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剛剛結束的發佈會上推出了 Apple News+,這項服務包含了約 300 本流行雜誌的訂閱服務。訂閱費用 9.99 美元 / 月,首月可免費試用,支持家庭共享,將會在美國和加拿大首發,隨後還將登陸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

人們第一時間爲“幾年來最棒”的蘋果發佈會喝彩,應該承認,很多服務都讓人心潮澎湃(雖然很多服務國內用不了)。但我們無法擺脫的氛圍是:創新背後的荒誕現實。

不止蘋果,很多平臺推出的電子雜誌,電子書,一直在“模仿”雜誌的閱讀體驗,很多年前就開始了,儘可能地“還原”紙張翻頁的效果,儘可能地還原雜誌的版式。

閱讀器也在發生變化,變得“更薄”,“薄得像一張紙”,你可以想象,未來的電子閱讀器可能真的像紙一樣薄,等到那個時候,電子雜誌們還有必要“模仿”紙質雜誌的質感嗎?你會發現,科技如此發展,最終的目標卻是像閱讀“紙”一樣逼真、而後者恰恰是電子閱讀器們要淘汰的目標。

想想那些無法獲得真實寵物的人,他們購買的虛擬電子寵物,喂他們喫飯、喝水、清洗毛髮……直到下一代,更逼真的寵物出現……

蘋果剛剛推出的雜誌訂閱服務,我沒有覺得興奮,也沒有覺得蘋果做了不道德、不體面的事——只覺得這是一件荒誕的事。

至於那些“入庫”的雜誌,我要說的是,短時間內,雜誌可以通過訂閱獲得表面上更多的讀者,畢竟這是一個打包價格(9.9美元訂閱 300 種雜誌),但至少有三點,是顯而易見的:

1、這 300 本雜誌裏不會有 Monocle 雜誌。它的主編 Tyler Brule 說過“當你來到海邊,你會用一份報紙遮太陽,但你不會舉起一部 iPad ”。而他也表示,Monocle 不會有 iPad 版。這並不代表 Monocle 是多麼成功的雜誌,但至少說明瞭,Monocle 是一個更加尊重多樣性的媒體品牌。

2、從發佈會的內容來看,你會發現雜誌內容也爲這些設備特地優化了界面和排版,一些動態的封面讓閱讀變得更加生動,呈現出“哈利波特”式的、動態的畫框。這意味着,和平臺進行合作的雜誌公司即將增加更多的互動設計崗位,甚至動態視頻的團隊,雜誌已經不再是徹底的平面機構,而是新媒體公司。

3、如你所見,所有的平臺都是強力的、法西斯式的,至於平臺方和媒體之間誰能掙到更多的錢,這還不好說。比如 Apple News+ 也支持一部分國際知名報紙的訂閱,比如《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但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就不在支持之列,原因有可能是蘋果要求在訂閱費收入中抽成 50%,導致有些報紙選擇不合作。

4、想象一下,你一次性買回 300 本雜誌,但你不會把它們都看完——從雜誌角度說,那些沒有被你看到的雜誌,其品牌並沒有獲得擴展,和就是說,因爲“打包”的存在,“購買”並不等於“被閱讀”。

5、紙質刊物的市場規模將繼續萎縮。我們可以設想,這 300 本雜誌中有多少會因爲市場的變化決定“取消”紙質版,然後它們開始進入一個荒誕的設定:爲電子雜誌平臺設計紙質雜誌的版式,因爲訂閱的存在,這些刊物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由於廣告被取消,媒體公司和廣告客戶之間的關係將加速斷離,一些媒體所謂的“開發多種商業模式”的實驗,也將中止。

我再次強調,無論選擇什麼樣的閱讀方式、閱讀產品,都是一種自然選擇、歷史流程,科技進步勢必會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我這次不是來呼籲復興雜誌的。

站在行業角度,很多從前看上去重要的東西,將變得不重要,例如發行,印刷,觸感,甚至傳統意義上的設計。並不是說這些“不重要”都是糟糕的,不過介質多樣性的毀壞,或許能夠帶來更廣泛的“美的教育”,正如那些“統一”設計的新媒體文章,“統一”設計的戶外廣告牌……

但我們必須承認,儘管還有很多傳統媒體的“紀念”活動,儘管“開發多種商業模式”的實驗未必會中斷,儘管一些新形態的刊物也會從頭再來——但就像那些流媒體音樂播放器模擬了磁帶或是黑膠機的播放畫面,我們也開始在電子“書架”上閱讀那些逼真的雜誌,這個時候,雜誌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很高興認識你,以下都是我喜歡的

如果你也感興趣,試試關注烏雲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