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台中市主辦的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只有一年之際,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突然決定取消。一樁體育盛事被卷入政治旋渦,也折射中國對台外交戰烽火「無遠弗屆」。

(德國之聲中文網) 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 7月24日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決定取消2019年台中市主辦的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台中市長林佳龍批評,以政治因素取消主辦資格違反奧運精神和奧委會規定,會向東亞運動總會申訴。

公投惹的禍?

台灣的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開記者會說明事件。副主席蔡賜爵指部分東亞奧委會成員國,因為台灣正進行「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連署,而質疑台灣明年能否順利舉辦東亞青運,所以投票決定停辦。

他說,中華奧委會主席和秘書長在會議上解釋,公投是台灣人民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現時仍在連署階段,政府立場是「不鼓勵、不慫恿」,但不被大部分成員國接受。

中央社報道,推動公投的「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行動小組」也发聲明回應,稱他們並非要求政府或中華奧委會片面地違反現行規定,而是希望當局透過正當的提案與申請程序,重新檢討簽署近40年的《洛桑協議》。

1981年,台灣與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簽署"洛桑協議",此後確認台灣會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賽。行動小組去年发起公投連署,爭取民眾支持以「台灣」為名參賽。

府院嚴辭譴責

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消息傳出後,台灣總統府同日迅速发聲明嚴辭斥責,矛頭直指中國﹕「我們認為這是公然並且手段粗暴地以政治干預體育,對於中國非理性的國際行為,以及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錯誤決定,我國表示強烈遺憾,並對中國的粗暴行徑給予嚴厲譴責。」

府方指此決定對籌備多年的台中市政府極不公平,也漠視選手權益。「中國以莫須有的荒謬理由,破壞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台灣人民不會接受,國際上所有熱愛體育的朋友也不會認同。」聲明指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台灣國際空間,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其帶來的傷害。「為了全力保障國人權益,政府絕不輕言退讓。」

蔡英文翌日(7/25) 也主動发言,除了強調此事「無關藍綠」,也表明台灣政府會根據合約爭取復辦,相關的場館和賽事籌備工作不會停止。

行政院也批評,中國此舉「非文明國家作為,而是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发言人Kolas向傳媒透露,政府在大約兩周前接到消息主辦權可能出現變數,已盡力游說各成員國,但最終無法力挽狂瀾。

國台辦﹕正確決定

中國國台辦翌日(7/25) 以書面回應事件,把東亞青運取消歸咎於公投。

发言人安峰山指﹕「台灣一些政治勢力和台獨分子,在民進黨當局的縱容下推動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使台中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和政治干擾。」

他稱中方反對以政治干預體育,但正名公投是挑釁,中方多次表達反對立場,國際奧委會也致函中華台北奧委會表明態度,必須堅持「奧運模式」。他表示,中方一再規勸不要做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事,但「民進黨當局」置若罔聞,要對言行承擔全部責任。

美國國務院发言人則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再次呼籲各方展開有成果的對話,避免導致情勢不穩的行動。

日本投棄權票

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有8個會員國﹕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另外關島是觀察員,沒有投票權。這次會議上只有台灣1票反對,日本1票棄權,其余6個地區以及中國籍主席劉鵬一共7票,都支持取消首屆東亞青運。

中華奧委會透露,日本代表在會上提出待亞運完結後再討論此事,但不獲采納。

「東亞青年運動會」的前身是「東亞運動會」,台中市奪得首屆賽事的主辦權,也是台灣首次舉辦奧運體系賽事。台中市政府2014年取得主辦權至今,已經耗資6.77億台幣籌備。

東亞青運原訂2019年8月24日至31日舉行,有1500名14至18歲的青年選手參賽。但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周二(7/24)的會議,並沒有就何時復辦作出結論。

作者: 李芊(发自台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