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合你的馬拉松跑鞋~

文/魯代日 封面圖/網路

賽季已經開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戰靴還未歸位。

在紛繁複雜的跑鞋迷陣里,丟掉了自己的頭緒,拿起一雙又放下一雙,無處適從。

好在有我,從入門到精英,以不同的完賽時間為基準,為你推薦一雙最佳的馬拉松完賽戰靴。

6:00-5:00丨跑跑走走完賽全程

? HOKA ONE ONE Bondi 6 ?

1390元

HOKA ONE ONE的跑鞋以超厚的中底設計為亮點,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超強的緩衝性能。而在所有的HOKA ONE ONE跑鞋裡,Bondi 6的中底最為強悍。

Bondi 6中底最厚的地方達到33mm,這是肉眼可見的緩衝和軟到骨子裡的舒適

在長達6個小時的馬拉松比賽中,後半程的體力下降勢必會對你的雙腳提出考驗。這個時候如果你能踩著一雙軟彈適中的跑鞋,即使是走在賽道上也要別其他人舒服一點。

如果你想體驗超級緩衝的腳感,我會毫不猶豫的推薦Bondi 6。

後掌33mm、前掌29mm的超厚Soft EVA中底,比傳統的EVA材料還要柔軟30%,轉化到雙腳上就是讓人難以拒絕的緩衝腳感。

沒有其他讓人不知所措的腳感,跑步的時候Bondi 6在你的腳下只做一做事,為你提供豐富持久不斷地緩衝

Bondi 6不只是緩衝的表現非常出色,在回彈的反饋表現上,也能以相對明確的反饋傳達給雙腳,只不過它不像TPU中底那樣明顯。

這樣的回彈表現,可以很好地抑制超厚中底所帶來的「踩屎感」。

5:00-4:30丨想要努力一把

? Saucony Triumph ISO 4 ?

859元

作為Saucony跑鞋矩陣里的旗艦級緩衝跑鞋,Triumph ISO 4積聚了這個品牌幾乎所有的跑鞋科技,也由此奠定了它全能的跑鞋屬性。

將自己的全馬成績定位在5:00-4:30的跑者,始終是對自己有追求的那群人,他們渴望能夠實現突破

因此跑鞋對他們而言,必須是能夠在賽道提供助力的。

全新的Triumph ISO 4兼具了出色的緩衝和優秀的回彈表現,搭載全掌Everun中底和Everun鞋墊的設計,使得Triumph ISO 4的中底柔軟性和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Triumph ISO 4的中底優勢非常明顯,落地柔軟有厚實的感覺(但沒有明顯的下沉感),抬腳有較為明顯的回彈反饋,這種腳感非常利於在跑步前期找到並建立節奏

加上Everun鞋墊所帶來的些許緩衝性能以及心理作用,Triumph ISO 4的緩衝性能在日常訓練中和馬拉松的前35公里表現極佳,所以整個跑步過程踩在Everun中底上是一個非常愉悅的過程。

4:30-4:00丨沖吧!

? Mizuno Wave Rider 22 ?

898元

在經歷了二十二年的風雨洗禮後,Mizuno Wave Rider 22再次登場,向大家證明它仍然是那雙任勞任怨的全民跑鞋。

作為目前為數不多還在自家主流產品上使用機械避震結構的運動品牌,Mizuno獨到的Wave技術毫無疑問是值得肯定的。

在傳統的泡棉中底中加入了Wave的機械結構,Rider 22的鞋底支撐能夠展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特質。與此同時,傳統中底泡棉與機械緩震結構的結合,將Rider 22打造成了一雙兼具緩衝和回彈的跑鞋。

而正因為有了固態的機械結構,讓跑鞋中底的緩衝有效壽命得以大幅延長。同時,你在跑動中鞋底的緩震效果也不會因為距離的增加而衰減。

將成績定位在4:30-4:00的選手,一定對速度有著自己的理解。

Rider 22的設計是緩衝和速度的絕佳組合,近乎完美的腳感,持久不落的緩衝和回彈,在全馬的賽道上始終任勞任怨的為你加速。

4:00-3:30丨挑戰自己一次

? New Balance RC 1400v6 ?

719元

相比於其他競速鞋,1400是競速跑鞋中緩衝比較好的那一個。

在節奏跑訓練中,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前掌與後掌的緩衝性能,這點也使得RC1400 v6更適合沒有入手過競速跑鞋的進階跑者。

在長距離測試中,25公里之後並沒有感覺到鞋底變硬,而是依然有足夠的彈性。

不僅如此,全新的RC1400 v6升級了無縫鞋面,實著更輕更透氣。而且鞋舌部分也改成了單層薄鞋舌,摩擦力更強,避免了上一代鞋舌發生偏移的情況。

在進行了鞋舌與鞋面的升級之後,可以說RC1400 v6讓New Balance RC 1400系列走上了一個頂峰。

不論是重量外觀腳感以及實著,都讓人非常的滿意,RC1400 v6沒什麼所謂的上腳門檻,不論是馬拉松精英或者想提高成績的進階跑者,都可以嘗試這雙跑鞋。

對於想要挑戰自己的4:00-3:30的選手,RC1400 v6也許會是你的完美戰靴。

3:30-3:00丨選擇成為精英

? ASICS TARTHERZEAL 虎走 6 ?

990元

技術不斷更新的TARTHERZEAL系列是ASICS跑鞋矩陣里鐵杆的競速鞋,標誌著全馬進三的神之領域。

虎走,得名於鞋面上的漢字。

TARTHERZEAL 6有著170g的極輕鞋重,前掌被抓地極其紮實的顆粒底完全覆蓋,中足到前掌有Propulsion Trusstic彈性片,整體腳感非常凌厲。中底使用FlyteFoam和後跟GEL,鞋面還是傳統的網布+皮革縫線支撐條。

大底採用了抓地力更為出色的DUOSOLE材料,鞋面則是使用了透氣性更好的Adapt網眼面料。重點是TARTHERZEAL的設計非常適合亞洲人的腳型,可以說是我們嘗試競速跑鞋的最佳選擇之一了。

以3:30-3:00為目標這一群人,TARTHERZEAL 6也許會是你成為精英路上的最佳夥伴。

Sub 3:00丨精英

? Nike Zoom Vaporfly 4% Flyknit ?

1899元

今年8月剛剛推出的全新競速跑鞋,作為Vaporfly 4%的的升級鞋款,最大的更新也直接寫在了鞋名上。

它的成就已經在比賽中不斷被人所驗證,如果你想成為精英,Vaporfly 4% Flyknit不可錯過。

鞋面由之前的單層的透氣Flymesh網格材料改成了Nike認為效果更好的Flyknit面料,整體的包裹感較之前更強,一體感也更為明顯

鑒於透氣網格材料的耐磨表現,更換Flyknit面料之後,Vaporfly 4% Flyknit的鞋面壽命會有所增加。

除此之外,Vaporfly 4% Flyknit和Vaporfly 4%的差別並不太大。

中底仍然搭載超輕、柔軟且能夠帶來出色能量反饋的Nike ZoomX泡棉,內置全掌鏟型碳纖維板,在增加硬度的同時帶來足夠的推進力。大底只在鞋跟處和前掌區域加入了耐磨橡膠。

Vaporfly 4% Flyknit的鞋重189克,適合全馬3小時以內的精英穿著。

看到這裡,你選好你的戰靴了嗎?

除了以上提到的跑鞋,針對不同的完賽時間,你還想推薦哪一雙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