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工作中遇到一個很小的技術服務問題,事後想想可是對我感覺是很容易判斷的問題但是對 攪拌站的操作人員來說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判斷。老規矩先講講事情的經過,結論在最後,不想看我嘮叨的可以直接翻到最後。

先說下事情的經過吧,攪拌站主任給我打電話說生產出現波動,他在工地回不去讓我幫忙去看看。我公司和攪拌站左右鄰居,是的,就是這麼方便。電話中主任說的比較簡單,畢竟距離案發現場我比他還,大概是C50標號的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突然從2.1%降到1.8%狀態還比較差。操作人員結論是新進的一批外加劑導致的波動。這種話我當然是不信的。外加劑復配就是個兌水的過程,哪裡那麼容易出現不合格。更何況我每批產品都是進行檢測的。這種反饋我是經常接收到的,日常我也不當回事否則凈剩下扯皮了。這類問題僅僅是靠操作技術員簡單的反饋會造成因果關係完全不對應,主任在站上的話現場指導兩句就OK了。 我到現場之後正好取出來的混凝土還沒有扔。拿抹刀鏟了兩刀混凝土發現漿體很輕,完全不是C50標號的樣子。操作技術員不認為是用水量問題一直強調外加劑即使降低到1.8%還是這麼稀,肯定是外加劑太敏感了。我突然發現為什麼我基本每篇文章都用到外加劑敏感這個詞呢,這次事情給了我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一句外加劑敏感貌似可以讓操作人員省去查找真正原因的麻煩。(這個結論確實是我當時的想法,但是事後覺得也不是這麼單純,這個技術員也確實是想解決問題。)從事外加劑工作都是遵守著和氣生財的理念,哪怕一眼能看出問題所在也是要拿事實講道理。既然他說是外加劑不合格,那就要先打消這個固執的理念。現場取點外加劑樣品進行檢測,用數據說(da)話(lian)更有說服力嘛。其實這也是排查問題原因的基本步驟,懷疑什麼就優先驗證什麼。對於我來說,外加劑質量是不用懷疑的,但是對於對方來說優先懷疑外加劑也無可厚非。不要怕麻煩檢測一下就好。檢測完確認外加劑不存在操作技術員所說的問題後,主任也回來了。主任看到這個結果也是無奈,繼續排查吧。這個時候我心理其實是有答案的,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操作員在計算含水率的時候出現偏差。只是涉及到人為錯誤,身處我這個位置不能直截了當的提出來,首先技術員自己是會辯護的,其次主任也會相應的維護自己手下。我對主任說,我可以保證不是外加劑導致的問題,同時看混凝土的狀態,這C50的混凝土漿體粘度不夠,和C30混凝土粘度差不多。這個現象需要優先考慮的是用水量問題。主任很給面子,直接表示好長時間沒有校準計量稱了。吩咐手下趕緊去校準,然而機械設備方面可不會看人臉色行事,檢查一遍之後自然還是沒有問題。不過校準的過程我是沒有參與,本來我覺得排查到這裡了也就沒我啥事了。事實證明是我太天真了,排查了計量稱之後主任吩咐再生產的時候不要手工改變配合比,測出來的含水率不要修改按理論數據進行生產,不允許人工修改砂子含水率。高標號生產量小,再生產的時候是下午了,主任又有事情去工地。別問我為什麼低標號不存在問題,我沒有跟進這個如果這個我管的話就得唱黑臉了。再一次生產出來的混凝土非常干坍落度目測只有170mm,問題排查到這裡我已經百分之百肯定真正的原因是砂子含水率控制不準或者稱之為修改含水率超出正常範圍。我在這裡陷入了思維誤區,我以為簡單的結論有些人照樣不能立刻領悟。秉承著送人送到西的原則,上午的時候生產出來混凝土太稀,只能看狀態沒法進行調整驗證,剛好現在這個狀態是我展示教學的好機會。我去實驗室取點外加劑樣品和自來水,抄起鐵鍬把混凝土分為兩坨。每坨混凝土分別通過外加劑和水將混凝土坍落度調整至200mm。再抄起抹刀遞給操作技術員讓他親自感受一下加水和加外加劑得到的混凝土狀態有多大差別。我先說下結論,C50混凝土因為水灰比很低正常情況下漿體會很粘,如果減水劑用量不足通過提高水灰比(增加用水量)調整會使混凝土的粘度降低很大。減水劑調整出來的混凝土更加絲滑,看似粘了吧唧的其實流動度很好。增加用水量調整出來的混凝土看似鬆鬆垮垮的但是流動度很差。兩坨不同方式調整出來的混凝土放在一起對比差別很明顯的。這個時候操作員才真正明白過來,感情他忙活了一天不斷增加用水量降低減水劑的摻量竟然是南轅北轍。我嘗試這腦補他是如何操作的,大概是發現混凝土太干就認為實驗室測出來的砂子含水率出現偏差,實測10%他認為修改8%,這樣就變成了額外增加很多用水量,之後混凝土又太稀了就開始降低外加劑用量。降來降去也調整不出理想狀態。

這個事對我來說解決了就行,反正背黑鍋的事都長干更何況這次是站著把事幹了呢。今天我去攪拌站溜達的時候,發生了令我驚奇的一幕。實驗室的老技術帶徒弟教導他們做事要嚴謹,實驗室得出的數據如果有偏差,出現問題了還得要別人來排查,最後驚動了上邊挨批評的還是你自己。這個老技術沒有別的意思,我和他關係很好。估計是技術員挨批評了,今天看到我在順口又教育了手下一遍。我在場不接話就有點尷尬了,「老薑同志,別讓我當壞人啊」。

老薑說,「知道,你就是個老好人」是的,我只想當個好人。

結論:1、因為生產過程中,料場中砂子的含水率不像在實驗室中那麼穩定。砂堆頂部和底部的含水率可能都會有很大的差別。攪拌站操作都會有一定的限度進行人為校正含水率。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偏差,只是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時候就是百分百。2、攪拌站操作技術員在觀察生產的混凝土是否狀態時有一個電流數據可以參考。一般情況下電流越大說明混凝土坍落度越小,即混凝土越干。這個數據在低標號混凝土中意義比較大。一旦生產高標高如C50的混凝土就不能將電流大小作為主要參考依據。高標號的混凝土狀態在動態下料過程中是非常難觀察準確,最好是將混凝土從罐車中取出來放到地上用鐵鍬抹刀鏟一鏟。3、這個事情對於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其實很簡單,甚至看一眼就能解決的問題最後竟然用了多半天。事後我在想,問題歸根結底出來哪裡。技術員其實在公司已經很久了,我印象中有3年以上了。一直從事著生產質量把控工作,實驗室方面的工作經驗不多。對於我來說差別很明顯的現象因為他沒有實際對比過,腦海里沒有那麼深刻的認知。看來哪怕都是從事混凝土行業,工作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都會影響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

4、工作的越久越覺得混凝土看似是個和泥的糙活,遇到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還得下繡花功夫。

歡迎關注公眾號「歌者外加劑」,我會持續更新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劑的相關文章和經歷。

weixin.qq.com/r/yBzO1j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