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熙二年,公元265年,晉王司馬昭的世子司馬炎從曹奐手裡奪過至尊之位。這個王朝看起來像初升的太陽一樣透露著生機,然而,在這一片生機的沃土,仍然埋藏著不安的種子。

新登基的司馬炎還沒有察覺到這些,在他的心中,對著這個宏大的帝國有著自己的規劃與夢想。現在,所有人已經佔據好了屬於各自的角色。一場大幕,將在他的構思中徐徐展開。

第一節 佈局

鹹熙元年,平定了蜀漢的晉王司馬昭權傾朝野,如日中天。現在他要為一個即將到來,屬於司馬氏的新王朝進行著佈局。

首當其衝的,是要為這個新王朝的合法性進行架構。

雖然,司馬昭和曹操的野心一樣,都走過了從權臣到帝王的道路,但相對曹操而言,司馬昭不足的實在太多。

畢竟曹操為行將崩潰的東漢王朝恢復了大半領土的統治。雖然這些地區到底姓曹還是姓劉,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但名義上,曹操仍然是以東漢的臣子,這些打下的土地也是曹操實打實為東漢王朝立下的功勛。而相對而言,司馬昭的功勛就顯得相形見絀,更甚的是,當朝的皇帝還間接死在他手裡。

因此,除開建立伐蜀這樣的大功勞,他必須在其他方面為這個新政權的出現建立合法性。

為此,他找來了四個能人從三個方面進行著手,而這三個方面,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新王朝的意識形態。

這四個人分別是司空荀顗、中護軍賈充

、尚書僕射裴秀以及太保鄭沖。

荀顗制定禮儀,賈充明正法律,裴秀改訂官制,鄭沖總覽這三項主要工程。

意識形態很重要嗎?

對於一個新政權來說,確實重要,尤其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顯得更為重要。

經歷了外戚、宦官、黨錮之禍等內亂的東漢王朝,最終被黃巾起義所擊潰。伴隨著亡於清流官僚的東漢朝廷一同崩潰的,還有舊的社會秩序的崩潰,以及漢代統治思想的崩潰,士人階層原本儒家的信仰在這一刻被現實擊得粉碎。於是各種意識形態和思潮紛紛興起,士人們在思想上探索著出路,玄學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出現的。在這樣一個時代,道德再度被摒棄,各地豪傑擁兵自重,相互征伐,人人都希望以自己的理念來引導新的政治時代。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都在為這個時代進行著探索。但傳統法家的政治權術無法成為主流的意識形態,儒家的道德又被東漢的腐敗政治擊得粉碎,被斥為虛偽而棄之如敝屣。

誰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意識形態體系,誰就能引領這個時代,並統治這個時代。

出於這樣的考慮,一套以「孝道」為核心的新意識形態體系,就此開始著手建立。

首先,司馬昭讓精通《周禮

》《儀禮》和《禮記》的荀顗制定一套新的禮法,以恢復禹時代推行的五種倫理道德教育: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荀顗和羊祜、任愷等人據此制定出了一套以「孝道」為核心的禮法規範。這套規範對「孝道」的意識形態進行了思想上的體系完善,目的是為了打造出一個君臣父子秩序井然的社會,將漢末行將崩潰的舊道德體制進行重建,以創造一個有道德的文明時代。

而「孝道」意識形態的建立,反映了新時代的主題:等級。

君臣自然有著等級,而在臣子中,高門士族、中等士族、寒族、自由民、依附民各自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等級。每個人在自己的等級中做好自己應當做的事,這個政權就能有著穩步的運行。

荀顗

也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準則,,書寫《陳情表

》的李密就此流傳千古。琅琊王氏的代表王祥,以「臥冰求鯉」的孝道故事,也被司馬氏樹立為時代的典範而大加宣揚。

王祥的親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繼母對王祥很不好,幾次在父親面前說王祥的壞話,導致父親對王祥的印象也不好。王祥並不以為意,仍然將父親和母親都服侍得十分周到。有一天繼母想喫魚,當時正是天寒地凍,湖裡已經結了冰,王祥就脫下衣服用體溫溫暖冰層。似乎是孝道感動了天地,冰塊很快就化掉,兩條鯉魚一躍而出。

《晉書·王祥傳》記載的這樣故事有諸多神化成分,但「臥冰求鯉」所反映出的精神也正是統治階層所希望臣民們做到的:誰不希望臣民們即使在君主不太賢明的時刻,仍然能夠畢恭畢敬侍奉君王呢?

