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镜周刊

今年6月29日金曲奖颁奖典礼上,歌手蔡依林以〈玫瑰少年〉拿下年度歌曲奖,她难掩激动说:「叶永鋕提醒了我,在任何情况我都可能成为某一种少数,所以更要用同理心去爱身边的人。这首歌献给他。」那一天,正是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法》上路满15年又7天。

在台湾性别平等运动发展中,叶永鋕是个重要的精神指标。但时至今日,仍时时可见不实流言抨击性平教育。在性平法实施15周年的此刻,我们采访3位性平教育推动者,有人曾是叶永鋕的老师,有人曾因性平教育受伤,也有人因此遭反对者提告。

请继续往下阅读...

但他们没有放弃。道长且阻,他们还在努力。

 

永远的四月二十日

Danubak Matalaq(玛达拉‧达努巴克),45岁,高雄市,高雄市学生辅导咨商中心督导

4月20日,达努巴克和友人到屏东拜访叶永鋕的母亲陈君汝,那是叶永鋕过世19年的忌日。叶永鋕当年种的万年青还在客厅的同一个位置,但墙上的日历像是回到未来,4月20日消失了,早一步撕到4月23日。「我们才知道她是这样处理4月20日的,她说,她就不用想起来这件事情。」

对叶妈妈来说,4月20日是不去回想的日子。对达努巴克来说,4月20日是改变他的日子。

 

看到他 想起自己的童年

1999年,达努巴克是高树国中的实习老师,除了上辅导课,还要负责音乐课。他记得,叶永鋕的教室就在音乐教室附近,叶永鋕兴奋来找他聊天,希望他成立合唱团。那是达努巴克第一次跟叶永鋕对话,「印象很深刻,因为永鋕对人的应对进退,有点社会化、过度早熟。我看到他,好像看到我自己,很快就想起自己的童年。」

2000年,屏东县高树国中学生叶永鋕被发现倒卧厕所血泊中,这张照片是他难得在校园中留下的照片。(翻摄《拥抱玫瑰少年》)

达努巴克是排湾族人,从小在部落长大,幼稚园大班时,他意识到自己性别气质阴柔,因为行为举止像女生,引发一连串的嘲笑与欺负。「我无法承受那个压力,会哭,不想跟男生一起玩,最后就更被排挤。」那怎么办?「那是日常生活,每天都会上演,没有办法避免。每天都在学著躲,要怎样让人家不会注意到我,才不会成为箭靶。」

达努巴克记得,国小一年级下学期结束时,他上台领模范生奖,一旁学长窸窸窣窣嘲讽说著「娘娘腔」,「我想假装他们不是在讲我,可是我拿到那个奖,回家后就大哭了。真的很难,很难觉得不是在说我。」最快的方法是伪装,他开始学著「像男生」。至今,他仍有2种模式,社交状态开启时,短时间内很难看见他阴柔的一面。

初识叶永鋕时,达努巴克很快就连结到自己的童年。他成立合唱团,邀请叶永鋕加入,「我想保护他,有个地方能接纳他,让他有力量抵挡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排斥。」实习后,达努巴克入伍服兵役,再回到学校时,叶永鋕已不在了,只剩下眼前叶永鋕该出席却无法出席的毕业典礼,一张空的椅子,有他已完成与未完成的作业。

 

感谢他 加快性平法脚步

3个月后,达努巴克送出计划案,邀请当时正在追叶永鋕案的导演陈俊志到校播放《美丽少年》纪录片。彼时民风仍保守,仅仅是播性别纪录片,都是革命性创举。他原本已做好计划被推翻的准备,签呈一路送,没有任何卡关,好似每个人都在默默等待这一天。纪录片播映后,学生热烈提问,校长还撰文分享心得,校园开启性别对话。

在达努巴克眼中,叶永鋕(左)的母亲陈君汝(右)是个侠女,当年获得国赔的金钱也拿去帮助没钱下葬的人家。(翻摄《拥抱玫瑰少年》)

从那天起,达努巴克全心推动性平教育,「如果不是永鋕,我可能晚10年才投入吧。性平法的推动,有个很重要的转换,是从两性观点进到性别平等。如果能更早实施,孩子愈早知道、理解多元性别,平等可能性就会更高。」

时间忽忽过去,叶永鋕过世19年了。盛夏午后,达努巴克带我们回到高树国中,当年叶永鋕出事的厕所已经拆除,只剩一片绿地,上头几棵小树正在长大。如果还能看到叶永鋕,会想说什么?达努巴克没有直接回答,说起另段故事,「我国中时第一次认识桃花心木,桃花心木种子掉下来时,会像螺旋桨转转转,我很喜欢。那时住校,不能回家时很寂寞,就会捡桃花心木种子来玩。」

达努巴克从小喜欢桃花心木种子,叶永鋕知道这个故事,曾为老师捡拾一大包桃花心木种子。

「我跟永鋕说过这段故事。当兵时,我回过学校,很多学生跟我讲话,永鋕看到我来了,就捡了一包桃花心木种子给我…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如果他还在,应该三十几岁了吧,我的同事有些都比他还小。我记得他一直都好吵,有一次他被我罚坐不能动,还拚命逗我笑。他是我的学生,但我从他身上学到更多。我很想说谢谢他,但这样说好残忍,毕竟他没能活下去…」

叶永鋕事件

2000年4月20日,屏东县高树国中三年级学生叶永鋕被发现倒卧在厕所血泊里,紧急送医急救,隔天凌晨不治。外界后来才知道,叶永鋕长期因性别气质阴柔遭校园霸凌,曾被同学脱裤「验明正身」,甚至不敢在下课时间如厕,只能在下课前提早去洗手间,避免遭受欺负。

3名校内主管因业务过失致死罪遭诉,缠讼6年后,处以3到5个月有期徒刑,三审定谳。但事件引发台湾社会关注,教育部由性平委员组成调查小组,调查报告书最后呼吁教育部应重视校园性别问题。研拟中的《两性平等教育法》草案并纳入性倾向、性别特质、性别认同等,改为《性别平等教育法》,2004年6月23日颁布施行。


更多镜周刊报导
【性平教育15年2】没有人能霸凌别人 洪菊吟推动性平却让自己好受伤
【性平教育15年3】家长同意保险套教学 老师却被特定团体告妨碍风化
【性平法15周年番外篇】学生叶永鋕教会我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