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的新危機:肌質疏鬆

1209

高齡化社會來臨,預防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等老化問題成了全民運動, 但你知道嗎?隨年紀增長,我們的皮膚也會面臨「肌質疏鬆」的問題,而且比起骨質開始減少的30到35歲,人體「肌本」——膠原蛋白流失的還早,開始於「25歲」。

皮膚專科醫師鄭國良解釋,一般而言,皮膚組織的成長期結束於25歲左右,過了25歲的生理巔峯期後,雖然生長與老化仍在進行,但皮膚纖維母細胞製造膠原蛋白的能力其實已開始下降,分解膠原蛋白的MMP酵素活性卻又持續增快,加速了膠原纖維的破壞、令皮膚失去支撐力

當建設趕不上破壞時,皮膚就會變得乾燥、薄弱,彈性不再,接下來出現皺紋與鬆弛,嚴重時則是眼皮下垂、雙頰坍塌內凹的狀態。

「肌質疏鬆」分程度,影響層面各不相同

不過,想延緩「肌質疏鬆」導致的皮膚老化,只懂膠原蛋白並不夠了。就像骨質疏鬆症,不同程度流失的骨質(骨本)影響不同,嚴重級別也各異。就「肌質疏鬆」來看,輕度的膠原蛋白流失,影響的是肌膚質地(像是濕潤與彈性度)。

中度「肌本」流失,會開始削弱纖維組織的支撐力,漸漸難以固定周圍脂肪軟組織的位置,於是出現下垂靜態紋的情形。

最重度的「肌質疏鬆」,則會迫使穩定肌肉的「筋膜」失去彈性與力量,肌肉於是無法如年輕時那樣緊實地貼覆在骨骼上,使人的外形出現土石流般的走山樣態。   

1128_2ééé 高齡社會的新危機:肌質疏鬆 ééé


需特別釐清的是,性別、年紀、體質與生活習慣,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質疏鬆」,鄭國良醫師的看診經驗中,就曾出現皺紋情形不嚴重,臉型線條卻明顯下垂的案例,反之亦有。

再者,「肌質疏鬆」實為老化現象之一,並非一時之間突然出現的疾病,鄭醫師特別呼籲大家切莫期待能在瞬間扭轉、逆行皮膚老化的結果;「抗老是相當困難的,皮膚組織的衰敗因素錯綜複雜,絕對不可能只靠著一臺儀器或某種設定就可以改善,一吋一吋、一點一滴的逐步恢復纔是正常,長期的改善才是值得追求的。

由此可知,老化程度絕非自己照著鏡子數皺紋就能判定,仍需接受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診查,才能清楚個人「肌質疏鬆」的程度、採取最適切的保養或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