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你们选择了这个,现在我们下车,到里面一小时(消费)两万块钱!"6 月 10 日,一段 " 桂林霸气女导游 " 疑似强迫游客消费的视频在微博上热传,网友们纷纷谴责该导游的行为。

据桂林市文旅局在微博发布名为《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网曝 " 这个导游好嚣张 " 视频的初步调查情况》的公告。该公告称," 经初步调查核实,视频中反映的涉事导游员赵某某言行基本属实。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证据,该旅游团是由湖南到桂林的汽车四晚五天旅游团(共 55 人),旅游时间为 5 月 30 日至 6 月 2 日。

截止目前(2019年6月12日),全网共监测到相关信息共计2859条,其中新闻信息339条,微博信息2431条,微信信息60条,论坛信息信息27条,其他信息2条,海外信息0条。

从舆情走势来看,属于突发型负面事件,负面舆情在达到峰值后已处于消退阶段。

从舆论情绪来看,负面舆论情绪占比达到91.8%。

从媒体排行来看,新浪新闻中心所发报道最多(15篇),其次是新浪新闻移动客户端(15篇),再次是东方网(7篇)。

从词频来看,「旅游」是相关报道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辞汇,其次是「桂林」,再次是「投诉」,事件的主角「导游」仅仅排名第四。桂林旅游形象受到一定程度损害。

从媒体传播情况来看,文章总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在《桂林女导游被指强制游客 1 小时消费两万元》新闻发布之后,各路媒体纷纷跟进报道。6月11日 17点53分,@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公告|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网曝「这个导游好嚣张」视频的初步调查情况》,媒体又就最新情况进行跟进报道。媒体关注热度于6月11日20点46分26秒形成第一个小高峰,之后呈现出下滑趋势。

第二个小高峰出现于6月12日,7点46分26秒,睡醒的网民开始关注这一事件。

从媒体情感趋势图来看,大部分媒体对事件进行了中立报道,带节奏,刻意抹黑,煽动地域歧视等内容暂未出现。

从资讯地域分布情况图来看,北京关于该事件的资讯最为集中,其次是上海,四川,广西广东和安徽等省份关于该事件的资讯数量排名靠前。

舆情总结:

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经初步调查核实,视频中地接导游员为赵某某,地接旅行社还在核实中。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证据,该团是由湖南到桂林的汽车四晚五天旅游团(共55人),从5月30日至6月2日。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表示,正在对该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处理。一经查实,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涉及外省市的,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及时做好案件移交及积极配合工作。

同时,桂林市文旅局还提醒游客选择合法、诚信的旅行社并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购物和自费项目等事项。不要选择明显低于游览价格的项目,凡是「不合理低价游」都会在行程中另外增加自费和购物项目,甚至会强迫消费,因此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强迫购物也是导游的惯用伎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曝光了,但为什么导游强调要消费两万呢?是因为导游和购物店之间存在「购物返佣」的关系。游客在购物店消费的商品很有可能是价格虚高的,本来价值200的商品,卖你2000。利润高达1800元,然后导游拿走70%的提成(1260元),购物店还有540元的利润,这是何等的暴利啊。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表示,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开展精准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但不向云南学习,向「黑色利益链」动刀,类似的事情还会反复上演,最终透支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云南是以商业贿赂罪查处购物店老板的,这一点,广西也许可以学学?

此外,拍摄视频的游客,被导游们叫做「旅游骗子」,他们的动机也很值得怀疑,上游的组团社,下游地接社和购物店共同组成了「黑色利益链」,上游的组团社以极低的价格收客,利用人性的贪婪,将游客组织起来。

这群被组织起来的游客,是一群贪婪的游客,如果他们不是贪婪,那么就是愚蠢。几百块钱就能外出旅游一趟,还是两地双飞,住星级酒店,这样的好事你凭什么认为会发生在你身上?这群贪婪的游客遇到了更加贪婪的导游和地接社,好戏就上演了。

导游在整个旅游行程中被称作「刀客」,刀客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宰这帮贪婪的游客的,怎么宰?激将法,羞辱法,威胁法,辱骂法......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一旦游客花钱购物,那么就能获取暴利,但要是游客个个都一毛不拔,那么地接社和导游就可能暴亏。

