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雜誌》刊出的誤治、救誤案例總結加強中醫藥各個環節的行業道德修養,提高中醫藥人員的專業素養,重視藥物生產、炮製、煎煮等環節的規範管理和技術監督,這樣才能杜絕在這些環節的出錯而導致醫療事故

爲確保治療用藥安全,更好發揮中醫中藥治療效果,現對《中醫雜誌》創刊以來,所刊中醫誤治、救誤文章進行一次總結,供讀者參考和借鑑。

一、針刺誤治

(一)針刺引起死亡3例

治療肺結核與心臟病患者,金針由胸腹部隔衣扎入,刺穿心臟引起死亡。

針刺精神病患者的風府穴,導致延髓內出血,損及生命中樞而死亡。

針刺頭痛患者,醫師以兩枚長約4.5cm之針隔衣自兩側肩峯中點刺入,刺破胸膜髒層,空氣進入胸腔,發生兩側氣胸,窒息而死。

(二)針刺胸部穴位後引起氣胸和血氣胸

針刺患者身柱、膈俞、膈關、曲池、陶道、肺俞、天宗、太淵等穴,針後即感呼吸困難、氣喘等症。

針刺落枕患者,取風池、肩井等穴引起左側外傷性血氣胸。《中醫雜誌》刊出的誤治、救誤案例總結

(三)針刺引起肋間動脈大出血

針刺治療急性乳腺炎,用三棱針直刺患處,傷及肋間動脈,引起大出血。

(四)針刺引起創傷性頸總動脈瘤

因“嗓子痛”,針刺右頸部,針後即起一蠶豆大小的腫塊,逐漸增大,疼痛發脹,呼吸窘迫,下嚥困難,口流唾液,被診斷爲創傷性右頸總動脈瘤。

(五)針刺傷及腹腔臟器,引起大出血

因左上腹腫塊,而針刺左上腹部,引起脾破裂。

因上腹痛及胃病,針刺“腎區”及中脘等穴,針刺過深傷及腎臟,引起內出血。

因右上腹反覆疼痛,對期門、日月、不容等穴位施行鍼刺,引起膽囊穿孔所致的膽汁性腹膜炎。

因右側腹股溝疝,對膀耽兩側、兩下腹及上腹正中部等腹部10個穴位進行鍼刺,引起腹膜炎。

二、藥物中毒致死

服食大量桃仁致死

患者晚飯後,兩次喫炒熟的桃仁,每次幾十枚。服後即頭痛頭暈,強度抽痙,兩眼上翻,牙關緊閉,不省人事,四肢強直,陣發性痙攣性抽痙,兩手握拳等症狀。搶救無效而死亡。

服食斑蝥中毒致死

患者用黃酒灌下斑蝥5錢(約15g),不到兩分鐘即開始煩躁、打滾,大喊其口內燒痛及腹部絞痛,進而嘔吐,開始爲已消化之食物,繼之爲鮮紅血水,吐出之物濺於患者胸前皮膚及其父手臂上,即起水泡,灼痛甚著。

後因極度痙攣及虛脫而死。此外,也有報道用斑蝥3只(約100mg)外用,而出現患處灼痛,頭昏,大汗淋滴,心慌腹痛等嚴重中毒症狀者。其它雜誌亦有斑蝥外用致死的報道。《中醫雜誌》刊出的誤治、救誤案例總結

服用過量生烏頭致死

治療風溼性關節炎,一次用生烏頭七兩(約220g),服後即發生吐瀉,全身出冷汗,昏迷不省,面色蒼白,經醫院急救無效而死。

此外,也有服用含川烏量達2兩(約60g)的烏頭驗方約10秒即發生中毒反應的報道。

服用蟾蜍過量致死

兩患者分別將蟾蜍1只加油鹽炒食或焙乾研末一次服下,4小時後,突感胸部緊迫悶脹,流涎、噁心、腹痛、心悸加重,旋即嘔吐,吐出胃內容物,不能坐臥,取膝胸臥式,極度煩躁,氣促肢冷,眼球固定,面色蒼白,不能語言,搶救無效死亡。

