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清明节脚步的临近,如何祭祀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一方面,那种传统的祭祀方式总是最被认可的形式,因为人们能够在现场的模式里看到所谓的「慎终追远」的价值,懂得其中的敬畏之心;另外一方面,随著现代社会的发展,网路祭祀的方式也进入到祭祀的范畴中,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虚拟的形式而不能接受。不过这种「线上」的祭祀方式,有著多种好处也有著积极的意义。有鉴于此,清明祭祀方式不应该也不能够摒弃掉「线上」形式,而是应该将网路祭祀发扬光大。

这种新兴的祭扫方式不仅文明、清洁,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便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也可以随时寄托哀思。海外游子定居国外,每年清明节很难回乡为亲人扫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子在提供网上祭扫服务的网站上为家里去世的亲人创建网上纪念馆。每到清明节,便打开网页,为亲人上香、点烛、献花、留言。

近年来,网路祭扫在国内逐渐流行,通过互联网祭扫平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已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纪念方式。轻点滑鼠,就能轻松完成祭祀全过程。很多人身在外地,不能回乡祭扫墓地,便通过网路寄托哀思。

目前,类似「百家姓氏」以及多家提供网路祭扫服务的网站或应用,这些网站均可以提供建立网上纪念馆、高模拟网上祭奠、召开网上追悼会、发表追思纪念文章等服务,甚至有的还可以提供VR、3D等新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实地扫墓的场景。

如今在城市中几乎没有家族祠堂,乡村祠堂不少也成了只供参观的旅游景点。在祭祀场所匮乏的情况下,网上祭祀为人们寄托思念提供了新空间。

纸灰飞扬,黑烟弥漫,传统的民间祭祀方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极易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每年清明节,千军万马齐扫墓的现象造成了交通拥堵、人流聚集等问题,甚至给城市治理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以网上祭扫为代表的新形式具备文明、绿色、节俭、安全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秉承传统、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新趋势,更有利于纠正奢侈、攀比等殡葬祭祀的传统陋习。

为倡导绿色环保的文明祭祀方式,各级政府部门也相继推出网上祭扫平台,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追思故人。从本质上看,近年来清明节祭扫方式的转变正是祭扫内核的回归——对亲人追思和生命价值的审视。

清明节的意义在于对已逝的亲人、祖先、先贤、英烈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清明节不可忽视的价值在于,通过节日、聚会以及风俗习惯的传承、凝聚民族精神。

伴随著城市化进程,对于很多远离家乡、进城出国的家庭而言,清明祭扫愈发成为维系其与家乡、家族的精神纽带,「互联网+祭祀」作为一种创新服务,只有适应各地不同的祭奠习俗、城乡现实条件和市场需求,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祭祀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古人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才是清明祭祀的核心要义。生前厚养、逝后薄祭,一束菊花、三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只要感情至诚至真,无论以何种方式缅怀,无论身在何处进行祭奠,都能表达对逝者的追忆和思念。线上的方式,需要鼓励和发展,更需要规范和规制。唯有将网路祭祀的方式都规范起来,让其能够按照既定的模式健康有序发展,让网路祭祀和多元的祭祀方式,都能够顺风顺水,走上一条多元祭祀的道路。而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这是民族文化根脉的延续;从家庭层面上看,则是家庭情感的承载。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转发,以示鼓励!一个人,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更多百家姓文化资讯请多多关注百家姓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