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PITU_20180621_160805.jpg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由此可见,佛宣说圣道,无非是要众生能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因为祗有具足与佛无异的正知见,才能永离妄想执著,才能不迷失在十二因缘流转,而轮回不已。所以法是很单纯的、活泼的,但有些人一开始很难与佛法相应,具足正知见。换言之,要转凡夫的妄想执著、入佛知见,可能不是那么容易。那就只好介绍一些方便法门,例如:经行、观呼吸、打坐、诵经、念佛、持咒、拜忏‧‧‧‧‧‧‧等。甚至开发许多禅、净、律、密的行门。

  以上这些都还不算开始修行,它只不过是给你自己创造修行的空间与光线而已,让自己有资粮、有柔软的心来接受法。其实,真正的修行,是要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开始。有的人根器比较柔软,很愿意接受法,很快就可以从「慈悲喜舍」契入;接著,开始「亲近善知识」。

  没有以上的前行工夫,他就能够直接亲近善知识而受教,这种人比较少,难怪《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个性刚强,难以调伏。」这些人如果直接去亲近善知识的话,搞不好,没多久,所谓的善知识,很快地就变成他眼中的恶知识了。因为众生见善知识随境现烦恼行,很难不生嫌怪;于善知识的善巧方便,很容易就会见到善知识的过失,而生疑惑,甚至退转。

 综而言之,修行有两条途径:正直方便

1、正直--如佛世尊于菩提树下的正念,正见,深入缘起思惟,证悟而解脱。六祖惠能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方便--学习教仪,或依禅、净、律、密的次第行门,修止观,证悟苦、空、无常,进而解脱。如佛世尊身为太子时,逾城出家,参访名师,学习四禅八定,修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成佛的历程。

 

 

◎影片欣赏:

Buddha释迦摩尼佛传 佛陀的一生 (印度电影 简体字幕)

http://wiseman87.pixnet.net/blog/post/1180468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