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比賽已經過去兩周了,下週就是FSAE Lincoln的比賽了,抽時間寫點這次比賽經歷。

FSAE North這裡我一般稱它為北美賽,比賽地點是加拿大的Barrie,距離多倫多很近的。去年的比賽不是由SAE主辦的,今年是第一年SAE主辦這裡的比賽,名稱也由原來的Formula North改成了FSAE North。我們隊開車從美國東海岸一直開到加拿大邊境,最後抵達比賽地點,整個車程是整整10個小時。鑒於我非美國公民,所以我是隊裏唯一一個需要簽證才能過邊檢的,有我Instagram的同學可以經常看到我往紐約跑,去那裡就是去辦簽證的。臨近期末考試抽時間去辦簽證,結果最後預約到比賽前一週纔可以去辦簽證,所以時間挺緊的,寫了份緊急入關申請所以能在7天內把簽證辦下來而不是30天,結果我週三遞交的文件週五簽證就下來了,也算是鬆了口氣。

然後就是一路上往加拿大趕,景色挺好的,雖然說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吧。早上8點啟程之前熬夜把設計答辯要準備的文件最後一點改動做完,然後溜進我們學校一直不上鎖的實驗室把材料列印出來(不花錢啊),不知不覺已經凌晨4點了,校車也沒了,宿舍又在另一個校區,所以我就用滑板回宿舍,到宿舍也凌晨5點了。(這段路我在深夜凌晨不止跑了一次,這回因為太晚路上沒車,所以我直接在公路上穿行,laptime由40分鐘降為了30分鐘,破記錄了)睡了兩個小時又準備出發了。

然後就是在邊檢被邊檢人員開玩笑問:where are you from,US or China? 我愣沒接住這個梗。。。

然後到酒店入住了,4個大男人擠兩個雙人牀,太gay了,我有點接受不了,去年去Lincoln也是這情況,以至於這回我被子枕頭都是自帶的,而旁邊我們隊屋子裡一男一女非情侶一牀睡都沒事。然後沒料到某晚上旁邊那哥們睡覺不老實一胳膊打我臉上,把我打醒了。。。隔天早上給我道歉了。

比賽第一天是電檢和機械檢。今年是加拿大第一年有電車比賽,所以隊伍由過去30支隊伍變為45支隊伍,有幾隻隊伍是one team two car的形式參加比賽的。我的車第一次機械檢沒過,因為我空套的原因。前翼輪胎內側whisker太高的,要砍一部分,擴散器太靠後,也要砍一部分,我當時真的不明白,在密歇根空套輕鬆過了機械檢,這回沒過,也怪我沒想到他們調完懸掛後車頭會這麼高,擴散器會靠後。還好whisker的餘量留了一些,纔不致於整個拿掉。第二次機械檢過了,第一天就這麼結束了。

第二天就是設計答辯,營銷還有成本報告的靜態比賽了,成本報告和營銷方面我並不關心,因為當天我要準備設計答辯。 下午2:30開始設計答辯,裁判是來自前ETS的隊員JP,前ETS的technical director,我們隊內簡稱Mr ETS Man。這裁判經歷很有意思,在ETS讀了7年碩士,幹FSAE至少6年,幾年的時間改變ETS隊內整體氛圍和運作方式,把ETS變成了一隻有組織的強隊。今年是他第二年當裁判,judging車架懸掛空力人機工程和隊內管理運作方面。

而上來就跟我說:你只有30分鐘的時間。我當時就有點著急了,因為答辯應該是45分鐘,這裡面因為人機工程的原因給我砍了15分鐘,所以我答辯的速度也變得非常快。我先講了為什麼要空套,把laptime simulation和aero goal以及相應的分數講了一下,結果他一句:你們空套給你們成本報告帶來多少損失,我當時就卡殼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後來別人跟我說他問這個問題不是為了拿分,只是想看遇到特殊情況我的反應和我如何去思考問題,所以沒給我扣分)然後就開始講前翼尾翼擴散器的設計。在roll上和ride height上準備不足,因為這些數據都是懸掛方面給的roll center和ride height的範圍,我直接用懸掛方面的數據跑模擬做得各種aero mapping,之前跟懸掛組做了個1/4比例的模型求得ride height,roll,pitch方面的數據,跟裁判說了他有點不相信,當時也沒找懸掛組幫忙因為他們跟我距離有點遠,叫不到。我的空套Roll sensitivity極小,所以沒怎麼關注,所以就做了lateral COP vs degree 和CLA vs degree兩個圖,最後我說了看pressure gradient求得COP lateral location,忘了把lateral COP vs degree給他看了,畢竟時間有點緊,另外就是我這個前翼設計的ride height自己黑了自己,2英寸的CLA是最高值,ride height是2.5英寸, 沒怎麼考慮roll情況下最低點的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的梯度。擴散器Ride height sensitivity和教科書上的ride height sensitivity不對稱,所以他對我增加擴散器部分不太信。我下面標註了是我網格太粗的原因纔有了0.5%的誤差,是Star CCM的問題,可惜ride height vs CLA的圖是放大後的圖。

這就是我自己黑了自己的圖,看y軸就知道差別很小,以為下面寫了一句模擬誤差就沒事了。。。

說著說著時間到了,說到空力設計,vehicle dynamics和各種aero mapping之後就停了。空力懸掛設置,空力與輪胎選擇之間的關係,複合材料方面都沒說。。。剩餘的時間給了人機工程和剎車方面了。結束後人挺沮喪的,感覺自己搞砸了,然後沒想到網上發消息過來說我進設計決賽裏,seriously?