甜瓜蒂中毒致死

患者服用甜瓜蒂約50g水煎劑,10分鐘後嘔吐,初爲粘液、水、食物,繼而吐綠水、血水,嘔吐頻繁,總量達100ml。

經醫院搶救無效而死亡。從服藥到死亡,前後僅17小時。也有經過搶救,經治25日方纔出院的報道。

馬錢子中毒致死

患者服用主要爲馬錢子的複方中藥散劑,早、午、晚各服1包,每包爲1.7~2.35g,服至第5包後半小時,出現意識不清,牙關緊閉,繼而出現陣發性抽搐,搶救無效死亡。

亦有誤服馬錢子約1g,1小時後發現患兒已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嚴重中毒症狀者。

苦楝根皮中毒致死

爲驅蟲而服用30g苦楝根皮煎劑,服後不久,患兒面部潮紅,呈醉酒樣,繼而出現臉色發白,呼吸困難,發鉗,嗜睡,抽搐等神經系統抑制症狀,最終出現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也有爲驅蟲或中斷妊娠而服用苦楝根皮(或苦楝根皮片劑),而致嚴重中毒的報道。

誤食蒼耳子中毒致死

兒童無知採集野果時將蒼耳子燒熱作爲零食喫而中毒。主要症狀爲頭痛、頭暈、心裏發燒、腹脹、噁心嘔吐,繼則呈昏迷狀態,搶救不及而死亡。

魚膽中毒死亡

死者大都誤信魚膽能“明目”而服食,一般在服後2~3小時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症狀,最後大都死於急性腎功能衰竭。

三、辨證失誤

血證誤治

患者有胃潰瘍出血病史,因續發吐血而就診。醫生忽視了病人患病已久,胃陰大傷,而臆斷爲肝氣犯胃,離經之血乘肝氣上逆而發生吐血,即以祛瘀清肝佐以寧血理氣爲治,而導致胃穿孔續發腹膜炎。

骨傷內治失誤

一患者本爲脾氣不足,復因骨折而氣血受損,本應活血化瘀、健脾理氣,卻誤投涼血化瘀之劑,而使病情久無好轉,後改投溫中健脾通滯而取效。

另一骨折患者,腰背腫痛,腹中脹急,大便祕結,面色萎黃,舌淡白,苔薄黃,脈弦大。擬行滯破血、逐瘀通便,病情加劇,後仿黃龍湯意,於通下劑中加入紅參、當歸扶正,桔梗開肺氣而通腸胃而獲效。

骨傷內治,醫者每多忽視;或拘於傷科三期用藥規律,必行活血化痛之劑,致失治誤傷,傷情加重,變證迭出者屢見不鮮。……因此,骨傷內治,必要審慎,詳細辨證,毋忘整體。《中醫雜誌》刊出的誤治、救誤案例總結

四、藥物引起過敏反應

附子外用引起接觸性皮炎

患者因“胃寒病”肚臍部外敷附子、乾薑泥各0.8g,敷藥處皮膚髮癢,臍部皮膚髮紅,有小紅疹。

內服白蒺藜引起猩紅熱樣藥疹

患者因白癜風而服用白蒺藜6g,服後1小時許,即感全身皮膚有扎刺感,隨後發現有針頭大紅色疹點,繼之出現皮膚普遍潮紅,瘙癢,心煩不安等症狀。

肌注板藍根引起過敏反應

因上呼吸道炎症,肌注板藍根注射液2支(每支2ml),15分鐘後,即感頭昏眼花,胸悶氣短,心慌煩亂,四肢麻木、發脹、奇癢,兩眼球脹痛。

繼則出現全身皮膚潮紅、發癢,兩前臂及兩小腿起大小不等的紅白色皮疹及風團,嘔吐等症狀。

五味子所致過敏

患者因谷丙轉氨酶爲126U(改良穆氏法),口服五味子粉3g,半小時後,右眼臉、右手背及胸腰等處皮膚髮生風團樣斑丘疹且瘙癢。

大黃所致過敏

因大便4日未解,服用大黃蘇打片4片,2小時後,全身瘙癢,起紅色粟粒樣小丘疹,胸背上肢出現多個鴨蛋大紅色丘疹,癢極,搔則起水泡。

中藥冰片所致過敏反應

外傷癒合後的傷口出現溼疹,外用主要爲冰片的溼疹粉,發生全身性瘙癢、風團塊,陰囊、口脣更甚,且眼臉、口脣出現水腫,呼吸困難。

中藥乳香、沒藥過敏

患者因肝區疼痛服逍遙散好轉,因勞累過度又出現肝區疼痛,在原方基礎上,加乳香、沒藥各9g。1小時後,自覺全身不適,繼而全身出現點狀丘疹,伴發熱,夜難眠,眼瞼、面部、下肢出現浮腫。

