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村美女

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於浙江諸暨人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西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西施有多美呢?傳說,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二、西施浣紗

因為家境貧寒,西施很小就幫家裡人幹活。她常常在溪邊浣洗衣紗,所以有西施浣紗的典故。在當年西施浣紗處,有一巨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

三、東施效顰

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身子有些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捂著胸,緩步前行,別有一番惹人愛憐的嬌媚女性美。

東村醜女看到病中西施竟博得這麼多人青睞後,也學「西施捧心」的樣子在村裡走來走去。哪知醜女作怪的樣子更難看了。「東施效顰」給後人留下千古笑料。

四、美人之計

紅顏薄命,西施不幸生於亂世。當時吳越爭霸,越王勾踐戰敗後,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為了滅吳,對夫差實施了「美人計」。

「美人計」的總導演是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所需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還要膽量過人、機智過人。經過千挑萬選,選中了西施和鄭旦。二人有「浣紗雙姝」之稱。范蠡對二人說明瞭選美的原因,二人被愛國熱情感染,都非常願意擔此重任。

范蠡親自派人教習他們化妝、禮儀和歌舞;講解歷史、時局和權謀。經過當年的刻苦訓練,原本千嬌百媚的美女變成身懷重任的間諜。她們被送往吳國,去完成三件大事:1、沉溺夫差於酒色之中,荒其國政;2、慫恿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3、離間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吳王夫差見到西施、鄭旦兩人,神魂顛倒,如醉如癡,收西施於姑蘇臺,收鄭旦於吳宮。西施秉性溫柔婉約,鄭旦坦率剛直。兩個人輪番施展魅力,很快就把吳王搞成一個沉醉酒色的昏君。

五、鄭旦之死

很快,西施憑藉傾城的美貌,天籟的歌聲和絕美的舞姿,獲得專寵。鄭旦備受冷落,「鬱鬱不得志,經年而死。吳王夫差哀不自勝,把她禮葬於黃茅山。

六、吳國滅亡

枕邊香風吹散了一代君王的理智鬥志。夫差喪失了基本的分析能力,對西施的話言聽計從: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為她修建姑蘇臺;利令智昏,逼死忠臣伍子胥;四處樹敵,盲目與諸侯國開戰。國家到了千瘡百孔的危險境地,夫差還茫然無知。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吳國首都姑蘇城被奔襲而來的越國大軍攻破,吳國滅亡。夫差自刎而死。遺憾的是:沉魚落雁的西施人生軌跡戛然而止,史書再無記載,似乎隨著灰飛煙滅的吳國沒入了黑暗的歷史之中……

七、西施結局

關於西施的結局,有三種說法:

說法之一:滅吳後,勾踐將西施擄回越國,當天晚上就讓她侍寢說:「夫差能與你同牀共寢,我為什麼不能?」勾踐妻子醋勁大發,嫉而生很,背著越王將西施沉入水中,還說:「此乃禍水,豈可久留?」美人用作工具,只能是犧牲品,大功告成之日,就是薄命女子香消玉損之時。

說法之二:在當初長達三年的歌舞培訓中,范蠡和西施日久生情,雙雙墜入愛河,甚至早已珠胎暗結,育有一子。滅吳之後,范蠡和西施就歸隱田居,泛舟西湖,成為一對神仙眷侶。

說法之三:西施在與夫差相處的日子裡,感受到夫差對她的百般疼愛確實出自真情實意。到完成任務時,她發覺自己真正愛上了夫差。為國盡忠後,感覺愧對夫差,投河自盡。

八、難忘西施

李太白感慨姝妍絕世、智勇雙全的西施之美,揮墨淋漓,寫下《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間。皓齒口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這首詩將西施刻畫的栩栩如生,讓世人無限嚮往西施。

現在,浙江省諸暨政府將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等古蹟整合成了佔地5000平方米的西施殿景區。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想了解更多麻辣歷史,請果斷點擊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