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

大學畢業,你迷茫過!

職場跳槽,你困惑過!

公司轉型,你迷失過!

小孩教育,你無措過!

那還不是因為你不會使用好工具的原因,人之所以能統治這個星球,

就是因為人會使用工具!!!


#01-你聽說過SWOT模型,也就僅限於聽說過

工作至今已經快11年了,由於一直在教育諮詢公司工作 ,因此平時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及問題:

90%的大學生畢業其實面臨的就是失業,我說的失業是因為其可能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就將就找一份工作試試,然後就不停的跳槽或換行業,久而久之就變得碌碌無為。

創業失敗的幾率為什麼這麼高?是因為他所認為的機會其實壓根就已經是紅海市場;

很多企業準備轉型,聽說淘寶火就學淘寶、聽說微商火就學微商、聽說B2B或SEO可以也去做,都是聽說,壓根沒有經過科學的分析及論證,最後憑現象在做決策。

遇到以上三種情況,當他們問我怎麼辦時,我說可以用SWOT分析 ,而這時我聽到最多的答案是:這模型我聽說過、我在XX上看過……

我問:用過嗎?

都說沒有!

我問:知道怎麼用嗎?

也說不知道!

從以上情形我得出一個洞見:我們很多人看書,看完了就以為知道了或者懂得了,其實他是人體掃描儀而已;我們參加過很多培訓,其實都是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來做不知道如何行動;我們出去考察了一個項目,覺得很好就直接啟動開始做,殊不知過程都是坑……問題出在哪兒?

1-自己的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2-學習前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

3-總是透過現象以為就瞭解了本質。

當然今天這篇文章不是教學習方法的,但其實也是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一個平時我們知道名稱但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科學工具——SWOT。


#02-如何正確使用SWOT模型服務工作與學習【純乾貨】

1.什麼是SWOT?

百科會告訴你:SWOT是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通過調查列舉因素,並依照矩陣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而S(strengths)優勢、W(weaknesses)劣勢,O(opportunities)機會、T(threats)是威脅。

那麼問題來了:S優勢、W劣勢分別分析什麼?O機會與T威脅又分別分析什麼呢?為了讓你更加直觀掌握SWOT分析法,我就分析佈置和分析內容直接圖示化了,當然如果看圖沒懂,可以結合下面文字再對照學習。

2.優勢和劣勢要素分析:

為什麼先說優勢和劣勢?

因為優勢和劣勢歸類成為個人或組織分析的內部因素,機會和劣勢歸類為個人或組織分析的外部因素,因此在使用SWOT模型的時候,需要先分析內因。

內因需要分析需結合QCDDMS五大管理要素進行分析——

Q品質:分析組織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美觀性、適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如果換成個人呢?那就要分析你的能力、知識與素養等能力勝任模型。

C成本:分析同樣等級的產品生產成本、銷售成本、服務成本、銷售價格等產品盈利能力要素;如果是個人,那就分析做同樣的事情,你所拿到薪酬與行業均值比是高還是低,及做事的附加成本高與低(同樣的事情,別人可能打電話就搞定、而你還需要產生旅費才能搞定)。

D效率:企業要分析產品的總產量、生產能力,綜合效率、人均產量、人均附加值 、交付準時性等;而個人就要分析,同樣事情你做事的品質與效率與別人比是否有優勢,個人競爭的不可替代性也恰恰體現在這裡。

D設計:分析企業新產品研發設計能力、開發週期、專利技術等持續創新能力;同樣作為個人,你是否能夠持續學習,不斷個人精進,也是你競爭優勢必須分析的重要要素。

M人才/設備/物料/方法/工具:需要企業重點分析有多少經驗豐富的優秀管理及技術核心人才;精密、高效的生產工具及設備;供應商採購成本的質量、價格及穩定性;企業管理運營的制度、流程、標準等方法體系或應用信息化手段等。作為個人,那你要審視自己可調動資源的能力以及各類先進工具與方法手段等熟練使用程度。(就比如像SWOT、標杆學習、知識管理等你是否使用非常熟練)

S銷售與服務:企業的銷售網路、銷售渠道、銷售團隊、銷售技巧等是否成體系化,應對市場變化能力是否夠強,品牌形象 、價值及市場是否有優勢,同時是否有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客戶滿意度及復購率、轉介紹率是否高等;那麼個人其實要分析你的業績成果與成效,你所說的所有東西是否有數據成果、作品成果、或者老東家的推薦等,你個人的影響力半徑有多大!

