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学IB的同学(母语中文)会觉得中文是各个科目中相对很简单的一门了,但实际上中文只是看似简单,写起来的时候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尤其难拿到高分。

在此,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IB的中文不是中学语文的阅读理解和读后感写作,它是一门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的大学预科学习,跟初高中语文区别很大很大,完全不是一个考察体系,专业性很强。

相信大家稍有了解便会注意到,从历年真题中可以明显看出,IB的考察,很多都是中文系本科知识的一些再现(如paper1中考察的郑敏、杜运燮等九叶派诗人的诗歌,如果不了解九叶派的一些基本常识,诗歌分析时是很难把握住方向,也很难写好的)。

也就是说,中文需要专门的、体系化的学习,它本身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了,它也有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有专业的固定的术语,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所以不是抄一些范文的套话就可以拿高分的。因此,教授IB的老师如果不是中文专业出身,学历最少是硕士的话,基本上你就可以认为ta在耍流氓了(专业如此细分的当下,别跟我说MBA出来的可以教经济,学化学的可以教物理OK?)。

而残酷的现状是,我接触到的许多在国外上国际高中的华人,比如澳洲的美国的,基本上中文课老师不会讲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应付考试的这种,私立学校更是不知学的什么专业的本科生在教IB中文。而国内很多国际高中,课程以讨论为主,??,吸收慢见效慢,学得很辛苦,老师讲得太少,什么都要考自己去——探究。大家都那么忙,所以你们懂的,为什么很多人疲于应付活动无从下手时,一定要找老师辅导了。专业的老师会帮你省掉很多的时间和找资料的力气啊,术业有专攻,很多事情别人帮你准备好了,你把成果拿过去直接用就可以。

以Chinese literature SL paper2为例,考察的作品分为诗词、戏剧、散文、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5类,这个设置参照的是中文文学体裁的一个基本划分,即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也在精读的范围内,加上中国现当代的诗歌,所以有「诗词」这个栏目的设置。而小说中的长篇小说与中短篇小说容量差别较大,为了评论文章写作的严谨,又做了区分。

同时,为什么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要设置不同的题目?这不仅仅是精读书目的选择问题,而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各有特点,也就决定了切入作品的角度必然有所区别。如小说重点在于思想主题、主要内容、社会历史背景、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呈现、叙事风格等等,而诗歌则重点要考察情感的抒发、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以及语言上的节奏和音乐上的美感。文体风格的不同,也就确定了考察方式的差异,因此不同问题的问题设置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写作的第一步——做作品阅读时,心里就有谱了,你就能知道重点应该关注的东西是什么。

而paper1 的考察,以Chinese literature SL 的真题为例,出现的短文体裁是固定的,两个文本,第一个文本基本上是散文、小小说,第二个文本就是新诗。而散文可以分为写景、写人、哲理散文,或者互有交叉。小小说的特征就很明显了。然后文本后有俩问题,既是在写作中需要回应的,也是分析文本时的重要切入角度。所以,这种「小论文」式的作品分析,是可以训练的,也是有专门的路径可循的。当然,绝不是套用那些无意义的套话。

Sue老师会持续更新的,有意深入交流的可以联系我哦:188013571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