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接手改造企業的最後一役,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接手經營華豐橡膠(2109)之後,為自己許下這一個使命。

機械業出身的沈國榮,經營事業總是扮演「救火隊」的角色,當初在接手和大、高鋒時,兩家公司都面臨經營不善的困境;沈國榮在最谷底時力挽狂瀾,帶領企業浴火重生。

沈國榮回首當初接下和大時,年營業額只剩6,000萬元,經過30年努力,和大今年將挑戰72億元,較當時成長120倍;而高鋒在十年前的營收約6億元,今年也可望突破30億元、成長五倍之多。

「追根究柢」是沈國榮的人生座右銘。凡事追根究柢發現問題,追根究柢找到方法,追根究柢解決問題,最後達成改善目標,這也是沈國榮經營企業求勝、致勝的主要關鍵。

以華豐為例,沈國榮任董事長後,就馬不停蹄地走訪臺灣、大陸及泰國各廠,展開企業診斷之旅,每週一上午、週三全天在華豐坐鎮,就是希望最短時間完成組織再造,找回員工與客戶信心。

沈國榮不諱言,華豐近幾年經營動盪主要關鍵就是「人謀不臧、管理不善」,董事財務糾紛、官司不斷,公司職權混淆,各派人馬明爭暗鬥,難怪經營績效不彰,營運出現虧損。

沈國榮追根究柢發現問題之後,立馬找出解決方法,包括裁撤執行長、經營管理室等疊牀架屋的組織;經營策略也重新調整,改以市場做為劃分,各生產基地分工明確,讓人力、行銷能更精準投入市場。

對於股權過於分散的問題,沈國榮也主動尋求結盟合作,目前包括與合作夥伴、副董事長丘世健兩人持股就超過35%,加上外圍友人約20%,可以說是完全掌握公司的經營主導權。

這幾個月期間,「有些想換掉的人下不來,有些人主動要職位」,沈國榮說,儘管來自各方的壓力很大,但他有所堅持,不能留的絕對不留,不能給的也絕對不給,一切適才適用。

沈國榮強調,華豐的製胎經驗豐富,材料開發也有雄厚基礎,相信在五、六年內一定可以脫胎換骨;他也給華豐許下一個目標,預計六年內集團年營收可以倍增、超越15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