3.機會分析

機會分析要使用二級分析模型——PEST分析法

P政策法律:政府穩定性(這一塊做外貿出口的肯定是要重點分析的),勞動法、貿易法、稅收政策、經濟刺激方案及行業性法規等,如果你公司有一個註冊會計師,這些方面的問題他應該通通能為你解決。

E經濟發展:經濟週期、通貨膨脹、可支配收入及宏觀/微觀經濟環境等,這人可能就需要專業人士使用專業數據進行分析了。

S社會環境:市場需求增長是否強勁、競爭對手是否陷入困境、生活方式是否發生改變、教育水平是否有所提升、消費方式或水平是否有變化、區域性特徵是否明顯等。

以生活方式及消費方式為例,今天移動互聯網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導致移動網路購物、手機移動支付等全新的消費和生活方式成為流行。

T技術水平:重大技術是否有壁壘或有突破,技術傳播手段是否變化,替代技術是否出現等。

以技術傳播為例:九幾年的廣告均是通過報紙、雜誌等媒介傳播,隨著技術變化,高樓大廈的轎廂廣告、搜索引擎廣告、APP開屏廣告、視頻植入廣告等五花八門,傳統營銷的內涵能否藉助互聯網技術來一次改變呢?那時肯定的,微商 、抖商、自由職業者、自明星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

作為個人,機會這一塊你不一定要全部去分析,但你要知道未來的趨勢是什麼?比如:一對雙胞胎,2008年兩人同時大學新聞傳媒專業畢業,一個進入傳統報社、一個進入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到今天,我相信你基本能判斷誰在行業中更喫香。

4.威脅分析

我們又要使用二級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現有競爭者:競爭態勢上是完全壟斷、壟斷競爭還是自由競爭;如果實力相當產品差異小的,市場是否達到飽和度,市場佔有率、銷售增長率及產品利潤率是否還有空間,都是需要考慮的。

以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為例,市場飽和度已經非常高、增長率、利潤率相對均比較穩定,再沒有大的技術革新時,要提升銷售增長,要麼開拓海外市場、要麼產品更加細分等。

潛在競爭者:產量增加、價格回落、利潤下降、市場佔有率降低及秩序混亂將導致有威脅的競爭者入場,進人障礙的高低及現有企業的價格打壓、供應鏈和市場壟斷,將導致潛在威脅競爭者是否能快速成長。

小米能夠在紅海一般的手機領域異軍突起,就是通過超高性價比的方式,利用互聯網營銷全新模式殺入戰場而分得一杯羹,因為那時的國產手機還沒有能在市場上有足夠的話語權。

替代品:現有產品所具有的功能其他替代品是否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比如:外賣直接競爭掉了速食麵市場。

客戶:客戶購買力、轉介紹情況、忠誠度、復購率等也是你分析的核心元素,雷士照明企業內鬥的案例就是渠道及用戶把控多次扭轉了吳長江敗局,最終失敗也是由於失去對渠道商的把控。

供應商:優質供應商給你的價格、品質、付款期限等也是構成你威脅的重要原因。

供應鏈的案例大家可以去分析富士康與蘋果的關係,當郭臺銘決定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蘋果CEO庫克第一時間跟他通電話,通電話不是祝願,而是關切是否影響蘋果的生產及質量。

5.構建SWOT矩陣

將分析因素放入那個經典的2×2二元四象限矩陣中去 ,請將所有要素分析因素按照重要度、緊急度、影響度三個層面 ,分成非常XX、很XX、一般XX、不XXX四個等級。

6.兩兩組合制定對策

制定對策的基本原則是:①發揮優勢因素,分析劣勢因素,並克服劣勢因素;②利用機會因素,識別威脅因素,並規避或化解威脅因素;③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制定戰略。

採用什麼樣的戰略呢?

SO組合:採用增長型戰略,最大限度的利用優勢與機會。

WO組合:扭轉型戰略就是調整戰略方向,進行戰略轉型。

ST組合:多種經營戰略 ,從品系、品類或行業領域等進行多種經營,擴大產業鏈或領域。

WT組合:防禦型戰略,就是生存策略,嚴密監控競爭對手東西,時刻狙擊對手。

7.策略地圖

將選定的對策,按照策略地圖模型,匹配對應起財務目標、客戶目標、管理目標 、學習目標等,制定出詳細的戰略框架圖、戰略結構圖和戰術路線圖 ,並利用甘特圖法,詳細羅列出行動計劃表;同時利用PDCA管理流程,進行過程管理及監控。

好了,SWOT的使用方法基本就介紹完了,其中第6和第7點相對在本篇文章中講得要籠統一點,因為如果展開講,又是一篇很長的文章,如果有機會我再細細分享 。


#03-你以為你看懂了嗎?其實你沒有

人有一個毛病,很多時候是: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

我這篇文章將整個SWOT分析基本講透,就目前而言你如何才能真正掌握這套方法呢?

如果你是職場新人,如何挑選行業或企業,你可以通過SWOT分析來進行分析判斷;

如果你是企業老闆,如何進行企業戰略的制定,你可以通過SWOT來做決策。

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只有去討論、去實踐、去教導別人,你才真正掌握這套方法的精髓,希望大家去實踐。

有什麼問題,可以撩我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