從今人的角度說,這樣的思潮顯然是落後並值得批判的。同樣,這樣一套思想,最終沒有成為解決問題的良藥。但在當時來說,這樣一套道德體系在士人們內心彷徨的時刻重新為他們指引了新的道德方向,正是為一個新時代探索著新的出路。

臥冰求鯉

當然,僅僅依靠道德來約束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來進行規範,同時,這個新時代的道德準則,也必須引入法律中。中護軍賈充擔當的正是這樣的任務。

賈充著手對這些法律條文進一步精簡、改革。最終這部新的法律數年後得以推出,是為《泰始律》。

賈充

《泰始律》是一部在中國古代法制史上有著濃厚一筆的法律。這部法律首次將「律」和「令」進行了嚴格的區分。

所謂「令」,也就是各項規章制度,告訴你某件事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

如果你違反了「令」,就按「律」來對你進行處罰。也就是「律」成為了專門的法典。

在之前「律」和「令」是沒有分開的,也就經常混在一起使用,導致規章制度和法律條文混雜在一起,極容易造成政令上的混亂。現在區分開來,一件事應當怎樣做,做錯了怎樣罰,都可以根據具體的律令分別查詢,極大提高了政務的效率。

同時《泰始律》也精簡了法律條文,實行比較寬鬆的法度。除開減輕了對軍戶嚴苛的法度之外,將株連的範圍也進一步縮小:除非是謀反這樣的大罪,否則養子、養女,以及出嫁的女兒,都不再會被親生父母所株連。

《泰始律》其中有一條猶為引人注目:加入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因素。對無意殺人、過失殺人、故意殺人進行區別對待,並根據犯人和死者關係來具體量刑。

舉例而言,你爹殺了你,跟你二大爺的女婿殺了你所受的刑罰是有區別的。雖然在輩分上這兩個人都屬於你的長輩,但你爹殺了你也許打個二十大板就放回家,你二大爺的女婿就得坐牢,反過來也是這樣的道理。

同樣,犯人違法犯罪時,究竟出於故意還是無意,也加入了量刑考慮範圍。

這部法律貫徹了新政權以孝道治天下的理念,對緩和統治矛盾、收買人心、為新時代的規章典範打下了一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後世提供了一份律法範本。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基本以這部《泰始律》為藍本進一步發展,是中國法律史上濃厚的一筆。

而主持這項修法工作的賈充,得到了一個特殊人才的幫助,他承擔了修法中最為繁重的工作:為《泰始律》進行註解,方便官員和臣民進一步理解這部法律,同時,《泰始律》的修訂,也絕大多數貫徹了他的思想。

他就是出身京兆杜氏、司馬昭的妹夫,時任河南尹的杜預。在政務上,他出眾的才能為這個新的政權貢獻了卓絕的力量,而在之後,他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會將他的光芒煥發地更加耀眼。

杜預

最後,在禮儀和法律上貫徹了新政權的意識形態後,就需要一個完備的制度以體現新政權的主題思想,五等爵制度就此應運而生。

秦漢之前以公侯伯子男五等,加上天子的「王爵」,形成了一個有階等的稱呼,初步構築了一個有秩序的社會等級區分,並且在稱呼和服裝上對不同階層的貴族進行了區分。到了秦漢時期,為了獎勵軍功,打壓舊貴族,改革了原有的勛爵制度,設王和列侯二等,其下為按軍功授予的二十級爵位。並且獲得了爵位不代表你的子孫就此獲得了長期飯票,只有你分封得到了土地纔可以讓這場長期飯票能夠傳續下去。但領取飯票的資格極為有限,為了這張飯票送上自己的性命大有人在,即使用兵神如韓信,最終也沒有得到這張傳續下去的飯票。漢武帝之後,甚至連皇帝的嫡親兄弟子孫,從這張飯票中獲得的收益也極為有限。靠著這項封爵規範,秦漢兩代建立了屬於他們的基本政治準則,皇權擁有著極高的政治權威,大家在這樣一套準則下進行著政治遊戲。