也有在原方基礎上加沒藥6g(炮製不過性),服後5分鐘左右,即出現嘔吐症狀的報道。

中藥紅花過敏

患者因急性前間壁心肌梗塞,用25%單味紅花液治療,每次4ml,每日2次,肌注。用藥1周後,病人自感全身不適,兩手背出現點狀紅色丘疹,較密,繼而遍及胸前、後背、面部及頸項,刺癢難忍,搔之不止。

用單味紅花10g,水煎,每日2次服,用盡2劑後,又出現上述過敏反應。

柴胡注射液引起過敏反應

患者年齡分別爲8個月、6歲、41歲,因感冒而分別予柴胡注射液1ml、2ml、4ml,10分鐘一半小時內,出現兩眼發脹、不能睜眼,脣脹,全身皮膚髮癢、皮疹、淡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塊等過敏症狀。

中藥馬勃過敏反應

患者因“喉蛾”而服含有馬勃的疏風清熱湯,出現全身皮膚散在性塊狀丘疹、痰癢等過敏反應(先服不含馬勃的疏風清熱湯沒有過敏反應)。

六應丸引起過敏性皮炎

患者因咽痛,而服六應丸(含珍珠、牛黃、蟾蜍、雄黃、冰片、公丁香)10粒,服後顏面、雙眼、鼻樑出現掀紅腫痛,頭痛如裂,口乾苦,次日面部出現水泡,光亮如珠,以印堂居多,口腔粘膜潰爛等過敏症狀。

葶藶子致過敏性休克

因哮喘復發,服用葶藶子3g後4~5分鐘,即感胸悶憋氣,噁心嘔吐,頭暈心慌,繼之皮膚瘙癢,頸項胸腹佈滿皮疹,面赤,口脣蒼白,冷汗自出,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症狀。

土鱉蟲煎劑引起過敏反應

患者服用原方(四逆湯加味)加土鱉蟲10g,2劑後,四肢、軀幹皮膚先後出現充血性丘疹,癢甚等過敏反應。

五、一些易引起中毒的藥物及其中毒反應

天南星

誤食或服食新鮮天南星球莖一口至數口,而出現舌麻、舌頰疼痛、不能言語、流涎、嘔血等中毒反應。個別嚴重者可引起語言障礙或智力發育障礙。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爲毛茛科烏頭屬短烏頭之塊根。雪上一枝蒿150g左右,浸1500ml黃酒1個多月即出現心慌,胸緊胸悶,四肢厥冷及短暫暈厥,口舌、四肢、全身麻木,頭昏眼花,視物不清,站立不穩,四肢抽搐,言語不清,煩躁不安,神志恍惚,譫妄及大汗淋漓,噁心嘔吐,腹瀉,上腹部隱痛,流涎等症狀。

黃藥子

因患乳房纖維瘤而服用主要成分爲黃藥子和海藻的“乳腺2號”,服用40天,約580g,出現黃疸、精神差、煩躁、頭暈、噁心、乏力,食量明顯減少等藥物中毒性肝炎症狀。《中醫雜誌》刊出的誤治、救誤案例總結

肉桂

因患骨關節炎,頓服肉桂末一兩二錢(38g)後,出現頭暈眼花,眼脹,眼澀,咳嗽,尿少而色黃,口渴,翌日再服同量肉桂末,口乾更甚,小便更少而色紅,溺時尿道中有灼熱感,目脹痛至手不敢近等中毒症狀。

木通

某乙型肝炎患者,按某書介紹,服用木通50g煎劑後數小時,即感上腹不適,噁心嘔吐,食慾減,全身乏力,尿量減至200ml/日,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症狀。

白花丹(野苜莉)

將白花丹(藥用全草及根)塞入陰道,自行引產。當日下午即有陰道流血和小腹疼痛,繼而出現高熱、嘔吐、咽痛等症狀,甚至昏厥。

山豆根:

