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廣東省發改委啓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粵港合作不斷深化,合作的重點領域第一條就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內地與港澳交通聯繫,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香港發揮其作爲國際航運中心的獨特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羣和空港羣,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佈局,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強化城市內外交通建設,便捷城際交通,共同推進包括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廣深港高鐵、粵澳新通道等區域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便捷區域內交通圈。

4月2日,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的灣區首項超級工程,虎門二橋正式通車,是廣東省舉全省之力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

20年前通車的虎門大橋是珠江口唯一的過江通道,而如今虎門大橋經常堵得水泄不通,人們便把順暢過江的希望寄託於新修建的虎門二橋。與已經服役超過20年的虎門大橋相比,虎門二橋由於有了高科技的加持而顯得魅力四射。

分佈式智慧節能供電系統

夜幕下,虎門二橋項目兩座超千米級的大橋,橫跨珠江大沙水道和坭州水道,在3800多盞橋面和景觀照明燈的映射下,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宛如一條熠熠閃亮的巨龍。

據悉,大橋照明工程主要分橋樑道路照明和主橋景觀照明,其中道路照明採用分佈式智慧節能供電系統。大橋全面應用LED燈具,在保證照明的前提下儘可能節省能耗。爲保證燈具的使用壽命,所有燈具必須通過1000小時的煙霧測試,確保使用壽命達50000小時。據瞭解,路燈爲12小時照明,每天晚上6點至次日早上6點亮燈;景觀燈計劃在節假日時,每天亮燈4小時,每天晚上6點至10點亮燈。

虎門二橋項目公司副總經理李彥兵介紹,“兩座懸索橋共設1540盞星光燈和1628盞投光燈,分別用於勾勒主橋輪廓和凸顯主塔及吊索的輪廓。同時,兩座懸索橋還設了26盞玫瑰燈,主要作用爲向上發散簇狀光柱,構造蓮花般燈光場景”。大橋的照明系統由643盞路燈和3194盞景觀燈共同組成,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承擔大橋道路及景觀照明的供電任務。李彥兵說,“通車運營期間,道路照明將定時開啓,景觀照明將在節假日或特定時段開啓。”

運用5G技術保障電力供應

在大橋電力供應保障工作中,5G無人機智能巡檢應用精彩亮相,這在全國尚屬首次。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以電力應急通信保障車爲核心,在廣東移動優質5G網絡支撐下,實現了保電工作的3個“實時”——保電作業數據實時回傳、保電現場情況實時查看、現場指揮實時溝通,從而實現應急中心值班人員對保電現場全程現場可視、數據可看、決策可指揮。

據介紹,基於5G技術的新一代電力應急通信保障車,爲原有保電作業提供了一種移動式、高速、即時的數據中心和指揮中心,通過這種方式,虎門二橋無人機保電巡視工作減少至少4小時的數據人工拷貝時間,大大提高保電巡視工作效率。

此次基於5G通信技術的保供電,在全國尚屬首次。5G技術的應急通信保障車,爲原有保電工作賦予新技術手段,打造出移動式現場供電保障作業數據中心和指揮中心,爲提供智能化、數字化和可視化供電保障技術服務,爲橋面用電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虎門二橋橋面使用了哪些“黑科技”

3D雷達(三維雷達)

據瞭解,傳統雷達只能發射1個點,3D雷達有24個雷達點,可以測量1.5米寬,對橋面進行全厚度檢測。

厚度分佈的均勻不均勻?不均勻的地方是材料的問題還是設備的問題?3D雷達技術都能發現,嚴格控制厚度分佈的均勻性,實現了3公里多長、30多米寬的虎門二橋橋面鋪裝的全面厚度檢測。

無人機遠紅外探測

橋面鋪裝材料非常緻密,下面一旦有水有油,就可能會產生橋面鼓包,成爲橋樑病害。無人機用遠紅外探測技術對橋面進行全面探測,鼓包、脫層處溫度會高於其他地方,也就是說,溫度高的地方肯定有鼓包。該技術在一個工程面上就找到了40多個鼓包,至今沒發現有遺漏的鼓包,溫度的均勻性也得到了控制。

路面構造深度的檢測

所謂路面構造深度,即一個個顆粒,凸起到什麼程度。該團隊自主研發了路面構造深度檢測技術,用一個全自動的設備,大量獲取數據,可對路面構造深度、抗滑性、施工均勻性進行批量自動檢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