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著時間點發的,如果你剛考完初試就意識到要準備複試了,那恭喜你,你已經贏在起跑線了。如果你是複試名單出了纔看見本篇,那恭喜你,可以臨時抱佛腳好好準備一下。

本篇是正經的經驗,之後應該會再出一篇碎碎念。

複試總的來說就是:英語好是王道,經濟思維是加分項。


流程:(第一天)英文面試&中文面試(第二天)翻譯筆試

  • 英文面試(一學生對二老師,至多10分鐘)

1.自我介紹

2.根據介紹老師問問題

經驗:

1.介紹不用太學術,老師反而喜歡問生活,愛好之類的(但是多準備一些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不知道今年面試老師是什麼風格)

我聽說有一個同學自我介紹都是關於學術的比如學了什麼想學什麼之類的,老師反而說了一句「Can you say something interesting?」

2.自我介紹我覺得大部分模板說「great honor to be here」之類的真的有點太套路了,我自己用的是「thank you for letting me introduce myself」,供參考。

3.我這間總體風格很輕鬆,兩個很像中國人的小姐姐老師(應該就是,可能是留洋的),很愛笑,讓面試氛圍十分之融洽,如果碰到真外國人的話可能會更緊張一點

4.跨專業的同學需要考慮下「為什麼選這個專業」之類的問題

5.聽說有人在最後關頭被問到請用三個詞語形容你今天的表現。

  • 中文面試:分組—看英文財經類文章—志願者帶到面試室—自我介紹(中英均可)—用自己的話複述文章—回答問題(有關文章)-回答問題(有關自己)

具體:

1.幾十人一大組,五人一小組進行面試,看30min文章,5v5面試50min

2.文章不能帶出考場,做好筆記提綱

3.會用電腦顯示面試時間倒計時,老師也會控場,可少不可多

4.打分的話聽說是按等級,五個老師都打分,去掉最高分取平均值(不準確,但我覺得怎麼打分根本不是應該關心的問題,做好自己表現自己最重要)

其他我看到想到的經驗教訓:

1.不要拖沓。哪怕是羣面,老師給每個人的面試時間也是盡量一樣的,不要覺得自己說多一點老師就會高看一眼,反而好的回答都是精鍊的。自我介紹和回答問題都是。有個同學不管是自我介紹還是回答問題都習慣性長篇大論,想要儘可能表現自己,但是我看到老師們就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眼神。

2.有位同學自我介紹說到「大學四年從未掛科」的時候,主考老師冷笑了一下,大概這對於老師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吧。(所以大家介紹別說這種基本的事……),然後因為那個同學專業是等額複試嘛就還是過了(可見報考選專業很重要)

3.回答問題不要結巴重複,聽起來感受是不好的,可以慢一點,不能一直說…一直說…說過的東西。

4.不要讓別人的發言影響自己。既然是羣面,前後順序必然會有差別,尤其是回答問題,給自己多幾個思路,這樣就算是最後一個說也有內容,也可以在別人說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陳出新。

5.用最基礎的知識回答問題。盡量結合書本的理論、例子、知識,才顯得你真的有讀這個專業的實力和潛力。

6.講的太宏觀我覺得不好,多少要結合文章,講一下實際一點的顯得比較有思考有針對性,比如房產稅談到貧富差距就有點宏大了吧?供參考。

關於自己的問題:盡量多準備一點,減少措手不及的可能性

教訓:老師真的可能會問你「金融是什麼」「金融有什麼作用」諸如此類的問題…

  • 翻譯筆試

1.1小時,中譯英和英譯中各一段

2.806宏微觀基本名詞真的很重要

3.多看熱點和公眾號文章吧

  • 各部分推薦的複習材料(僅供參考)
  1. 筆試:宏微觀經濟學的英語名詞,英語翻譯題
  2. 英文口試:類似雅思口語的英語問題,英語公眾號,中英財經類文章

推薦幾個公眾號:經濟學人、CGTNOfficial、FT每日英語、路透晚報、央行觀察(不分先後)

3.中文口試:模擬卷真題的論述題,熱點,經濟類公眾號,比較經典的經濟名詞解釋或理論(凱恩斯需求理論,格雷欣法則…馬太效應,囚徒困境…)

注意回答問題可以用396裏論證有效性分析的句式,不絕對,有餘地,否則被老師反駁就很尷尬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年是多了數學複試吧…大概是因為去年分太高了,不知道說什麼,大家加油

悄咪咪小驕傲地說我面試成績超級好。照例附上qq:2267339212。照例只回答友善簡練的問題。不過關於調劑的問題就不要問我了,給不了什麼建議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