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了臉書的愛女便當照片,每看一張,與照片相應的當下回憶便點點滴滴流轉心頭。「喔,那個巨大幹貝是在上引水產買的,便當做好了,市府卻發了豪大雨特報,停課一天。」「嗯,第一個日本空運來的雙層木製便當盒,是小阿姨的愛心……等。」無心插柳地,幾乎每日不輟的便當照,現在竟成了我的心情日誌,悄悄地幫我記錄了過去五年,一千多個日子。

從營養午餐談起吧。根據孩子的描述,所謂的營養午餐,因為過油和調味過重和來源不明的食材,實在難以下嚥。而曾短暫做過食品業行銷企劃的我,其實沒有信心讓孩子喫那不知所云的醬料、調味料、油品和加工食品。我就曾經親耳聽一位經銷商,大言不慚地要我們「做出」比較便宜,可以廉價供應小學營養午餐的白胡椒粉。各位看倌,你看看,這些食品廠就是這麼戕害我們的健康啊。

在女兒的堅持,以及拜每日持續不斷的練習所賜,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練就現在的氣定神閒。每日早晨的做便當時光成了玩家家酒的遊戲時間,我始終保持遊樂心,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魔術小方塊。

凡事起頭難,希望可以幫助到想每日做便當的人,因此大言不慚地跟大家分享我漸漸摸索出的方法和省時的技巧。就姑且稱之為「極光流便當」吧。從小讀書愛歸納重點的我,為了讓大家快速上手,在此歸納了「極光流便當」四大基本原則和八大省時祕訣。

「極光流便當」四點基本原則:

1. 抓一道主菜 – 主菜一品

一定要有一道以蛋白質為主的主菜,讓孩子喫飽飽,充滿能量,蓄存長高的本錢。

2. 給一些顏色 – 副菜兩品

兩品以蔬(素)食為主的副菜,它們往往扮演了妝點色彩的角色,並提供維持健康所需的維生素、植化素以及當令美味。

3. 惹一點味

惹味的菜餚通常可以是主菜,也可以是副菜,有時也可以是一顆紫蘇梅,其實就是下飯菜。除了營養均衡之外,因為自烹食物的調味單純自然,所以在酸甘苦甜鹹味之外,我也會加入果香、香草香或香料香,讓孩子胃口大開,多喫一口飯。

4. 下一點功夫

在飯食下點功夫,除了白米和五穀雜糧輪流變化之外,可以鋪陳自己做的拌飯香、肉燥,或加點芝麻、毛豆、栗子和核果,或調味成醋飯,或捏成飯糰。


八大省時祕訣

1. 前晚的計畫性準備

通常在前一天的晚餐後,我會將第二天的便當食材一起置放在無印良品的大琺瑯容器中,再冷藏。

  • 食材擺放在一方託盤中,很像作畫時的調色盤,決定了配色。
  • 將食材處理成半成品,可節省第二天的時間。比如說,我會將肉卷中的蔬菜先清燙個30秒到1分鐘,纔不會蔬菜還夾生,但肉片已乾柴無味。

2. 常備菜 V.S. Arrange

準備簡單的常備菜,除了單單使用,還可變化出無限菜色。

  • 如金平牛蒡是一道非常實用的常備菜,可單喫,可做成肉捲金平牛蒡,可煎成日式蛋捲。
  • 味噌肉醬:和青蔬一起拌炒、煮豆腐、做成飯糰、當拌飯香。

3. 冷凍食材

  • 飯和五穀雜糧一次煮一鍋,按份量,以保鮮膜一份一分包起,置冷凍庫,使用前一晚移至冷藏庫退冰。目前孩子的標準飯量大約是120克。
  • 主菜採買後,先行分裝醃漬入味,存放冷凍庫,欲使用時,前一晚置冷藏室解凍即可。

4. Leftover 大變身

  • 喫剩的肉,魚可以去骨,切剝成片狀鋪在飯上,或加入其他食材捏製飯糰。
  • 炸雞或排骨,可加入多彩蔬果燴製成糖醋、橙汁或柚子胡椒風味。

5. 救命仙丹-蛋料理

最近的醫學研究,將曾經惡名之昭彰的蛋踢出了食物黑名單,蛋可成了主婦之友啊。日式高湯蛋捲本身即簡單味美,再加入零碎食材,可以每日一變。滷蛋、荷包蛋、炒蛋(番茄、胡蘿蔔或蝦仁)、菜脯蛋、三色蛋……,可當主菜,也可當配菜,更是少一品菜餚時的最佳救命仙丹。

6. 一鍋煮料理

  • 一隻好的橫紋鑄鐵煎鍋,絕對值得投資。同時在一鍋中煎主菜(牛排、魚排、豬排、雞腿和蝦),和蔬菜(彩椒類、竹筍、筊白筍和南瓜)以及菇類。再各自調味。
  • 同一煎鍋中加熱主菜與副菜,可用鋁箔紙隔開菜餚。

7. 炒飯

絕妙的清冰箱和快速料理。有飯、有菜、有肉、有蛋,同樣一鍋搞定。

8. 善用烤箱和電鍋

食材經過前置處理,再用不同的方式同時加熱,尤其是烤箱和電鍋不需人看顧,還可以悠閒地喫早餐,等著盛裝的功夫。效果事半功倍。

 梅花肉捲便當-菜豆紅蘿蔔.JPG  

圖片是今年暑輔第一個便當,還是基本配置- 主菜一品+副菜兩品,二十分鐘以內搞定。

主菜: 照燒梅花肉時蔬捲 (抓一道主菜+ 給一點顏色)

配菜1:鴻喜菇炒青椒 (給一點顏色)

配菜2:葡萄淳漬紫高麗菜鹽醃檸檬風 ( 給一點顏色+ 惹一點味+ 常備菜)

濃鬱的照燒梅花肉時蔬捲,配一口青嫩的青椒,舌尖上環繞著菇類的香氣,再搭上檸香酸鹹甜的紫高麗菜,可真令人食指大動呢。Bon appétit一起來享用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