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网路盛传这张凌晨四点哈佛图书馆学霸熬夜学习的照片??

无论这条传言是真是假,我们对于美国名校都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心。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了在名校就读的同学的亲身体验,让我们一起看看真实的名校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吧!

同学A

MIT就读

名校的课程强度非常之大,堪比中国高中。MIT每个学期实际上课时间才12周,要在12周内学完一本辞海那么厚的教科书内容,可想而知每节课是多么浓缩。每节课都像一瓶酒精,我们回去后把它稀释成一桶酒,然后再把这桶酒消化掉。每周除了上课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做Pset,写Paper。

其实MIT的日子很多时候是心理还有生理上的挑战的。一群聪明的人在一起,除了脑暴之外,还有就是压力,是想要变得越来越好的压力。也因为这个压力,MIT的自杀率也是在美国高校中领先的。很多crushed 的人不是懦弱,只是没能了解体会自由的意义。每一次校长给全学校发email 的时侯都会说一句,please ask for help。不知道大家看过碧海蓝天 The Big Blue 没有,到后来那个主角还是越陷越深地跳到了深海里面。就是说有些时候有些情绪是不能被调节。我几乎是我们身边的好朋友们,唯一一个没有去过 physiatrist 的。因为我知道,有些情绪要自己消化,要自己懂得。

同学B

Harvard 就读

在哈佛的第一年,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压力大到无可复加。一学期四门课,每门都是一周几百页的阅读量。我所在的这个方向硕士博士加起来也没多少人,所以所有的课都是小班研讨课,而且每门课还都有不止一个博士生。跟博士生一起上课,我觉得自己永远赶超不上他们。一方面英语是他们的母语,另一方面这帮人的脑子转速和口齿伶俐程度完爆我一个美洲大陆和一个太平洋。

在我还在挣扎著回忆书里的内容并整理思路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开始有理有据地跟教授讨论或辩论起来了。而且他们完全不像有些北美本科生什么都不懂只会耍嘴皮子,而是真的什么都懂还很会耍嘴皮子。我本来就性格内向,再加上阅读速度慢、说话慢、被博士生碾压的痛苦以及担心说错的心理负担,我整整当了一个学期的透明人。第一个学期,感觉糟透了,不止一次半夜坐在床上抱著枕头望著书桌发呆。内分泌整个乱掉了,头发一把一把地掉,经常整个头皮和脸发麻,痛经极为严重。临近期末整天泡在Lamont读书写论文,凌晨3点顶著凄惨的月光回Perkins Hall的路上,走著走著莫名其妙就能哭出来...

同学C

Yale就读

labor day放假,

studio里都是人,就像周末studio里也跟没放一样。刚回到家的我现在只想静静的窝在角落。身边的人不仅比你牛,还比你努力。不仅比你有天赋,还比你悟性高。不仅成果比你好,还比你做得快。还要列?

颜值比你高,

身材比你fit,脑洞比你大,生活比你丰富...好疲惫。不说了,还有太多任务没做

同学D

Johns Hopkins Pre-Med就读

你还在盯著GPA小心翼翼的时候就已经有人GPA比你高实验室里publication已经发了。实验室里发了publication的人,志愿者也能做个几百个小时。完全不懂大家的时间是怎么来的。

我lab mentor知道我一周volunteer三个地方,overload课还要做research之后问我:「Do you ever sleep?」Yes I do but Im sleep deprived all the time and everyone here is.我觉得学医和不学医,哪怕在一个学校的,都是天上和地下的生活状态。周六早上九点钟在图书馆找不到位置。当然这个可能跟我不去学校图书馆最底层有关系。我和我朋友喜欢说的话是:Hopkins is like hell, you either hate it, or you hate it while loving it. This is how you feel you belong here.做campus tour guide很容易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Is Hopkins cutthroat?其实也没有压力那么大,好好学生物化学物理这些还是能吊打不少人,但前提是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好好学。因为分出来学习只是你所有事情的一部分,你还有research,volunteer,shadowing,leadership,再加上准备MCAT,如果没有点好的time management skills和multitasking的能力,随便一个screw up作为一个国际生都跟med school说再见了吧。

种种名校同学的血泪史都在提醒著我们被名校录取之后,真正的考验才算开始。所以,无论是录取前还是收获Offer之后,情商、性格品质和个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与传统「留学中介」不同,菲米亚注重长期培养与塑造学生的这些「非学术能力」,通过协助学生全面提高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生存能力和学术能力,从而达到美国名校对全面素质的要求。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能力,让学生可以真正驾驭自己即将远行的前途,而不只是拿到一张自己不能驾驭的船票。

部分信息来源于网路

侵权可删

需要更多关于留学干货、资讯和服务,欢迎留言或私信,我在这里等你哦,科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