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記者 霍營 文/攝)“來健身房一分鐘不到,就聽見面外有人喊‘人不行了’,一摸,沒有心跳,沒有脈搏,第一次在外面給人胸外按壓,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後搶救過來了。”今年27歲的曹鍾毓是哈醫大研二學生,目前正在哈醫大一院超聲科做規培生。3月19日晚上,她去醫院附近的健身房鍛鍊身體時,正好遇到一名45歲的男子心臟驟停,危急關頭,她用自己平時學到的急救技能,成功爲男子實施了心肺復甦,一直堅持到120急救車趕到,目前該男子經過治療後已平安出院。

  45歲男子健身房突然暈倒心臟驟停

  今年45歲的遲先生(化名)身材高大,體重有200多斤,最近一段時間,天氣暖和了,遲先生辦了一張健身卡,想好好鍛鍊下身體。3月19日18時左右,在跑步機上剛跑了一會,遲先生就突然感到胸口特別悶,就停止了跑步,誰知剛下了跑步機,他就雙腿一軟坐在了地上,捂着胸口說不出話來。

  此時,哈醫大研二學生曹鍾毓從醫院下班後正好也來健身,她剛在更衣室換好衣服,就聽見外面有人大聲喊“人不行了!”她趕緊從更衣室跑出去,看見一名中年男子被人扶着坐在地上,滿臉青紫,“這是典型的缺氧表現”。

  曹鍾毓用手一摸,“不好,心跳、呼吸都沒了,心臟驟停,必須馬上心肺復甦。”她趕緊讓周圍的人把男子身體平放在地面上,“我一個人的力氣不夠,幸好健身房還有位教練也會急救,我們兩個輪流來,經過幾組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患者的一口氣終於上來了。”就這樣一直堅持到120急救車趕到,急救醫生帶來了專業的電除顫設備,經過急救,遲先生意識清醒了,被120送到哈醫大一院做進一步救治。

  曹鍾毓在吳長君主任指導下爲患者進行超聲檢查。

  女醫學研究生第一次救人一點沒猶豫

  “一切發生的太快了,整個救人過程也就2-3分鐘,可是體力消耗量相當於平時健身一小時。雖然學醫很多年,但是救人還是第一次。”曹鍾毓告訴記者,她的老家在四川成都,本科是在家鄉唸的,因爲一直生活在南方,非常想到北方來看雪,順便換一下學習環境,於是研究生考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現在唸研二,同時在哈醫大一院超聲科做規範培訓生。記者面前的曹鍾毓,身材嬌小,面容甜美,沒想到這個外表柔弱的女孩救起人來一點不含糊。

  “看見這個患者暈倒,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救他。心裏一直在想,他還這麼年輕,一定要把他救過來!”回想起當時救人的場景,曹鍾毓坦言,當時真的太緊張了,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幸好最後搶救過來了。結合遲先生的症狀,曹鍾毓判斷他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的心臟驟停,雖然親眼看到他被送上了120,但曹鍾毓的心裏一直牽掛着遲先生的安危。

  哈醫大一院CCU副主任李佳告訴記者,遲先生入院後,他們緊急爲其進行了冠脈造影,結果顯示是急性心梗,前降支中斷閉塞,經過緊急的支架治療,遲先生脫離了生命危險,目前已經順利出院。“心臟驟停十分兇險,這名患者很幸運,早期的心肺復甦,加上及時的支架治療,患者一週後就出院了,而且也沒有留下併發症。”李佳說。

  老師評價她對患者認真熱情且遇事冷靜

  上班後,曹鍾毓經過打聽得知,遲先生恢復的很好,心裏十分高興。救人後曹鍾毓並沒有和周圍人說起,直到患者託人到科裏尋找救命恩人,老師和同學們才知道她半個月前救了個人。“當初選擇學醫的初衷就是救死扶傷,能用自己所學去幫助別人,也算實現了願望。”曹鍾毓不好意思地說,其實她做的真不算什麼,都是出於醫者的本能,每一個醫者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出手相救的。

  哈醫大一院超聲科王俊峯副主任醫師是曹鍾毓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王俊峯說,曹鍾毓學習期間就是一個出色的學生,對待患者認真熱情,對科里老師也很尊敬。危急關頭,曹鍾毓遇事不慌,沉着冷靜,能利用自己所學,及時恰當的處理,一直等到120急救車到來,這種素質難能可貴,作爲老師要給她點一個大大的贊。

  哈醫大一院超聲科吳長君主任說,雖然曹鍾毓還是一名研二的學生,但去年就已經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醫院平時在研究生規培教育中,就有急診急救方面的培訓,曹鍾毓學習時的表現都很出色,對於她能在院外對心臟驟停的病人出手相救,一點也不意外。

  哈醫大一院CCU病房

  醫生提醒: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健身鍛鍊要適度

  天氣轉暖,很多市民開始加入健身大軍,醫生提醒,春季氣溫不穩定,忽冷忽熱,平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健身鍛鍊一定要量力而行。“我們詢問遲先生的病史時瞭解到,他除了有吸菸史,這次發病前也出現過多次心絞痛的症狀,勞累、運動過後會出現胸悶、胸痛,但是他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沒什麼大事,就沒來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

  李佳說,對於本身就有心絞痛的人來說,劇烈運動會導致心急耗氧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短時間內急劇增大,心臟供血、供氧不足,嚴重失衡,從而血流速度增快,血壓升高,斑塊不穩定易損性增加,從而導致急性血栓事件形成,因此,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在健身鍛鍊時一定要適度。大多的急性心梗在發病前會有胸悶,夜間胸痛等預警徵兆,高危人羣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就醫,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來源:龍頭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