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如何复习——静下心来复习

自从进入暑假,陆陆续续有学妹咨询我864该如何复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现象,至少说明大家开始学864了,因此我觉得是时候写这篇帖子了,愿能帮助到大家。

考苏州大学学科语文的小伙伴们都知道,864是一门极其让人头疼的科目,理论性太强,看了一遍书几乎什么都没记住,并且近年来出题更加细致,书上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考点,所以又不敢懈怠,更不敢心存侥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攻克它呢?

三个字,静下心!静下心!静下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v 把书读薄

很多「过来人」都会说,看书根本没用,一点都没记住,直接背才是王道,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整体——局部——整体」这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先看一遍书,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看完之后你心里会对整本书需要学什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下一阶段的背诵便胸有成足了,至少在心态方面会比没有看书直接背诵的小伙伴们好很多。看到这大家又有疑问了,可能会说「我也想看书啊,但是真的看不下去,看了也和没看一样,几乎没了解到什么,更不用提什么知己知彼了」,这就涉及到如何正确地看书的问题了。

首先,看目录。这个习惯不知道多少人有,看目录便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目录看出编者的编辑思路和逻辑,就拿864这本书来说,这本书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所以它的逻辑就是:前7章是语文课程论;第8至13章是教学论;第14至16章是语文学习;第17章是语文教师;第18至19章是语文教育概述。这样一来,原本19章的书被我们一分就变成了5章,这就叫做「把书读薄」。

其次,对照笔记或者视频看书。书上的内容很多,如果像看小说一样从头看到尾,全程没有动笔,那自然是读不到什么,看完便忘也就见怪不怪了。正确的做法是边看书,边对照笔记或者视频去将重要的关键语段和句子划出来,让整本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有利于帮助理解课本内容;二来为后面的看书打好基础,我们知道,864课本是要在复习过程中看很多遍的,如果第一遍看完后,书上没有任何痕迹,那你以后看再多遍也是第一遍,你永远在预习。把整本书都划好以后,相当于筛选出了这本书最精华的东西,此时,大家又会感觉到,自己把书读薄了。

最后,做知识框架。虽然在书上划好了,但划好的内容毕竟是跨页分散的,这个时候做知识框架便显得很有必要了,一个知识框架便把整个一章或者一节的内容全部囊括,此时对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已经非常清晰,为以后的背诵环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做完知识框架,你会发现自己对于这门课更加有信心了,因为你又把书读薄了。

v 把书读厚

首先,对著视频去理解。老师们会把知识点讲得很详细,有时也会进行拓展,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把书读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记些笔记,在书上补充东西,这个过程过后,对于整本书的理解又比第一遍要更深了,对于细节也能把握得很到位,此刻的心里是充盈的,到这时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其次,背书。磨刀不误砍柴功,由于前期基础打得比较牢固了,这个时候背书会比一开始什么都没做直接背要快很多,因为此时是理解记忆,而前者是机械记忆。而背书切忌一字不落地背诵,要学会抓关键句和关键词,用一字不落地背诵的时间来追求遍数其实是更划算的,正所谓「熟能生巧」。

然后,补充导师论文。这些导师基本上都是在复试的时候要给我们面试的,也是以后我们的上课老师,从导师论文里我们能看出老师们的观点,并且这些观点与864这本书密切相关,看完论文又回头去看书,会发现原来不懂的东西竟然懂了,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最后,关注教育热点事件,尤其是语文教育方面。这个很容易做到,平时多看看新闻,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人民日报」、「梅语文"、"木铎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等。平时背书背累了或者睡前都可以看看,利用零碎时间看看。

v 再把书读薄

最后的最后,还要经历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这不是简单地和第一遍的读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此时发生了质变。在把书背得差不多的时候,重新对整本书进行整理,构建知识网路,有关联的知识要进行迁移,并且结合真题发现重难点,对于重难点要多花时间掌握。总之,做完这一步,才算学完了这门课,才能学好这门课。当然,别忘了花一个板块来学习苏大教案,因为苏大教案比较有自己的特色,因此需要找相关资料或者视频去复习,教案占50分,万不可疏忽。

最后我再啰嗦两句,这个过程必然很艰辛,很无聊,很枯燥,但是却是每个考研人必须经历的,学习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加上勤奋才有可能成功。希望小伙伴们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钻研864,一步一个脚印,学姐在苏大等你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