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北人」「我明年要去東北玩」「我從小在東北長大」

「他是四川的」「他是貴州的」「他是雲南的」為什麼?為什麼同是文化接近的三個省,同是國家邊角的地域。為什麼沒有人說西南。同理,氣候飲食差距不大,語言可以相通,地域性格也類似。為什麼常稱東北,鮮有稱西南。


1.東北三省的概念的形成其實是近代的事情,尤其是民國建立以後面臨日本威脅,以及偽·滿洲國的建立,促使人們對這三個省有了統一的認識。2.「東北是中國的」這種認識,很有可能是民國建立以後,至少也是清末最後幾年革命黨人與清室一些列妥協鬥爭的結果。如果熟悉章太炎就知道,他早年可不把滿洲當中國。東三省進入中國人一般的概念是一股腦打包進入的。在闖關東之前,這裡是大清龍脈,再在此之前,這裡是建州已被的蠻地。。至於大金和唐。。。。這裡是培養征服者民族的好地方。3.雲貴川或者說滇黔蜀,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一個整體的認識。只是沒有像東三省這樣集合了無數家國記憶(淪陷,偽滿等等)和開發回憶(開發北大荒)等等記憶而已。我相信用拼音輸入法可以很容易打出雲貴川這個詞,這就說明三省一定程度上有一個整體概念。畢竟,三省漢語口音相近,三省民族相姻(不僅是漢族),而且地理位置相近。4.民國,尤其在抗戰時代,由於三省是大後方,整體性曾一度得到強化。曾經還有開發大西南的探索,可惜戰時國家無力實踐。方國瑜等大師都參與過西南建設的計劃和探索。


試著列三個理由……

1、行政區劃的變動

今天的東北三省格局形成的很晚,而雲貴川三省的行政區劃長期以來變化不大。翻一下清代以來的行政區劃,就可以看到包括雲貴川在內中國多數地區的行政區劃沒有大變動,而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在不停地打散、重組,直至1954年,黑吉遼三省、哈長沈三省會的行政區劃纔算成型,所以我們把「東北三省」用在歷史中,會有些不太舒服,因為1945年光復的時候,東北有九個省,另外還有兩個直轄市。而且,內蒙古東四盟自古以來就是東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咳咳……行政區劃的不停變化,直接導致東北人的省份認同很弱,以省會為核心的文化體系也不成熟。

反觀雲貴川三省,清朝以後基本沒有什麼行政區劃上的變化,除了一個存在感薄弱又短命的西康省。

2、自然地理對文化的影響

東北對外相對封閉,對內聯繫便利,文化向心力強;雲貴川封閉性不強,且內部破碎,沒有形成同一個核心。東北地區除了西南部分與國內相連之外,外圍都是其他國家,而且東北四周為山區、中間為平原,因此東北的核心是平原中心的哈爾濱——長春——瀋陽一線並延伸至大連,以此線為軸向外擴散,可以輻射東北全境。然而這條線對外聯繫比較不便。北京到瀋陽的距離和北京到鄭州的距離差不多,但是北京到瀋陽的火車明顯慢於北京到鄭州的。因此東北人民喜歡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玩得好當然就分不開你們省我們省了。西南地區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封閉性不及東北,以至於「西南地區」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有時候廣西、西藏也會被劃入西南……然而這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西南多山,除了四川盆地之外沒有大片的平坦地帶,雲貴高原上的崇山峻嶺將西南地區分成多個核心,而難以形成一個核心。目前我們看到的,就是昆明、貴陽、成都、重慶四個核心;或者說,是四川盆地的成渝雙核,與昆明、貴陽兩個次核心。各個核心之間的聯繫又不是很方便,因此大家各玩各的。

3、歷史記憶

東北有強烈的共同歷史記憶,而雲貴川在這一方面略顯不足。東北的歷史文化總是相近的。一個瀋陽人、一個長春人、一個哈爾濱人在一起聊天,可能會發現:他們的太爺爺都是闖關東的山東人,他們的爺爺都在偽滿的時候學過日語,他們的爸爸都曾是國營工廠工人並在九十年代下崗……這些共同的歷史記憶,對於地方認同感的形同至關重要,這跟交朋友和交男女朋友是一個道理的。那麼,成都人、重慶人、昆明人和貴州人會發現他們的祖輩有啥共同經歷麼……改土歸流?抗戰後方?大三線建設?呃……

====================割一下,繼續扯===================

題主似乎為西南地區缺乏凝聚力而困惑不滿。實際上在中國,像東北那樣不以省籍區分文化的是特例,多數人的文化認同,都是隻會認同自己的省份,而不會認同更高一級的大地區。我們不會見到一個天津人對濟南人說「我們都是華北人」,也不會看到武漢人拉著長沙人說「咱們都是華中老鄉啊」(我一想這種畫面就起一身雞皮疙瘩),甚至一個省內部的也會缺乏認同感,以至於把省會都給排擠到鄰省去了。實際上雲貴川還是比較抱團的。舉個不大恰當的例子,目前世界上還有哪些類似於「英獨」「上獨」這樣另類的獨立運動? - 國際政治 中的答案中,「川獨」可沒忘了雲南和貴州。至於今後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我覺得原因有很多,但是有個重要的原因是東北全境大部都是移民地區,絕大多數的城市興起都是相當近代的事情,人口構成都是外鄉人,就不會有基於地域產生的距離感,想想看一大羣人都是闖關東過來的,都是無依無靠需要相互取暖,即使有對原有故鄉的懷念,也會在共同對抗天災人禍的過程中重新樹立共同的羣體性格
土生土長東北人談一點自己的看法。網上曾流傳一個東北人眼中的地圖——中國只有兩部分:大東北和南方。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可否認,東北三省無論從文化,發展歷史階段還是人民個性上都有著很多共同點,而許多南方的地區即使毗鄰也並不會有如此相通的共同點——出門在外,問一句哥們兒哪兒人啊,—我東北的,—誒我也東北的,哈爾濱的,哥們兒聽你口音是遼寧的?—哎媽呀我瀋陽的,哎呀走走喝兩杯去… 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兩個人即使並不是老鄉也會有一種莫名親切的感覺,拉著啤酒扯著閑嗑一嘴大碴子味兒東北話誰也不嫌誰。我敢說,除了東北,你不會在更往南的地方找到這種親切與熱絡。當然,東北人也有很多並不很瞭解南方,尤其是幾乎跨越整個中國的幾個省份…本人才疏學淺不可亂講,只是直觀感受除了東北三省,很少聽說哪些地方還常常被如此親密的綁在一塊兒頻繁提及。可以說,我們東北人從小就被灌輸濃烈的"東北"觀念,就像一種天生的歸屬感與共享的自豪感,非要講這種對東北的感情從何而來我也是詞窮,坐等廣大知友妙答⊙﹏⊙
兩廣都掰了啊
認同感很重要!東北人最團結了
身為黑龍江人,走南闖北多年,不得不吐糟:出了雞脖子,總發現有人地理爛得讓人抓狂,東北有哪三個省,省會為哪個城市,三省的相對位置都分不清,既然分不清,就叫「東北」算了,呵呵…反正就是雞頭那一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