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士報又稱美分報,19世紀30年代由《紐約太陽報》帶頭興起於美國,它以貨幣的最小單位為報紙的售價賣,每份報紙只賣一便士,而此前紐約所有的報紙售價都在6美分左右。19世紀30年代,美國教育日益普及,公民識字率上升,為報紙造就了大量的潛在讀者羣體。便士報的實質就是買報人不再需要支付報紙的全部成本,報社通過這一方式改變了以前報紙只是富人才買的起的狀況,使報紙成了當時最大的信息傳播媒介,為後來的報紙廣告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報紙獲取最大利潤率的關鍵。19世紀30年代,首先由美國的《紐約太陽報》帶頭,掀起了所謂"便士報運動"(即一便士買一份報紙)。 在《紐約太陽報》的成功示範下,各地也競相開辦"便士報",僅紐約市就有12家之多,除《太陽報》外,當時美國大眾報紙主要有:詹姆士·戈登貝內特1835年創辦的《先驅報》,霍斯勒·格里利1841年創辦的《論壇報》等。此後,以普通勞動者為讀者對象的通俗化的報紙,就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了。便士報的崛起是世界工業革命的必然結果:城市大量產生並迅速繁榮,人口激增,教育普及,工商業發達。

摺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