到了東漢末年,這套政治準則開始轉向了變化。皇權的極度衰弱,讓野心逐漸膨脹的權臣曹操有了更為大膽的想法。為了貫徹他的想法,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正式開始著手建立新的封爵制度,以打破這套基本政治原則,為自己的篡位尋求法理性。新的封爵制度在漢朝的王和列侯之間插入了五等爵位,用以安置曹氏宗室,使他們成為拱衛魏室的藩籬。而原來的軍功爵位也沒有得以廢除,用於賞賜獲得軍功的軍界人物。這樣,宗室、軍界、世家等等各種勢力,就此綁上了魏室的戰車,和舊朝封爵體系劃清了界限。所有勢力都拱衛著曹操向著代漢的路途一路前進。而在這項封爵制度中,曹操也一躍完成了從「魏公」進一步到「魏王」的晉陞,鋪就了自己登上皇位的最後一塊臺階。雖然曹操最終沒有登基為帝,但這項制度也逐漸發展成為禪代的一項重要程序,被後世的權臣所效仿。

當權臣-加九錫,附帶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封公爵-封王爵-禪讓。這樣的一套程序,發展成為禪代的新政治遊戲規矩。

為了這項制度的推行,曹操甚至逼死了他的謀主荀彧,只因忠於舊時代理唸的荀彧明確表示了對這項制度的反對。而在曹操心中,敢於阻擋自己膨脹的野心的一切,都將被他碾碎。

作為曹操登基的效仿者司馬昭,也準備從五等爵制度著手,為自己的登基尋求法理性支持。

原本只能授予給曹魏的宗室的五等爵,轉向能讓支持司馬氏篡位的所有世族都可以參與進來,成為司馬昭改朝換代拉攏人心的工具,以作為對他們支持司馬氏的利益交換。為此,騎督以上,有六百多人參與了這次封賞。

五等爵制度為一個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構建了一個新的井然的社會秩序。這樣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秩序符合大部分人的期望。儘管世家大族分到了最好的蛋糕,但確實世家大族正是引導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作為他們的利益代表,司馬氏的登基也是時勢使然。五等爵的恢復,正是司馬氏對新秩序的一套探索。而這個新的秩序將伴隨著新政權開始屬於自己的新生命。這樣一個新的生命,也需要一個新的思想來引領。

改革五等爵制度的裴秀,也是一個值得書寫的人物。出身於河東裴氏的他被毌丘儉推薦給曹爽,就此得到了曹爽的徵闢。曹爽死後,裴秀得到了司馬懿的寬宥,之後成為了司馬昭的僚屬,一路平步青雲。

自然,裴秀的一路直升並不僅僅出於他世家的身份,也因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五等爵制度的改革正是他政務能力的體現,也因為實行這項改革的功勞,他得到了高苑縣濟川墟方圓六十里,一千四百戶的封地,成為了濟川侯。

裴秀

除開政治能力,裴秀還有另一項超於常人的才能——繪製地圖。在數年之後,擔當司空的裴秀主持制定了史上有文獻記載可考的最早的地圖——《禹貢地域圖》。

這份地圖繪製了我國許多地方的詳細地理要素。按時間為序,將其中的山川、河流、海洋、湖泊、平原包攬其中,更在地圖上詳細標明瞭各地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我國歷史上地圖學的一份華麗瑰寶。

禹貢地域圖

不但如此,他還建立了我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提出繪製地圖應該根據比例尺、方位、距離,乃至地形的高低起伏、傾斜角度以及迂迴曲折的六個原則進行製圖,被稱為「製圖六體」。

「製圖六體」作為中國古代製圖工作的指導原則,流傳了一千餘年。直到明末西方的製圖技術傳入中國之前,「製圖六體」都是繪圖工作者所參照的第一準則。

自然,作為一個名士,裴秀除了異於常人的才能,也有著那個時代名士共同的嗜好:五石散。這樣一個嗜好,最終讓他在數年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之前提過,五石散是當時名士的潮流用品,被競相效仿。而行散之後的人由於身體發熱,要馬上飲溫酒、散步,對體內進行發散。裴秀在一次行散過程中不小心飲了冷酒,最終一命嗚呼。

當然,此時的裴秀還不知道自己最終的命運,畢竟這個嶄新的政權,還需要他的才華為這幅畫卷增添華麗的色彩。

在鄭沖的領導下,荀顗、賈充、裴秀,帶著羊祜、杜預、任愷等人分頭開始去準備了。

而司馬昭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病重的司馬昭想起,之前父親死亡造成兄長司馬師威望不足以至他走上權臣的道理極為喫力,而兄長司馬師的突然死亡造成司馬氏權力的動蕩的情況也歷歷在目。

之前是創立基業的時代,許多程序無法從法理上規範進行。而如今自己已是晉王,在名義上擁有確立繼承人的權力。只要確立了繼承人,就可以保證交接的平穩進行。

那麼,立誰呢?

