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著时间点发的,如果你刚考完初试就意识到要准备复试了,那恭喜你,你已经赢在起跑线了。如果你是复试名单出了才看见本篇,那恭喜你,可以临时抱佛脚好好准备一下。

本篇是正经的经验,之后应该会再出一篇碎碎念。

复试总的来说就是:英语好是王道,经济思维是加分项。


流程:(第一天)英文面试&中文面试(第二天)翻译笔试

  • 英文面试(一学生对二老师,至多10分钟)

1.自我介绍

2.根据介绍老师问问题

经验:

1.介绍不用太学术,老师反而喜欢问生活,爱好之类的(但是多准备一些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不知道今年面试老师是什么风格)

我听说有一个同学自我介绍都是关于学术的比如学了什么想学什么之类的,老师反而说了一句「Can you say something interesting?」

2.自我介绍我觉得大部分模板说「great honor to be here」之类的真的有点太套路了,我自己用的是「thank you for letting me introduce myself」,供参考。

3.我这间总体风格很轻松,两个很像中国人的小姐姐老师(应该就是,可能是留洋的),很爱笑,让面试氛围十分之融洽,如果碰到真外国人的话可能会更紧张一点

4.跨专业的同学需要考虑下「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之类的问题

5.听说有人在最后关头被问到请用三个词语形容你今天的表现。

  • 中文面试:分组—看英文财经类文章—志愿者带到面试室—自我介绍(中英均可)—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回答问题(有关文章)-回答问题(有关自己)

具体:

1.几十人一大组,五人一小组进行面试,看30min文章,5v5面试50min

2.文章不能带出考场,做好笔记提纲

3.会用电脑显示面试时间倒计时,老师也会控场,可少不可多

4.打分的话听说是按等级,五个老师都打分,去掉最高分取平均值(不准确,但我觉得怎么打分根本不是应该关心的问题,做好自己表现自己最重要)

其他我看到想到的经验教训:

1.不要拖沓。哪怕是群面,老师给每个人的面试时间也是尽量一样的,不要觉得自己说多一点老师就会高看一眼,反而好的回答都是精炼的。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都是。有个同学不管是自我介绍还是回答问题都习惯性长篇大论,想要尽可能表现自己,但是我看到老师们就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2.有位同学自我介绍说到「大学四年从未挂科」的时候,主考老师冷笑了一下,大概这对于老师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吧。(所以大家介绍别说这种基本的事……),然后因为那个同学专业是等额复试嘛就还是过了(可见报考选专业很重要)

3.回答问题不要结巴重复,听起来感受是不好的,可以慢一点,不能一直说…一直说…说过的东西。

4.不要让别人的发言影响自己。既然是群面,前后顺序必然会有差别,尤其是回答问题,给自己多几个思路,这样就算是最后一个说也有内容,也可以在别人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

5.用最基础的知识回答问题。尽量结合书本的理论、例子、知识,才显得你真的有读这个专业的实力和潜力。

6.讲的太宏观我觉得不好,多少要结合文章,讲一下实际一点的显得比较有思考有针对性,比如房产税谈到贫富差距就有点宏大了吧?供参考。

关于自己的问题:尽量多准备一点,减少措手不及的可能性

教训:老师真的可能会问你「金融是什么」「金融有什么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

  • 翻译笔试

1.1小时,中译英和英译中各一段

2.806宏微观基本名词真的很重要

3.多看热点和公众号文章吧

  • 各部分推荐的复习材料(仅供参考)
  1. 笔试:宏微观经济学的英语名词,英语翻译题
  2. 英文口试:类似雅思口语的英语问题,英语公众号,中英财经类文章

推荐几个公众号:经济学人、CGTNOfficial、FT每日英语、路透晚报、央行观察(不分先后)

3.中文口试:模拟卷真题的论述题,热点,经济类公众号,比较经典的经济名词解释或理论(凯恩斯需求理论,格雷欣法则…马太效应,囚徒困境…)

注意回答问题可以用396里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句式,不绝对,有余地,否则被老师反驳就很尴尬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年是多了数学复试吧…大概是因为去年分太高了,不知道说什么,大家加油

悄咪咪小骄傲地说我面试成绩超级好。照例附上qq:2267339212。照例只回答友善简练的问题。不过关于调剂的问题就不要问我了,给不了什么建议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