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瞄準太陽能發電商機卻失手而回。

太陽能業界一直憧憬上網電價商機,但近月多個新界項目被中電要求「減產」,揭露新界的電網容量,未能支援大型發電項目,向覷準商機踩入市場的新公司潑冷水 。有半年內吸納三百宗工程的公司,其中三成接獲「減產」通知,地點囊括新界農地、倉地及村屋,以西貢鄉郊為重災區。業界分析,上網電價為期十五年,新晉業界為求盡快賺錢,將申請及安裝工序同步進行,甚至與新界地主簽定利潤分成合約,一廂情願以為項目定必獲批,結果大失預算。太陽能發電穩賺的「神話」幻滅後,有資深業界估計,最少一半的新公司將會退場。

太陽能業界一直憧憬上網電價商機。

為履行《管制計劃協議》,中電及港燈今年推出上網電價計劃,以每度電三至五元的價錢,回購用戶通過太陽能發電所得的再生能源。村屋、工商廈天台被視為計劃的最大得益者。上網電價令太陽能安裝工程需求激增,Marksolar執行董事陳鴻瑜稱,推行上網電價的消息傳出後,不足一年,太陽能工程公司由過往不足十家,激增至近百家。他更發現,這批新行家絕大部分的客源來自新界鄉郊,似乎不瞭解新界多處存在電網及變電站容量不足,未必能支援大型發電項目的問題。

資料圖片

香港光電自上網電價推出後,提交近三百宗上網電價申請,但其中三成個案近日陸續接獲通知,須大幅調低發電容量方接受申請,位置包括新界農地、倉地及村屋,西貢鄉郊更是重災區,有個案須將容量減低九成,纔可進行。香港光電負責人吳克耀表示,未曾想過會被要求調低容量:「我們有在內地、日本及東南設置太陽能系統的經驗,加上有些村屋個案發電容量很低,影響電網的機會不大,沒料到會有技術困難。」他坦言,部分客人經已簽約落訂,事件令部分人打「退堂鼓」,公司須全數交還訂金,預先安排的太陽能組件,亦要存倉待日後使用。

過往主力內地太陽能板生意,今年中始回港發展的合輝能源(香港)有限公司亦遭殃,其負責人何志波指,中電雖曾提及各區電網均有容量上限,但未有指明上限多少,結果不少申請亦被要求大幅削減規模:「與客戶傾了咁耐,原來做得咁細,真是勞民傷財。」他續說,為參與上網電價計劃,其公司早已投放逾二百萬元,洽商太陽能板代理、培訓員工等,惟有限的電網容量變相限制了計劃能引申的利潤,一旦容量用盡後,中電又無意擴充電網,承辦商便再無生意可做:「本身話推十五年,但其實兩年後已經無得做,我們前景會如何?還應不應該投資下去?」

有村屋居民引入太陽能發電裝置。 資料圖片

成立至今超過九年的星火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其能源策略師馬偉籇認為,造成大批申請被逼「減產」的原因,乃不少新入場的承辦商專業不足:「好多都不識做,自己亂咁搞,諗住一定會批。」

他解釋,電力公司會因應不同用戶的電力需要供電,如農地、倉庫等用電量一般較少:「電纜就只有咁粗,供電幾多,發電也是幾多。」故即使場地可安裝大量太陽能板,但若超出電力設備承受能力,業界的如意算盤亦打不響。

馬偉籇直言,業內普遍認為愈早加入計劃,便愈早可以回本賺錢:「所以客人心急,承辦商也心急,令很多程序壓縮在短時間內做。」他更知悉不少個案在申請獲批前已先行安裝,最後審批結果與預期存在落差,大失預算。

資料圖片

自上網電價計劃公佈後,大量新公司踩入市場欲分一杯羹,馬偉籇形容新公司質素參差:「內地公司又做,原本不是這行的也做,未必做到很好水平。」個別公司更以不同「促銷」手法吸引市民安裝太陽能板,馬曾接獲顧客查詢,指其家人在街上被一太陽能板承辦商推銷,即場繳付約三萬元訂金;甚至有公司舉辦講座,邀請市民遊說親友安裝太陽能板,成功可獲可觀佣金:「我不知道(生意)最尾做不做得成,但以這種手法經營,我聽到也嚇一跳。」

陳鴻瑜不諱言,不少新業界以為太陽能工程是「有賺無賠」的生意,卻不知道實行的困難:「他們缺乏電工及新界戶外搭建建築物的經驗,我以前承接過戶外燒烤場設備的生意,當時要申請一個電表,也用上近一年的時間。」他估計,經此一役,將有近半的新投資者離場。

不過,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界直言,電力公司如要克服容量問題,並不需要進行大規模基建,亦不牽涉大量成本:「全世界都有同樣問題,最後都能克服,內地為協助興建太陽能發展系統,只用一星期時間就能解決,而且,升級少少電壓,成本並不是真的很貴。」他質疑電力公司以技術問題,阻撓民間發展太陽能。

就此,中電回覆表示,今年五月至十一月底,共收到約一千一百宗上網電價申請,主要來自新界,以西貢、大埔及元朗區佔多數。其中八成半申請已獲發確認信,但當中約一百宗因超出該處電網負荷而未能批足申請的發電容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