一些患者服用含山豆根9g的處方後,即感噁心嘔吐。

茺蔚子

江蘇常熟一帶,習以茺蔚子爲補藥服食,常發生中毒者。中毒量多爲一次服食30g左右,於4~6小時發病。最小中毒量爲一次服20g。

臨牀表現爲突然全身無力,下肢不能活動,呈癱瘓狀,周身痠麻疼痛,胸悶,甚則汗出呈虛脫狀態。

牽牛子

有報道服食牽牛子30g、90g、180g不等而出現腹瀉、高熱、四肢發冷、口脣發青、尿赤有血塊,甚則神識不清、不能言語、眼球發藍,旋轉昏迷者。

苦杏仁

引起中毒的最小量爲一次服食炒熟的苦杏仁10餘個,食後3小時發病。

臨牀表現爲頭痛眩暈,倦怠乏力,噁心嘔吐,甚則意識不清,呼吸困難,氣喘,驚厥,發紺,牙關緊閉等。呼吸衰竭的虛脫狀態。用杏樹皮治療有良效。

大茴香籽

患兒服食大茵香籽10餘粒,半小時後即出現頭暈、嘔吐、失語、面色蒼白,繼而陣發性兩目上視,四肢頻頻抽動,頭向後仰等中毒症狀。

檳榔

鉤蟲病患者空腹服用檳榔60g煎劑約300ml後,即訴上腹不適,出現噁心,嘔吐,出汗等症狀。

黑棗

患者因遊山而採食黑棗過量,返校後即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酸水及粘沫,隨後上腹疼痛,嘔吐粘液及粉色血沫。

輕粉

口服中藥輕粉避孕,一次口服9g,服後即有噁心、流涎和嘔吐,全身麻痛,發涼,乏力,納差,四肢灼痛劇烈,並伴有感覺減退,步行無力,雙下肢肌肉跳動等中毒性末梢神經炎症狀。

升藥

患者因術後右臂遺有瘻管,遂用黃升藥條插入瘻管內,以爲提毒引膿之用。經過6次治療後即感唾液分泌增多,口內有金屬味,乏力,心悸,發熱,復治3天后,出現紅色皮疹,口痛,口臭,頸部淋巴結腫脹及多次腹瀉伴裏急後重感。診斷爲汞中毒。

黃丹

因右乳生瘡,一次吞服黃丹、明礬各18g,以黃酒爲引,2小時後即感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腹痛難忍,大便稀頻,小便紅,持續高熱,精神焦慮,失眠易怒,周身肌肉痠痛無力。診斷爲急性鉛中毒,併發中毒性肝炎。

牛黃解毒片

因感冒口服牛黃解毒片,每次6片,每天2次,2~3天后出現鼻衄及口腔粘膜潰瘍,共服至100餘片後皮膚有出血點,導致血小板減少而出血。《中醫雜誌》刊出的誤治、救誤案例總結

參苓白朮散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醫診斷爲消渴病,證屬脾虛溼困,以參苓白朮散加減治療。

服後約2小時,全身微汗出,一夜未止,次日早晨7時許大汗出,頭暈乏力,視物昏花,心悸氣短,飢不欲食,診斷爲低血糖反應。

六、教訓

針刺治療事故大都由醫生不熟悉經穴的解剖部位,針刺過深所致,也有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沒有恪守職業道德。

爲此,鍼灸醫生要熟記鍼灸書籍中有關禁針禁灸的穴位以及嚴格按照規定進針,掌握好穴位刺入的深度。

在胸腹部及背部行鍼刺時應特別小心注意針刺深度和刺入角度。

不要因怕麻煩或炫耀自己本領而隔衣進針,這樣既看不清針刺的確切部位,若一不慎即會誤刺重要臟器而發生事故,也不符合臨牀無菌操作的要求。

由於度量衡的古今差異,醫生要有歷史的觀點,對古代文獻記載的度量衡要進行嚴格換算。

醫生援用古代方劑或針刺穴位時,其劑量和針刺深度要按當代標準折算,尤其是明代以前的度量衡與當代相差很大。若按圖索驥,鮮有不出事者。

藥物中毒致死絕大多數屬於過量服用劇毒藥物所致;大量服食桃仁致死案,確屬過量服用所致,亦與桃仁浸泡不夠有關(去皮,用清水浸泡數天,一天換數次清水)。

魚膽中毒死亡則屬誤信民間傳聞;

誤食蒼耳子中毒致死案和苦楝根皮中毒致死案提醒醫生,即使開非劇毒藥物處方時,也要嚴格遵守藥量規定和綜合考慮病人體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