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於華海藥業來說是比較坎坷的一年,由於纈沙坦事件一度遭遇歐美市場封殺,這一度給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了很大影響。一度依賴海外市場的華海藥業,能否藉助國內市場重振業績?

4月2日,仿製藥巨頭華海藥業開盤大漲,漲幅一度超過6%。隨後,華海藥業股價有所回落。截至收盤報16.60元,全天上漲4.47%。

2018年,華海藥業一度遭遇重錘,最早是2018年7月5日,歐盟醫藥管理局(EMA)公告宣佈,華海藥業原料藥纈沙坦含有雜質亞硝基二甲胺(NDMA),這是一類基因毒素雜質。

由此引發了一場黑天鵝事件,公司的產品被美國給禁了(9月28日,美國FDA發佈警示函,禁止華海藥業生產的所有原料藥及使用其原料藥生產的製劑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部分產品也被歐盟暫停進口了。

2018年11月,醫藥集採製度的實施,華海藥業未來利潤也將會受到影響。今年1月31日,上市公司發佈了2018年年度預減了公告,預計歸母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48000萬元到60000萬元,同比減少約79%到99%。

歐美接連重錘

纈沙坦主要用於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由諾華製藥研發,於2001年7月在美國批准上市。華海藥業生產的纈沙坦原料藥主要銷往北美、歐洲、印度、俄羅斯和南美等市場。華海藥業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0.02億元,同比增長22.2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39億元,同比增長27.64%。其中,纈沙坦原料藥銷售金額爲3.28億元。

纈沙坦事件對於作爲出口佔比大的的華海藥業,肯定會有很大影響。涉事產品召回、暫停生產、客戶賠償等,對2018年生產經營造成了很大影響,導致2018年業績暴跌,這是實實在在的重錘。

來源:市值相對論

最新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歸母淨利潤爲2.5億元,2017年同期爲4.8億元。歸母淨利潤與上年相比下降了近48%。

今年1月31日,公司發佈了2018年年度預減了公告,預計歸母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48000萬元到60000萬元,同比減少約79%到99%。數據說明此次的影響後續有進一步的發酵的態勢。

禍不單行,醫藥集採製度的推出使整個醫藥行業爲之震動。華海藥業是仿製藥巨頭,本來也將是一致性評價最受益的公司之一。這主要因爲,華海藥業在國外通過的藥品可以直接通過國內的一致性評價,它拿到的批文最多,這顯然是很利好的事,可是當極低的集中採集價格出現後,還是打破了人們的預期。

集採降價幅度很大,那陣子仿製藥集中遭到重錘,利潤空間被壓縮得很狹小,完全是價格戰的節奏。

債務體量增長快

華海上市15年,過去的增長模式或來源是主要基於歐美相關得原料藥製劑業務。未來,國內製劑的申報註冊獲批成爲常態,同時集採模式下,銷售也得以快速打開。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截至2017年底,公司資產總額82.6億元,負債總額32.12億元,所有者權益50.54億元,資產增加15億元,負債增加10.6億元,所有者權益增加4.7億元,資產負債率爲38.86%,較2016年增加7個百分點,2018年9月底負債率爲47.58%,公司目前處於擴張階段,從現金流量表上也能反映公司目前發展戰略。

來源:市值相對論

從負債端來看,公司面臨得償債壓力很大,加之2018年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以及涉及的賠償問題,公司未來是需要預備大量的資金來做應對,這是華海藥業作爲國際仿製藥巨頭需要承擔的責任。

有業內人士稱,公司獲得批文後會快速完成定增,而不是等FDA解禁後股價上漲後定增的一個主要原因,更何況現在的華海藥業是一張明牌,解禁只是時間問題。機構很有可能通過藉助打壓股價參與定增,所以定增時間估計會很快來臨。

根據最新披露的財務報告來看,華海藥業2018年第三季度的負債率爲47.58%,負債總額爲47.04億元。而2017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負債率爲36.45%,負債總額爲28.75億元,也就是說短短一年,負債金額增長近40%

當下,華海藥業資產負債率增長迅速,而近期籌劃的定增或有助於增加其資本實力。不僅有利於降低負債率,也爲後續擴張打下基礎。2019年3月26日,華海藥業晚間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出具的《關於覈準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覆》,覈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5億股新股。

公司稱此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用於三個方面項目,第一是生物園區製藥及研發中心項目,其次是智能製藥系統集成項目,另外是補充流動資金。

未來希望在國內市場

通常來說,人們觀念認爲好的藥企基本少很少有負債,而華海藥業有息負債近30億,而賬面貨幣資金不到8億。當然,2018年比較特殊,在2017年年報的有息負債是12億,以前更少2016年9億,2015年8億。

歷史上華海藥業的投資一直很大,所以負債率一直相對其它藥企要高。另外,經營重心又不在國內,以歐美原料藥出口和製劑生產爲主,算是比較薄利的行業。因此,經營數據呈現典型的製造業特徵,營收大約是類固定資產的1~2倍,歷史的淨利率大約11~16%區間。相當於每投資10億元大約產生10~20億營收,得到2億淨利潤回報。

但是華海藥業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總數超過恆瑞藥業,接近恩華的4倍;研發投入也是大多數百億市值藥企的四五倍。所以,資產負債表上華海藥業和其它醫藥企業沒有可比性。其它企業國內業務量大,利潤高,是不需要多少生產端加大投資。

要重新提振華海藥業業績和資產負債表,唯一的出路就是國內業務爆發,在集採時代,如果華海國內可以賣60億片,得到50億營收,那麼僅僅國內業務的利潤就超過20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