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王小波

7 人赞了文章

「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王小波《黄金时代》」

没读王小波之前,我鲜少能见到他的句子,但读完之后感觉到处都能看到几句经典语录。

相比于其他王小波的死忠粉,我并没有读完他全部的作品,也并没有参加任何有关于他的论坛或者成为王小波的门下走狗(他的粉丝自称王小波的门下走狗),但这也有利于我相对客观一点去看待这个各界大咖口中具有较高评价的作家。

1王小波的意义是纯粹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在各个读书网站排行榜中都数得上数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说实话,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想弃掉,但本著想要了解他的宗旨还是看完了第一遍。

他的书里,所有的字我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却有著诡异的力量。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对著手机发了一会呆,发现自己还想再读一遍。当我读完第二本《黄金时代》的时候,我发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当二刷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时才发现,他的文字之美,是怕你错过。

在这本书里他提到,其实最好的作家不是小说写得好的,也不是严肃文学起到多大反响的,而是翻译家。他表示这是文学界故意瞒著读者的秘密,但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当我读到这个观点,可能我还没有多么大的感触。我很少去读国外的名著,《瓦尔登湖》在我床头已经不知放了多久,至今还没看完,

后来我去读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虽说所有的翻译读上去都像是小黄诗,但我还是更喜欢李宗荣的版本。至少让这小黄诗有那么一丝阳光明媚的韵味。

很多外国作品我们读的时候并不是在读作者的文章,而是在读翻译家的文章。

所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Life is like summer flowers, death is like autumn leaves.)也并不是泰戈尔写出来的。

王小波的很多观点会让你觉得是一种亲切的唤醒,同时也尽可能的拓宽了读者的阅读心态。

王小波的文章在生前遭到冷遇,众多出版社和当时的文学家都表示他的文章没有办法引领人向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他也并没有因为这些抵制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向,决心特立独行,自成一派。甚至因为不知道「郭鲁矛巴」(郭沫若、鲁迅、矛盾、巴金)而被中央戏剧学院拒之门外。

可见,王小波写作不为融入到所谓的文学圈,只为创造美和诗意。

他用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要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拒绝无智、无趣、无性的生活。这三点在他的作品中被发挥的恰到好处。提及他的小说或者杂文集,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读不懂。

有一天我问刘一一有没有读过王小波的小书?她表示别人的小说都是嚼碎了喂给你,很好下咽,但王小波的小说属于囫囵个塞给你,所以当初看了几页就弃文了。

但是读过王小波的读者都会反馈,他的书总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本领。

他的作品中对性爱和同性恋的描写比比皆是,我看过他为数不多的一次采访视频,短短二十分钟,多次提到性文学。

我想这也是当时出版社抵制他的原因吧。不过无论是性文学,黑色幽默的写作手法还有不太好下咽的文字风格,王小波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码了亘古不变的人性。

如今,有很多读者断章取义王小波,但很少有人成为王小波,因为他们做不到王小波那样纯粹。

2如果王小波还活著

当我读到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不禁有些敬佩,现在各种各样的小说已被网路作家玩坏,而他的这篇小说与之不同的是能在两个时空中穿梭自如。

书里最荒诞的地方,就在于这些荒诞都在现实中密集地存在著。

故事的蓝本是风尘三侠:李靖、红拂、虬髯公,王小波虚构了一个人物,王二,王二虚构了红拂夜奔。《红拂夜奔》就是这种天马行空横七竖八四不像的风格。他的每一处看似乱来的地方,都有鲜明的指向。王小波说,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的是有道理且新奇。

这本书放在今天,结构上也是够新颖的。

继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王小波还活著,那么他还会不会那么纯粹,写出来的东西还会不会那么有趣。

如今的时代,网路盛行,大大小小的作家层出不穷,黑色幽默已经不是特有的写作手法,面对越来越多挑剔的读者,作家们也都哭爹喊娘地抱怨,并顺手把编辑提出的要求一一改到书里。

尽管众多读者的目光已经把王小波送进了民间版的文学历史的深处,但我相信,如果他还活著,依然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成一方天地。

就好比草原上著了火,身处其中的你会如何自救?正确答案是先在自己身边放把火,烧出一片空地,当远处的火烧过来时你站在空地里就是安全的。

我猜,如果王小波还活著,凭著对性爱的描写也会有不少读者吧。

3王小波之于我

每读完一本王小波的书,我都会懊恼一次,我之前干嘛去了,为什么与他相遇的这么晚。

如果我还小的时候读王小波,就会在懵懂的年龄中,学到性爱教育;如果我高中读王小波,就能在挑灯夜读的高考前夕读到令人捧腹的幽默感来缓解压力;如果我大学读王小波,就会读到自信、张扬,和对人性的呵护。

不过还好,至少我现在能在他的书中读到对生活中荒谬和苦难做出的反讽刺。

王小波对于我的启示就像是风暴,为什么是风暴?风暴的外围与外界合为一体,但核心是什么?是寂静,无论外界如何流变,内心的安宁永不会变。这个地方就是我创造出来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也让我懂得何为乐趣,乐趣是一种人格。把自己变得有趣,用有趣的方式去看待人和事,这是我们超越这个无趣世界的重要方法。

冯唐评价王小波是现代文学好得不得了的开始。高晓松视王小波为白话文写作第一名,而对于我,王小波是通向精神世界和自由主义的必经之路。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