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曾出過四大奇案,而四案之首正是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其案情曲折離奇全國盡知,甚至一度驚動了翁同龢與慈禧太后。估計您肯定不知道,也正是因爲這樁奇案,居然還誕生了一道名菜,至今流傳在人們的餐桌上。這究竟是一道什麼菜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清朝同治年間,浙江餘杭縣舉人楊乃武博學多才,在鄉間很有名氣。其鄰居爲葛品連,葛品連歷來患有流火之症,他的妻子葛畢氏對他很照顧,此女原名畢秀姑,因常穿綠衣白褲,故此人稱小白菜。

  突然一日,葛品連在家突然暴亡,葛品連母親懷疑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有染殺害自己兒子,報告給當地知縣劉錫彤。在縣衙中,知縣劉錫同公報私仇威逼利誘,逼迫楊乃武與小白菜招供,兩人挺刑不過只能簽字畫押。楊乃武姐姐表示不服誓要爲弟申冤,自己獨身前往京城告御狀,通過在京城的多方努力,終於驚動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立馬對此案進行重審,並派欽差前去專門負責調查,這才讓兩個人沉冤得雪,還了清白之身。

  楊乃武與小白菜二人交由刑部審訊時,需要坐船進京,並路過朱涇鎮。不少人都聽說此事,紛紛帶着好奇與同情之心前來河邊探望,其中就有一個叫談老三的人,談老三非常富有正義感,他早早地等在了河邊。

  談老三原是浦東談家港人,因做得一手好“羊爛糊”,在當地頗有名氣,只因家貧無錢娶妻,這才入贅到朱涇鎮,在這裏做“羊爛糊”,只是生意不溫不火勉強餬口。

  談老三本就是個性子直爽的人,見楊乃武與小白菜二人受如此冤屈心下憐憫,奈何自己一介草民無法幫忙,只能將剛出鍋的“羊爛糊”用荷葉包好,向着船上擲去,並高聲喊道“楊舉人一路走好,小可特地送“羊爛糊”,望請笑納”。

  衙役接過羊爛糊後,首先喫飽,便將剩下的“羊爛糊”餵給楊乃武喫,讓楊乃武大爲感動。在楊乃武案子沉冤昭雪後,他特意趕來朱涇鎮,找到了談老三爲其奉上銀兩,誰知談老三死活不要,最終楊乃武無奈,只能將談老三的“羊爛糊”全部買下,又分發給朱涇鎮前來探望的居民。由於“羊爛糊”與“楊乃武”諧音,又有了楊乃武這樣的名人做廣告,從此,談老三的“羊爛糊”在朱涇鎮的名聲不脛而走,竟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

  如今,經過上百年的傳承,“羊爛糊”已經分成了很多的流派,有的流派注重營養,有的流派注重口味,不過各流派都秉承着一個宗旨,就是要把羊肉燉的脫骨爛熟、入口即化。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羊爛糊”早已成爲不少遊客去上海必點的一道美食。其口感肥而不膩,鮮而不羶,再配上鮮嫩可口的小白菜,直讓人垂涎欲滴,就連從來不喫羊肉的人,也經不住這道美味的誘惑。

  在上海各家門店中,都會懸掛關於“楊乃武與羊爛糊”的招牌,人們在品味“羊爛糊”的同時,也受着文化的薰陶,這纔是現代人所提倡的“喫出營養,喫出健康,喫出歷史,喫出文化”!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文章