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東莞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指標爲1003.4731公頃,其中住宅用地271.6374公頃,松山湖、濱海灣供應住宅用地分別達到25.5844公頃和30.6895公頃。

昨天上午,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發佈《東莞市2019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供應計劃》),確定2019年供應計劃指標中存量建設用地542.0417公頃,新增建設用地461.4374公頃。

用地需求仍然比較旺盛

《供應計劃》公佈了東莞市2019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爲1003.4731公頃,其中商服用地29.1072公頃、住宅用地271.6374公頃、工礦倉儲用地540.1725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80.171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1.8836公頃。

《供應計劃》提出,當前全市土地管理和發展大局面臨緊迫問題,從自然資源上看,全市建設用地後備資源十分緊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市土地開發利用強度高;二是全市人均耕地面積少,後備資源不足;三是因全市土地資源緊缺,省下達給東莞的年度用地指標相對較少。2019年度用地需求仍然比較旺盛,供需矛盾尖銳。

目前,東莞區域共有六大片區,每個片區的特色均不相同。《供應計劃》中介紹,東莞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開啓產業地區佈局新篇章。

東莞將加快統籌建設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突破行政界限,跨鎮域整合產業、土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資源;以大學創新城引領中部地區提升發展水平,構建松山湖與周邊鎮垂直服務、對接聯動機制,實現共同發展;加強山區片等東部各鎮產業統籌規劃,探索設立高端先進製造業轉移園;探索打造珠江口東岸現代產業集聚區。

在土地使用上,堅持科學發展觀和節約集約用地政策,堅持“嚴控總量、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指導思想,嚴格土地供應的計劃管理,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加強重點項目用地保障

另外,《供應計劃》提出,將推動“三舊”改造常態化、長期化,“改造盤活”,提高集約用地水平,探索組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中心。完善利益平衡機制,引導集體和民營資本參與“三舊”改造。

加速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燃點經濟發展新引擎,強化用地保障,新增指標70%用於重大項目建設。督促在建項目加快進度,增加項目考覈權重係數,對先進鎮街(園區)給予用地指標獎勵。

進一步優化統籌管用,深化節約集約,確保爲高水平崛起提供強有力的土地資源支撐。加強規劃管控,實施分區控制、差別化地價等政策。每年預留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支持成片更新改造。實行財政補助、不設容積率上限、有條件分割銷售等優惠政策,鼓勵“工改工”和建設工業大廈,從嚴控制改建商品房,真正騰挪出新空間來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焦點關注:

松山湖、濱海灣預計供應住宅用地最多

從片區來看,有住宅用地計劃供應的鎮街分別有莞城、虎門、望牛墩、麻涌、長安、厚街、大嶺山、寮步、黃江、大朗、清溪、塘廈、鳳崗、橋頭、石排、茶山、松山湖和濱海灣等。其中濱海灣新區預計供應住宅用地30.6895公頃,松山湖預計供應住宅用地25.5844公頃,爲全市住宅用地預計供應最多的區域;此外,市土地儲備中心住宅用地還有114.9584公頃。

從東莞市2019年度國有住宅用地(含商住用地)供應計劃宗地情況來看,將於今年正式進入招拍掛的中心城區土地當中,僅萬江將有5宗存量商住地招拍掛,預計在第一二季度進入市場;東城、南城、莞城無住宅用地進入招拍掛市場。

另外,地鐵口物業備受關注,東莞火車站站前廣場南側將有13.968公頃住宅用地存量用地進入招拍掛市場;R2線茶山站點北側共有三宗商住地將在第三季度進入市場,總供應面積達8.02公頃。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蔣幸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