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興旺,美國市場ETF寬基指數大幅流入資金;IPO市場好戲不斷,美國軟件服務行業竟成最強勢力,內地的B端市場春天何時來?

伴隨美股市場的向好,美國市場ETF的表現亦是非常活躍,而在上週整體也呈現資金凈流入的狀態。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1張

從資金凈流入的ETF來看,很明顯,寬基類ETF齊頭並進,標普500指數三大SPY、VOO、IVV都位居前十,而類似的美國全市場ETF:VTI也名列前十。當然,位居第一的還是老大哥SPY,周凈流入資金高達21億美元,在這個時候,投資者對寬基類ETF顯然更放心啊。

而基金哥一再“吹捧”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本週資金凈流入位居第二,凈流入超10億美元。其背景當然是美國科技股的優秀變現,特別是近期科技股IPO被投資者看好。

在本週資金流入前十中我們看到了QUAL這只貝萊德發行的品質因子ETF,亦是Smart Beta策略常見的方向。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2張

就今年以來表現來看,QUAL明顯優於SPY,股價收益超18%,如果算上分紅,完全收益已達19.09%,而0.15%的費率也並不高。這只ETF的選股風格偏大盤和中盤股,考慮的品質因子包括ROE、收入同比增長、低槓桿,可以看出是一種增長與風險的平衡策略,而這只ETF的規模已經超過110億美元,亦算品質因子策略中規模最大,最受投資者認同的產品。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3張

而在資金流出上,整體也沒有大的特別趨勢,各類品種都有,可投資級別公司債基金LQD凈流出9億美元成為流出資金最多的基金。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4張

在上週的美國股市,最振奮人心的莫過於在Lyft表現不佳的IPO之後,最新的明星股IPO在首日都有上佳表現。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5張

Pinterest可謂一家老牌互聯網創業公司了,基金哥當年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它在設計師之間非常流行,其大圖瀑布流的交互方式一度引領風尚,內地模仿者亦是層出不窮,當然最後大都慢慢泯滅,甚至Pinterest也一度陷入危機。如今卒之成功掛牌,首日漲幅28%,市值高達160億美元。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6張

而同日掛牌的ZOOM,互聯網行業以外朋友可能瞭解少一些,但是如果你在科技公司開過視訊會議,或者在一些科技平臺做過直播,一定對這個公司不陌生,其視訊會議系統好用、穩定,是一家產品過硬,客戶不斷增長的面向B端客戶的公司。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7張

而ZOOM的表現更加驚人,IPO首日漲幅高達72%,市值達到了180億美元。

事實上,在ZOOM暴漲的背後,體現的是美國成熟的B端商用軟件和服務市場,老的IBM一代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但是新一代的美國相關公司依然表現出色。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8張

比如Zendesk(代碼:ZEN),其股價自從2014年掛牌以來漲幅已達4倍,遠高於同期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表現。如果你經常用一些國外服務,比如幣圈用戶,經常可以看到Zendesk的身影,它實際上是一家線上客服、售後系統提供商。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9張

而提起MongoDB,在開發者中更是如雷貫耳,作為著名的數據庫服務提供商,其在2017年10月掛牌以來漲幅最高亦曾達4倍,無比彪悍。

在科技公司領域,那些消費級市場的科技公司常常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比如美國投資者最近熱議的亦是Uber、Airbnb。但是一項統計表明,自從2016年以來,美國市場掛牌了50家商業軟件服務公司,而同期消費級科技公司只有13家。

全球投資談:期待Uber?美國B端服務公司纔是IPO大贏家! 財經 第10張

而從表現來看,商業軟件服務公司股價在IPO當年漲幅的中位數的表現相較於消費級科技公司在這幾年可謂呈現一種“完爆”的態勢,一般同期表現高出一倍以上。是的,商業軟件服務公司往往沒有消費級公司那樣耀眼的光芒,而且一家家客戶談,甚至去維系似乎亦是邊際成本難以下降的苦差事。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其中盡管很少出現如Facebook這樣的巨量公司,但是卻常常孕育牛股,而這些公司往往可以在某一細分領域建立穩固的護城河悶聲發大財,業績成長性極佳。當然,這類公司在後期往往也會遇到些瓶頸,這個時候轉型和新的產品策略往往是它們能否二次爆發的關鍵,一旦決策失當也可能悶聲做大死。

說到這裏,我要提一句,以MongoDB為例,大量內地開發者在用,也對其產品評價很高,也肉眼可見其影響力在開發社區不斷擴大。而由於內地科技公司一直是內地公司在美IPO的先鋒,故此內地很多開發者也有美股賬號,但是很少有人參與了MongoDB的投資機會,甚至絕大部分開發者根本不知道這家公司上市了,聽我提起還一聲“臥槽,早知道肯定買一些”。故此請注意,我們常說投資講能力圈,這個能力圈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構建,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多留心一些,比如一個東西好用順手就查查背後公司什麼情況,可能就能把握一些不錯的投資機會哦。

而與熱鬧的美國商業服務公司相比,內地在這個領域一直處於一種大家期待火,感覺也應該火,但是始終不火的尷尬境地。這其中有內地企業市場的階段性特點,也與內地互聯網整個市場階段和投資人傾向相關。而如今內地互聯網行業再度進入一個微妙時刻,過去我們常說做B端難,想想開拓客戶就難,但是做C端,一個開發者就可以弄出一個App,還一度有互聯網流量紅利。但是如今的情況是,做B端還是難,但是做C端同樣難,表面看開發一個App門檻很低,但是以此成就商業已經非常難,別的不說,高昂的推廣成本已經不是一般團隊可以承受的。

故此,最近看好B端市場的聲音再起,包括BAT也紛紛向這個市場涉足,而如阿里的釘釘甚至已經嵌入到大量企業的內部溝通中。這似乎讓這個領域或者有志於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既興奮又緊張,畢竟這個市場本身做的就辛苦,這下巨頭進入還能玩嗎?在我看來B端市場關鍵還是要盯着需求,而非盯着BAT,因為這個領域的細分場景很多,BAT一方面無力全部進入,也可能瞧不上一些細分市場;另一方面,BAT這樣體量公司看成本可不光看投入多少工程師花了多少錢,對於它們來說更關鍵的是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故此如果你真能在一個企業市場細分領域開拓出一方天地,倒是可能得到這些巨頭的投資甚至被收購。

故此,關鍵是看準需求,那麼,內地企業級的軟件服務市場真的逼近爆發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