第二天就是動態賽了,沒怎麼去看。直線加速因為不爭氣的人機工程負責人密歇根之前把paddle shift沒弄好,密歇根之後自己出去浪了也沒修,所以直線加速50/100,比去年慢了。。。旁邊那220kg鋼架四缸超大輪胎的車竟然跑了第二。我們私底下做測試比去年快了還是paddle shift的時候。8字就跑了兩次,第一次跑那倒黴的車手撞了3個樁和一個測速攝像機,第二次忙如蝸牛。我也不知道車隊為嘛讓他跑,畢竟私底下練習時曾跑一次撞了5-6個樁的記錄,去年我們180千克鋼架車帶著極差的空力8字在north跑了第7,今年重量跟我們差不多但懸掛空力車架比我們差太多的calerton拿了8字第二,今年理應比去年快了,結果得分10/75。高速避障都沒看,也沒臉看了,因為當時在準備晚上的設計決賽。設計決賽之前看成績旁邊幾個裁判問我說:你們車能進設計決賽為嘛8字這麼慢,我當時跟對方說我們車手太爛了。。。。太爛了。。。。太丟人了。

中途和JP裁判聊了一下,他說我昨天的表現挺好的,我也挺欣慰的。

晚上6點就是設計決賽了,一個半小時,這回感覺輕鬆好多的,因為裁判只問問題,只需要回答問題而不用把整個流程從頭到尾過一遍。當天早上和某個裁判聊了將近一個小時,給他講了我們的空力,原本以為人家只做懸掛和車架,結果這個裁判也做空力。提前給我摸底了,所以晚上跟我互動時上來就是特別難的問題,問了CFD,空力表面質量和空力測試方面的問題,全都答出來了。後來JP又來拜訪了一下,這回只問了車架和車隊管理方面的問題。整體感覺很輕鬆的。答辯完就和幾個人出去喫晚飯,然後回去休息了。

耐久當天,看design final的結果,結果design final的結果比直線加速,8字,高速避障的總成績加起來還高。JP後來找我跟我反饋,說了一堆,當我要反饋的時候他跟我說:我在紙上寫的全是法語,抱歉了。(ETS是全法語教學環境),所以書面反饋沒了。然後就是耐久賽了,結果車著火了。還是在網上直播的。我當時不在現場,當時覺得耐久完賽是天方夜譚,同時也是週末星期天,和朋友去教堂了,然後一起喫的午飯,回來後就見這樣一幅景象。

然後就是某個二貨在Reddit發這圖,嘲笑我這被滅火器洗禮後的擴散器。身為空力我當時就留下一句美國玩笑:Once you go black, you will never go back。

然後就是design review和頒獎典禮,照片拍的有點早,應該是四輛油車三輛電車。原本設計答辯第二名是有獎盃的,可惜今年SAE沒錢了,所以獎盃沒了。。。動態成績這裡也沒臉提了。祝賀ETS第一名和MRacing第二名。ETS橫掃了除耐久外的動態賽獎盃和設計答辯的獎盃。

另外,就是明年賽季結束後退役的事,專心讀大三大四,carry這幫人真的心累。

中間跑了幾個隊看了一下他們的車。重點看羅切斯特理工的RIT Racing和Ecole De Technologie Superieure的Formule ETS。

先說ETS吧,ETS全稱是魁北克大學高等技術學院,他們的車是圍場裏輕量化做得最好的車隊之一,整車141公斤,全單體殼車架,而且單體殼極為緊湊。自製的碳纖維輪轂。引擎是雅馬哈WR450F,為了減重所以把引擎做了二次修改,單個齒輪固定齒輪比和自己設計的cylinder block,同時機械增壓。空套CLA是3.6,重量是13kg。側箱上有幾個開口,以前我畫過幾個側箱來控制氣流上洗,結果尺寸不夠大不管用,外加產生升力,所以這些開口估計是減少側箱升力的解決方案吧。今年是ETS最後一年造油車了,明年轉為電車。

自製的碳纖維輪轂

後來,他們壞了一個散熱器,我自己剛好路過,他們讓我拍了他們側翼和側箱內部的結構。

然後就是RIT。

在密歇根拿了設計第三名,這回設計答辯沒超過我們隊和ETS。渦輪增壓,雅馬哈yz450f,中冷器位於主環上方。CLA4.2。單體殼但是重量194kg。超大的尾翼和擴散器。尾部擴散器尺寸比我的設計還大,擴散器看樣子應該是幾片碳纖維拼起來後的成果,中間加了gurney來延緩邊界層分離,同時擴散器裏的vertical stakes能減少一些tire wake進入擴散器,同時降低一些yaw sensitivity。中間有個插曲,我問他們下壓力多少,給我的答覆是:這我不能告訴你。我當時一臉懵逼,跟歐洲某強隊如出一轍,後來又問了一次,他們空套負責人跟我說是CLA 4.2m^2,這才滿足我好奇心。

這裡推薦一個很有意思的翼型,Benzing airfoil,專門為賽車打造的翼型,希望能對各位有點幫助,把CLA提高到3.0m^2以上

Enrico Benzing - Profili?

www.benzing.it
圖標

明天就要啟程去Lincoln的比賽了,所以先說這麼多,有緣的話過幾天再Lincoln見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