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过中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那么,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呢?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二、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四、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

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五、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

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六、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著葱,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七、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八、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九、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所以中秋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十、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微信搜-喜宴宴会预定

中秋节到如今,已数不清过了多少载,对中秋节还是一样的重视。

游子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想办法回家团圆。

给亲友赠送月饼,远离繁华灯光赏月,一家人吃团圆饭,这些习俗也保留了下来,虽也不似以往复杂,但中秋节团圆之意是不变的,

愿所有人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