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7_155344  

 

2014-10-07_155406  

 

 

小东西卖出不平凡大业绩!了不起

邦特(4107)把一根导管卖向全世界

 

 

邦特是李总第六次创业,从手提包做到电子产品,最后进入医疗器材。

   当我与李明忠总经理初次见面时,很难将他与企业家联想在一起。他比较像是一个谆谆教导的长者,说话的语气平和笑容满面,他茹素20 多年,并且精于命理。邦特是国内唯二的两家二类生技医材上市公司( 联合骨科及邦特)。二类医材指的是侵入性的材质植入人体体内。

 

邦特的产品属侵入性医疗耗材

邦特产品对社会最大贡献是让健保成本下降一半

   邦特的产品都是侵入性的医疗耗材,例如:

A:血液透析系列( 血液透析回路管、引流袋等)

B:体内导管( 输尿管引流导管、胆道引流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等)

C:血管内列入放射产品( 血管扩张球囊导管、血管摄影导管等)

   我觉得邦特与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际化市场行销策略」。也就是说,把台湾制造的产品卖向全世界,这是相当困难的。举例来说,宏碁、华硕的模式是靠著台湾的完整供应链,把电脑组装起来,挂上Acer、Asus 的品牌,卖向全世界。各位不要以为医疗产业是小产业喔,PC 电脑产业一年约1000 亿美元商机的行业,其实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不是金融产业,不是PC 产业,而是医疗产业。

 

全球医疗市场年支出约6 兆美元

其中医疗器材占其中5% 约台币900 亿元

   大家都知道生技产业是一个未来会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但却误以为生技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实医疗生技产业是一个相当古老的产业。几百年前从霍乱、天花、肺结核、小儿麻痺等等,到近年的威而钢、未来的爱滋病、各项癌症用药,有人就有病,有病就有医疗需求。

   再跟你说一个观念,有更多的患者是死于感染并发症,而非疾病本身。我认为医疗需求是很「刚性」的需求。省不得,少不了的。

 

邦特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国际化」的行销能力

   台湾很小,世界很大,所以如果只是想著在台湾卖东西,那肯定不会是大企业能滋长的规模,在台湾最常被讨论的议题是:国际化!邦特在东协的业绩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当我听到一根导管可以卖到东协去,我内心是很讶异的,听完李总的说明后我就完全了解了,东协的医疗不充足刚好给了邦特「高品质、亲民价格」的市场定位很好的机会。菲律宾当地一根体内导管要30 元,邦特可以把价格降到15元,并且有每年获利EPS3 元以上水准。

   我请教李总,国外市场要如何攻得进去?他说了两个他用人的两个重点:1、不从外面找。找了10 个也是跑了9 个半,到后来算起来都是白忙一场,所以他都是公司自己找新人,10 个新人至少可以留住2-3 个,留下来的就是自己人了。2、一个国际市场一定有2 个PM(Product Manager) 才做前往那个市场的打算。

   也就是说:市场决策是由下往上的,没有自己的人才班底,就不会做贸然前往的打算。以往电子产业都是砸钱下去并购国外公司,用国外的班底企图融合本国企业文化,所以不成功者居一半以上。

 

如何看待EPS3 元的生技公司

   很多人著迷于生技新药公司的活跃股价,每天上上下下的股价价差很大,并且很多都是300、400 元的高股价。我在思考的是:如何对待获利稳定的生技股?如果用传统的本益比方法来核算股价( 邦特EPS3-3.5 元,股价70 元,本益比23 倍左右) 应是合理。当我在考虑股价时,我会把「国际化」的因素加进去,因为那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就如同儒鸿因为国际化布局而享有30 倍高本益比一般去看待邦特公司。

 

 

全文转载自第20期君安第一财经周刊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及转贴全文或部分文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