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香港舉行的恆大業績發佈會上,掌舵人許家印表示,“恆大造新能源車的決心非常大,一定能成功。”等等,在地產業績發佈會上大談造車卻不談房地產,許家印不會是腦子燒糊塗了吧?

  並沒有!許家印非常清醒,新能源汽車行業和恆大的規模相匹配,恆大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我對這個產業非常看好,佈局步子邁得非常的紮實,決心非常大,相信一定能夠成功。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機車夢,許家印這個老男孩也不例外,且他的夢更大,他想擁有世界頂級整車製造企業。決心大不大往往體現在行動上,據貓視汽車統計數據顯示,短短兩年多時間,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資已經逾400億,堪稱資本市場大手筆——從許家印投資賈躍亭的夢想開始算起,他的第一筆投資是花了8億美元買了個“教訓”,摺合人民幣53億;其二是爲了鋪設FF在華營銷渠道,以145億元人民幣代價成爲廣匯二股東;其三是9.3億美元入股NEVS,摺合人民幣62億;其四是10.6億投資卡耐新能源,最後用20億美元成立恆大新能源汽車,摺合人民幣約爲133億,由此許家印在新能源車領域投資超過了404億。

  財大氣粗的恆大,對於投資從不含糊,他曾直言表示未來十年內,將投資1000億元打造高新科技產業。由此可見許家印這是和自己的“造車夢”徹底飈上了。

  未來恆大的造車夢能否實現,我們留給時間去證明。今天不作過多討論,我們還是不要偏離主題,言歸正傳。許家印狂砸千億佈局新能源產業,難道房地產已經淪爲副業了嗎?這是否說明房地產已經大勢已去了?恆大壓艙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否如外界猜測“恆大是想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支柱點,未來要取代房地產開發在恆大集團的地位”呢?

  首先,恆大重金佈局新的大產業,是着眼於未來10-20年的整體規劃,雖然許家印揚言“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恆大產業的龍頭”,但現階段房地產開發依然是恆大集團不可動搖的主業,也是恆大的掘金票倉。這一點從恆大18年的銷售業績上體現得淋漓盡致:2018年恆大淨利潤爲722.1億元,較2017年增長106.4%,財報顯示,恆大的利潤收入超過99.99%來源於地產物業銷售。 恆大再一次很好地證明了萬科鬱亮所言,“我們找不到一個和房產賺錢前景相當的行業”。

  其次,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萬億,比上年增長9.5%; 2018年TOP100房企全年銷售增長35%,千億房企數量達到30家,相比2016年、2017年的12家和17家有較大幅度增加。光top100房企就佔據了市場66.7%的份額,相比17年提高11.6%。從這兩方面數據可以看出,房地產大勢並未退去,唯一發生改變的是行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

  近兩年來隨着房住不炒調控的不斷深化,宏觀政策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現,市場預期的確出現了下滑、行業增速也開始放緩了,但對於排名靠前的房企來說,這是“大魚吃小魚”吞併壯大的好時機,萬科嘴上喊着“活下去”,其實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去年第三季度,萬科一家拿的地比恆大+碧桂園+融創+保利四家都多,不是市場不好了,而是遊戲規則變了,規則改變註定有些企業要被篩選淘汰出局的。

  再者,近幾年房地產企業涉足其它領域的案例不要太多,去年更是出現了地產企業扎堆“去地產化”的熱潮,恆大、萬達、保利、龍湖、時代等大地產企業都在忙着更名多元化佈局。正如許家印所說的,恆大現在是四大萬億產業均已就緒,地產+文旅+健康+新能源,四路全開未來所向披靡;萬達早已在去年就宣佈“徹底告別房地產開發”,老王更信誓旦旦地說,“今年一平方的開發都不做”,雖然地產業務的全年營收仍然高達540億,這並不能阻擋萬達在文化、商管和金融方面的加大投入;全景產業佈局更是在刷新公衆對萬科的印象,商辦、物流、教育、康養、公寓、物業,如今的萬科是萬能的;而碧桂園則宣佈將投入800億元,在順德一處偏遠郊區打造機器人谷……

  房地產雖然沒有淪爲副業,但頭部地產商都在急着轉型,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在我看來有兩點比較明確:

  一、房地產不是常青樹,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於企業而言是多一條後路

  萬科雖然說過“我們找不到一個和房地產賺錢前景相當的行業”,但他們也說過“十年之後,萬科還是地產公司的話,應該也會很慘淡”。這話背後的真實含義很明確,房地產創富的時代終將落幕,它的高光時刻也許是三年,也許是五年,但不會超過十年。如果地產企業一直堅持老思路,不改變,不被危機驅動前行,那麼未來肯定沒有好的結局。

  經濟學家馬光遠說,房地產的靈魂、價值鏈和基本矛盾變了,房地產大張旗鼓地拼規模,大開發時代已經結束,房地產商將很快面臨“賺不到錢”的窘境,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前佈局,對於地產企業而言迫在眉睫。

  二、多元化佈局實質是“多條路融資”,既利好當下,又押寶未來,何樂不爲?

  房地產企業是真的要轉型嗎?目的很單純嗎?並不是,萬達高喊着徹底擺脫房地產,擺脫掉了嗎?沒有,18年地產業務營收仍然高達540億!萬科祝九勝說,企業轉型並非易事。他們之所以這麼高調,是想給外界新的印象,傳達“我不只是一個地產開發商”的信號。

  其實在我看來,房企急着多元化佈局既利好當下,有押寶未來,是名副其實的“雙贏”。利好當下很好理解,在金融監管加強、去槓桿、信貸緊縮的大背景下,房企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機構計算得出18年房企融資成本比17年上升了一倍還多。到了2018年,即使是排名前三十的房企也不得不通過股權轉讓、出讓項目以渡過難關。簡而言之一句話,開發商想通過更低的成本融到錢——文娛、體育、康養、養老、物流這些冷門領域其實地產商都是外行,別說賺錢,不虧錢就不錯了,地產企業這麼做的目的很明確,在房地產行業江河日下的今天,老謀深算的地產商拓寬業務範圍,不能否定其在爲將來拓寬融資渠道在鋪路,畢竟除房地產之外的很多行業融資和借錢的成功率和成本都很低;

  押寶未來怎麼理解呢?其實就是緊跟着國家的發展規劃走。《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說得非常清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產業列爲現階段的重點發展對象。只是口頭上提倡嗎?當然不是,背後肯定是資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恆大重金投入新能源,碧桂園鉅額投資高端裝備製造研發,均在上述七大產業中有深度規劃和佈局之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