產、賣女兒、上吊,也可以通過向「楊白勞」借錢不還騙光楊白勞的積蓄。反過來,「楊白勞」欠「黃世仁」的錢固然是死路一條,借錢給「黃世仁」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始終是被壓榨的命。古代真正的豪強地主,和現在的房地產開放商一樣,需要手眼通天、黑白兩道通喫。即使是現在廣東地區權勢滔天的臨高穿越集團,如果不是在剛穿越時在廣州抱上了高舉和楊公公這棵大樹,又用幾百桿現代槍械擺平了以劉大霖、黃守統、苟家莊為代表的臨高土豪,以及跑來臨高黑喫黑的各路海盜,也難以贏得穿越初期寶貴的和平發展時間。原本張岱想通過打聽澳洲人裏有哪些人擁有大量土地,來估算澳洲人裏有哪些家族是能長久富貴下去的「世家大戶」,以及這些「澳洲大戶」跟他家鄉的江南「大戶」的差距如何,從而定下自己下一步「結交」的目標。但澳洲人除了那個身為「大司農」的吳首長,偏偏其他人視土地為糞土,現在有些不知該怎麼衡量了。不過連土地最多的吳首長也不過有兩萬多畝高產良田,看來這「澳洲大戶」的財富比起江南「大戶」來還是差點,江南那邊的頂級「大戶」擁有良田二十萬畝左右。雖然澳洲人種田的畝產高,但也沒有到比江南良田的畝產高十倍的地步。

其實不止是張岱和中國古人把土地作為衡量「大戶」的主要指標,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把擁有私人土地的面積與地租收入的多少作為衡量社會地位高低的指標。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裏就非常形象的展現了當時英國鄉村「淑女」對「金龜婿」的定義——每年能收到多少多少英鎊的地租,至於住在城裡、沒有土地只有小錢錢的資產階級暴發戶親戚,女主和她的家人反而不怎麼感冒。而這時候已經是19世紀初,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再過一兩代人西方就要因為經濟危機而出版《共產黨宣言》、爆發無產階級革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