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爲何誓死不降,爲國勇於獻身?

  富察銘安

  編者:作者富察銘安是我們富察家族家譜編寫者,作者整理史料編輯家譜過程中寫了很多文章,給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本文是作者在收集整理滿洲家譜中發現的滿洲精神有感而寫。

  滿洲人的英勇善戰及勇於獻身的精神

  我在童年時期,聽我的一位四太爺講過一段故事。 一次,外國軍艦欲攻打我國炮臺,氣勢洶洶。當然是來者不善。我大清炮臺管帶,下令閱兵。讓炮臺士兵在海岸懸崖邊齊步走,當頭前的士兵已經走到懸崖邊的時候,沒有喊立定,只見前頭的士兵毫不猶豫的跳下懸崖掉進海里。眼見士兵沒有生還的可能。連續跳下一二十人,管帶才喊立定。

  來犯艦艇的頭領看了後,嚇得大驚失色,這樣的士兵還是人麼?跟這樣的軍隊作戰是自尋死路,快跑!就這樣用一二十位的士兵的生命,嚇跑了來勢洶洶的來犯之敵。我那時很小,不明白其中緣故,覺得炮臺管帶很殘忍。

  直到近十幾年,研究我家家譜,才弄明白端倪。在整理我家清朝戶口冊時,發現最明顯的一家,家裏戶主只有十三歲,總共有五口人:戶主的寡婦奶奶、戶主的寡婦媽、與兩個小弟弟。十三歲的戶主卻是個雲騎尉,我們都知道,雲騎尉是正五品,他才十三歲,不可能是自己掙的軍功,他父親沒標註官職,也就是不是世襲。因爲清朝世襲,每世襲一代是要降低一個檔次的。所以他的雲騎尉是他父親戰死沙場掙得的軍功。

  清朝的規定不許投降,也不許被敵人活捉。否則你就是反叛,即使放回來,也是死人一個,並且家屬的待遇一律取消。家族很難擡起頭來做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爲國獻身是人人敬仰的英雄,國家會廕妻封子,被俘者是人人唾棄的懦夫,且還要受到國家的制裁。

  幾百年來,形成了一個習俗。所以滿洲人都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因爲那是他們的信念,是光彩的事情。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所向無敵。

  這樣就很容易解釋爲何誓死不降,爲國勇於獻身了。

  作者富察銘安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