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豐(2109)在經營高層大換血,由和大董事長沈國榮接手、宣示將重振營運後,臺灣廠營收已由20億元成長到60億元,法人機構表示,目前須等待業績成長動能正式反映在營收數字上,將有助股價恢復活力。

分析師指出,根據統計,自5月下旬以來,雖外資肯定新經營層的能力,出現進出的動作,但買賣超張數不多,平均僅約50張;至於擅長操作中小型股的投信法人,幾乎未見進出動作,短線自營商也未見加碼,顯示法人仍在等待業績的成長力道;因此待後市營收、獲利數字有較大成長動能,法人機構開始追蹤、並出具評等報告後,較有利股價表現。

技術面上,7月來股價多在月、季、半年線糾結的15元區附近震盪,並因月均量不到300張,股價上漲動能不足,但目前日KD位在20附近低檔區,若單日量能逐步增溫至月均量之上、且持續溫和擴增,有助股價重返季線等反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