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王夫之的人性论观点,对于人性不变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他肯定古语「习与性成」是正确的,习惯于本性相互作用、相互结合,习惯变了,本性也随而变化。他说,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中,人的身体取给于自然界二气五行的材料,「二气之运,五行之实,始以为胎孕,后以为长养」。人的感觉和思想反映自然界的现象与规律,「口得之成味,目得之成色,耳得之成声,心得之成理」。自然界是变化日新的,人的身心各方面也都「日非其故」,所以人的性也是日日新生的,是「日生而日成」的。由于「形日以养,气日以滋,理日以成」,即身体日日发育,理性也日日成熟,所以,每一人的本性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自幼而少,而壮,而老,本性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所以,人的感觉和思想都是变化日新的。王夫之最后的结论是:「性屡移而异」,「性也者,岂一受成型,不受损益也哉?」(以上《尚书引义》卷三)没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这是王夫之在人性学说中独创的见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