司馬昭一共有九個兒子,而有繼承晉王資格的,只有長子司馬炎和次子司馬攸。

如果僅僅從嫡長子的角度考慮,毫無疑問是立司馬炎。但問題在於,司馬攸有著另一層身份:他過繼給了沒有子嗣的司馬師當兒子。

司馬氏權勢的根基,毫無疑問是司馬師奠定的,而司馬昭是從司馬師手中繼承的基業。按道理,這份基業應當傳承給司馬師的子嗣,也就是次子司馬攸。而司馬攸雖然過繼給了司馬師,但仍然不影響司馬昭對他的喜愛。

這時候,朝廷中公卿的表態成為了司馬昭決定的關鍵。

而其中尤為關鍵的,是身為司馬師的妻弟,出身泰山羊氏的羊琇。

辛憲英的兒子、羊祜的堂弟羊琇自小和司馬炎的關係非常好。

司馬炎

「稚舒(羊琇的字),假如我們以後富貴了,就輪流做中護軍和中領軍,各自做十年!」

「好!」

這就是司馬炎和羊琇自小立下的約定。

對發小,羊琇自然盡心儘力。司馬昭對司馬炎一切有可能的問到的問題,羊琇都有替發小考慮到,並替司馬炎做好答案讓他背誦。

打小抄自然毫無難度,司馬炎也就此更得到了司馬昭的歡心,而羊琇的態度,也讓司馬昭暗暗記在心裡。

一個羊琇自然是不夠的,司馬炎同樣找到了裴秀幫忙。

「裴君,您說人有貴賤之相嗎?」司馬炎問裴秀

「當然。」出身世家的裴秀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那您看看,看我的頭髮都到腳後跟了,再看看我的胳膊,都長到膝蓋了,這難道不是富貴相嗎?」司馬炎展示給裴秀看。

裴秀笑了:「臣明白了,請殿下放心。」

裴秀立即找到了司馬昭:「中撫軍司馬炎殿下有德望,又有富貴的標誌,一定不是做人臣的命運啊!」

原來你裴秀也看好安世(司馬炎的字)嗎?我明白了。

同樣,何曾、山濤、賈充也紛紛對司馬昭表示了對司馬炎的支持。至此,司馬昭不再猶豫,在鹹熙元年的八月,讓司馬炎成為相國司馬昭的副手。

九月,司馬炎被封為撫軍將軍:這是司馬懿、司馬師之前所擔任過的職務。

距離世子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第二年的一月,司馬炎正式被立為世子。五月,被魏帝曹奐進一步加封的司馬昭的王妃王元姬正式成為王后,世子司馬炎成為太子。

禪代的步伐越來越近,司馬昭的生命也越來越微弱。

這一年的八月,司馬昭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享年五十五歲。留給司馬炎的,只剩下那最後一步。

「晉王薨(hōng)!」

「不,晉王不是薨,應當是崩!」

薨是對重臣和藩王死亡的稱呼,而崩,則是對帝王死亡的稱呼。對仍然是晉王的司馬昭來說,毫無疑問應當是薨,但實際上,司馬昭確確實實已經是名義上的皇帝。

究竟用什麼禮儀來給司馬昭下葬呢?侍中荀勖和中護軍賈充對此拿捏不準。

就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人的表態打破了這份寧靜。

「基業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怎麼還能以人臣的身份下葬呢?」

大家循聲看去,表態的是揚州都督石苞。

作為司馬師從寒微提拔起的人才,石苞毫無疑問對司馬氏有著超然的忠誠。

石苞被得以賞識,一方面是出於他出眾的容貌。史載,石苞的面容十分姣好,彷如婦人,所以當時的世人稱讚他為:「石仲容,姣無雙。」;而另一方面,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站隊,也是他出眾的政治嗅覺的體現。此時,石苞的表態讓大家如夢初醒:這正是向司馬氏展示忠臣的大好機會啊!

於是,司馬昭得以以皇帝的禮儀下葬,成為晉文帝。

即將發生的事情,從曹奐到司馬炎乃至之下的每一個臣子,都彼此心照不宣。司馬炎只等著踏上最後一步。而新的時代即將開始,在這個新的帝王手中,這個政權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參考資料:

1.《晉書

》,(唐)房玄齡等

2.《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3.《魏晉南北朝史》,王仲犖

4.《略論晉律的「寬簡」和「周備」》

6.《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仇鹿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