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上游的组团社只负责低价收客,完了之后就开始「卖人头」。正常的操作模式是,上游组团社收客,游客要缴纳足额的团费,这个团费肯定要包含交通成本,食宿成本,导游服务费和旅行社的利润,因为旅行社能够拿到特价酒店和特价机票,这样操作还是有盈利空间的,而且也比客人自己买机票,订酒店出去玩要划算,这就是最原始的「团购」,组团团购景区门票,机票,酒店客房,旅行社是操作人。

但上游旅行社发现这个客人不好收,以桂林旅游为例吧,如果实实在在的按正价团操作,成本得好几千,然后你去跟大爷大妈们说,大爷大妈,三千块钱桂林旅游,去不去?大爷大妈们心疼钱,不去。

那这么办呢?这么跟他们说,说桂林为了宣传旅游品牌,补贴我们,就为了人气,本来三千才能旅游的,现在只要三百,你去不去啊?大爷大妈一想,这么好的事,也是为了桂林做宣传嘛,我就勉为其难吧。于是就答应了。

就这样,上游旅行社收了大爷大妈三百块钱,然后转手就把大爷大妈卖给地接社了。按理说,上游组团社是要将成本支付给地接社的,然后地接社委派导游带团。

但在这里因为人类的贪婪,这个环节就变成了「买人头」,地接社要获得这个客人的接待权必须支付上游组团社两千五百块,上游组团社忽悠一通就赚了2500元人民币,地接社客人的面都还没见到,就先亏了2500元。自然咬牙切齿的,这笔钱自然要从客人身上弄回来。

导游这个群体是个奇怪的群体,他们可以和旅行社签合同,然后就是这家旅行社的人力,有五险一金,工资几千块,但没人愿意这样,旅游旺季的时候,干一个月就可以回家去吃一年了。遇到有钱好骗的客人,干一票提成就几十万,就可以回家歇一年了,几千块?打发要饭的!

所以,导游很少有和旅行社签合同的,都是挂靠在导游协会或某个旅行社,和旅行社签个假合同,由旅行社代交五险一金,这样主管部门来查的时候,你看我们多正规。实际上,各干各的。

导游给旅行社交一笔钱,旅行社用导游交的这笔钱给导游交五险一金和发工资,厉害吧。

好现在这群大爷大妈来了,地接社有两种操作,第一种自己委派导游,然后导游宰来的钱(购物返佣),旅行社再和导游分,这种情况,风险由旅行社和导游共担。

还有一种情况,地接社再将游客卖给导游,导游垫钱接待游客。就是这群大爷大妈到了,旅行社是花2500元一个买的,好吧再以四千一个的价格卖给导游。根据客人的富裕程度,价格有浮动、「肥」的客人贵,「瘦」的便宜,还有一种「穷鬼」,一看上去就是钱少人多事的就会被「甩团」,人到了机场没人接,不好意思,你太穷了,导游看不上,机票送你了。

据说,常年的接待在行业内早就形象了大数据人群画像,哪里的客人人傻钱多,哪里的客人钱少人难缠,人傻钱多的,倒贴钱都接待,钱少人难缠的,加价接待。还有一些区域的人,列入黑名单,拒不接待。

一个二十人的团,如果是旅行社卖给导游的,从导游接到这一群人开始,她自己就垫了20*3000元,六万块钱接待这群人。如果他让这群人购买了四十万的东西,拿到24万的提成,那么她就赚了18万。反之,这些人个个一毛不拔的话,她就亏了六万,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让你购物了吧。

但是,微博出现了,大家都有手机。这个黑色产业链上的掠食者出现了,所以有的游客也不是好东西。有的游客深深的知道导游强迫购物是违规的,她就报个低价团来旅游,一路上导游让买什么,买什么,留好证据。回去就打投诉电话,要求退货。就这样白玩了一圈,这种人真是人品低劣,但导游也好不到哪里去,算是互害吧。

建议国家将劣迹导游和参加过低价游再投诉退货的人都纳入征信体系,人如无贪,天下太平,人如无嗔,天下安宁!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